APP下载

儿童文学的演进述评

2021-11-10苏慧雯

文学天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演进儿童文学儿童

摘要:文学意义上的“儿童”是一个现代性的概念,自卢梭的《爱弥儿》后,儿童文学呱呱坠地并迅速发展,历经两个世纪呈现出百花齐放之态。文章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对多位儿童文学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人物及作品的分析,对儿童文学诞生至今的发展情况进行整体梳理和评述。

关键词:儿童;儿童观;儿童文学;演进

从诞生到今天,人类已经走过了数百万年的历史,从生物学意义上来看,有了人类便有了儿童,但是,文学意义上的“儿童”却是一个现代的概念,是人类进入到特定的历史时期后才出现的[1]。在此之前,儿童是被物化的、忽视的,儿童文学更是无从谈起。

一、儿童观的嬗变

中国家长制肇始于夏商周,赓续两千余年,司马光在《涑水家书议》中有云:“凡为人子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收入,尽归之父母,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与。”[2]儿童是家庭的附庸,千百年来被奉为圭臬代代传承。放眼世界,最早的罗马法文献《十二铜表法》的第四表家长权明确规定身患残疾的婴儿需要立即被杀死。柏拉图亦表达过与此相似的观点:“对那些身体不健全的,城邦就让其死去”[3]。人们认为,儿童不独立,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按需处置自己的财产,天经地义。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是欧洲的中世纪,在这一千年间,儿童是有罪的、不吉利的。奥古斯丁在其《忏悔录》第一卷中虔诚地向上帝祷告其“是在罪业中生成的,我在胚胎中就有了罪”,儿童生来有罪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广泛认同,教育儿童的过程即是赎罪的过程,儿童被粗暴的对待,成人责打儿童司空见惯。中国亦有相似观点,加之延续已有八百余年的荀子“人之生也固小人”之说,“棍棒底下出孝子”成为了一代又一代父母教育子女的法宝利器。

18世纪,启蒙运动风起云蒸,中世纪套在人们头上的宗教枷锁被进一步打破,人的价值逐步凸显。与此同时,儿童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人们逐渐打破儿童是小大人、儿童生来有罪的观念,开始以新眼光看待儿童。无数仁人志士开始为儿童发声,儿童的卫道士卢梭在其经典著作《爱弥儿》中驳斥以往的成人将儿童看作小大人的做法,认为成人并不了解儿童,因此应该好好研究儿童。[5]在时代洪流中,儿童的精神是独立的,他们有独立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儿童的天性应该得到尊重的声音被越来越多的人听见和认可,儿童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读物,这些读物应从儿童角度出发,儿童,从此被发现。

二、儿童文学发展概况

自卢梭的《爱弥儿》始,西方儿童文学呱呱坠地,并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成长。儿童文学作家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人物,但几乎没有人对儿童文学及其写作进行系统性研究,直到20世纪保罗·阿扎尔的《书·儿童与成人》,才掀开了系统研究儿童文学的序幕。在《书·儿童与成人》一书中,保罗·阿扎尔以文学性、艺术性的手笔叙述着成人的悲哀,带领人们走进儿童的精神世界,见证德国、英国、法国等国为儿童文学所做的努力。可与保罗·阿扎尔相媲美的当属李利安·史密斯,其所著的《欢欣岁月》对童话、小说、图画书、诗歌等不同题材的儿童文学作了充分详尽的概述,成为研究儿童文学必读的经典之作。

中国的儿童文学起步较晚。20世纪上半叶,巴黎和会的失败引发五四运动,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全中国,在这场民族大觉醒的运动中,人的价值被重视,儿童随之被发现。儿童文学在五四精英的推动下获得了极大发展。当时的中国民众,依然深处父权至上、成人本位的农业社会中,因此诞生最初期的中国儿童文学,以介绍和翻译国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为开端,重点在于建设和普及儿童文化,涤荡旧的儿童观。1923年,叶圣陶创作出了中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鲁迅评价其“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此后,张天翼、郭沫若、冰心、郑振铎等先后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不断添砖加瓦。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是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时代发展的缩影。新中国成立前,长期的家仇国恨、民族使命导致很多作家风格多以讽刺旧时代为主,金近的《红鬼脸壳》便是优秀代表之一。建国后,随着祖国四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金近的写作风格开始变得单纯明快,发表于1958年的《小鲤鱼跃龙门》虽取材于“鲤鱼跃龙门”的民间传说,却不同于“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的传统观念,金近在使我们领略水利建设的伟大进程的同时,亦将中华民族攀藤附葛、迎难而上的大无畏精神表达的淋漓尽致,激励教育着一代又一代儿童。[7]

改革開放打开了国门,新事物、新思潮不断涌入,80年代之后,中国发展日新月异,一大批接受了新事物、新思想的儿童文学作家不断在儿童文学的领域中埋头深耕。他们创作出的儿童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思想性、趣味性、幻想性特点,其中的优秀代表非郑渊洁莫属。《舒克与贝塔》中开飞机的舒克和开坦克的贝塔颠覆了人们脑中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反面形象,成了保卫人类的和平使者;《红塔乐园》中变成火柴棍大小在大吊篮中冒险的皮皮鲁和小伙伴们,曾经是无数孩童心中的美梦,《魔方大厦》中在26个方国游历冒险的来克,是80后、90后童年的经典记忆。

自儿童诞生以来,儿童文学历经两个世纪的发展愈发百花齐放,但不论其如何发展,观照儿童、服务儿童的儿童本位思想都是儿童文学作家继续坚守的根本。

参考文献:

[1]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5.

[2]陈慧颖.“三言”父亲形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3]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122.

[4][古罗马]奥古斯丁.忏悔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卷一.

[5]卢梭.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2

[6]黄云生.儿童文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152.

[7]王泉根.中国儿童文学概论[M].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3.

[作者简介]

苏慧雯(1992—),女,河南新乡人,硕士,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演进儿童文学儿童
刊首语
论我国死刑制度的演进及其发展趋势
基于企业营销理念演进的道德营销探讨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当前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演进及发展探析
留守儿童
星系的形成与演进和宇宙的膨胀现象及暗物质与暗能量
六一儿童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