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者如也

2021-11-10吴思雨

文学天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书法作品书法艺术书法家

西方艺术史学家帕诺夫斯基说:“当我给一位朋友写信请他吃晚餐时,我的信首先是一种交流工具;但我越把注意力放在我的字体形式上,这封信就越倾向于变成一件书法作品;我越关注我的语言形式,这封信就越倾向于变成一部文学或诗歌作品。”[ 皮埃尔·布爾迪厄: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上)[M].刘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43.]书法艺术同大多数艺术形式一样,具有很强的创作主观性,一件好的书法艺术作品,不仅仅要使人获得视觉上的体验和享受,更需要使观者产生内心深处的共鸣。

自古以来传世的书法作品都带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它们往往是一件文人相互通信的尺牍信札或是一件记录事件的自述诗文。它首先承载的义务是文字记录,当书法家跳出文字单纯的字面意义转而注意到一瞬间发生在纸面上的另一种视觉艺术语言时,书法艺术就诞生了。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兰亭序》即为王羲之雅集后的即兴之作;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就是苏东坡的一则诗文记录被贬后孤身在黄州所过第三个寒食节;又如怀素所作《苦笋帖》,飘逸神飞,乃通信一则,感谢友人所赠苦笋与茗茶。千百年来,文人学者们在伏案窗前,用一寸毛笔、一卷素笺日复一日记述文学与历史、表达自我情感,在日常的书写中将文化与书法相互渗透,形成一种自然的日常书写。如今,很多人的书法创作目标早已与此背道而驰,邱振中先生把这种“以书写自身为目标的书写,例如为写好字而进行的书写练习、为创作书法作品而进行的训练和书写等”[ 邱振中: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7.]定义为与“日常书写”相对的书写行为。这是当今社会书法创作与古人的书法创作的最大不同点,也是当代书法作品审美与古典书法艺术审美出发点不同的原因。

古典书法的美感来自于文字的张力,这是作者自身的文学修养赋予作品的独特气质。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这样记述:“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瓌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则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戒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 (唐)孙过庭:书谱[M].陈硕,评注.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52.]王羲之在书写不同的作品时,运用了不同的书法创作语言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历代对王羲之的书法学习者甚多,其传世作品也有很多。不同的作品中蕴藏了王右军不同的心情与感受,人们在学习时如果只是单纯的学习其某一种字体,而不深刻体会这件作品隐含的独特的情感变化,就失去了探究造成这一原因的动机,这些不同风格的字体也就失去了它们存在的意义。所以反过来讲,当我们想要去深入了解一件传世书法作品时,一定要关注作者的情感出发点,在字面内容上寻找语言环境的突破口,甚至要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情绪变化的由来。

这种在一件字迹作品中揣测作者情感,在视觉上诱发观者情景带入的艺术形式,是中国的书法艺术所特有的。它可以兼具在文学上、艺术上的优势共同激发观看者的内心与感官体验。与之类似的艺术形式是音乐,观众可以在聆听歌词与曲调的同时,激发自己内心与感官的共鸣。书法家在一件书法作品中通过对笔法、章法、墨法等的排兵布阵,抒发自己当下的感受,这种感受是瞬间的但却可以与千百年后的观众对话,这是因为书法艺术具有中国传统的意象美。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独特之美进行了精准的概括,他认为书法之美在于“如”,“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63.]。例如宋人的尚意书风,本身也蕴含着宋代意气风发极具个性的文化背景;

而明代的吴门书法也透露着明代文人团体厚重的文化底蕴。王献之所写《鸭头丸帖》透露出在谈玄尚道的社会背景下,献之也是崇尚炼丹服药的一员,其作品也饱含高士风雅不羁的性格;徐渭所作大轴行草书,不拘束缚近乎疯狂与野蛮,书风别开生面,与他自身的遭遇和内心斗争有着极大的关联;赵孟頫的《三门记》、《胆巴碑》等书法作品,风格精致细腻、端庄停匀,与他的政治地位与他传统士人的深厚文化底蕴有关。

《唐摹王氏一门书瀚》

书法艺术本身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的艺术,它把实用主义的文字改造为有形的图像,同时也赋予了人们无尽的遐思。通过观察书法家不同的书法风格,我们可以像书法家通过个性的书风展示自己那样揣测书法家的内心所感。通过与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产生的共鸣一起寻找我们与古人心中共有的那份对事物的理解。这就是书法之“如”的意义。

古典的书法作品从来不曾离开文学,而那些书法家也几乎都来自文人群体,这种不同于其他美术或工艺的艺术形式依赖的是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基础,展现的是中国特有的文人精神。书法艺术之“如”即是通过文字表述的情感再创作的,它从文字中衍生出隽永、豪放、含混、清新等千变万化的风格,同时文字又是作者对自己内心情感最直接的表述,而书法艺术的趣味即是观看者甚至可以不通过阅读文本即可对文本的基调进行一个大致的情感预测。对于那些不通晓草字法或繁体字的人来讲,文本是难以释读的,但单单从书法作品呈现的视觉图像中,也可以对作者瞬间倾泻地感情构建出的二维空间进行自己的艺术解读。

包世臣言:“性情得于心而难名,形质当于目而有据”。[ (清)包世臣:安吴论书·答三子问[G]//黄宾虹,邓实.美术丛书第九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511.

作者简介:

吴思雨,女,汉族,1996年11月6日,河南开封,硕士研究生,上海师范大学,(200000)研究方向:书法]我们欣赏一件传世书法作品不能仅仅把看到的形态当做书法的最终形态,也不能把书作所呈现的形式当做书法创作的最终追求。我们目及以外的人文性,从不被创作形式束缚;而书法中闪耀的人文之美的光辉也从不该被想象的极限约束。

皮埃尔·布尔迪厄: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上)[M].刘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43.

邱振中: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7.

(唐)孙过庭:书谱[M].陈硕,评注.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52.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63.

(清)包世臣:安吴论书·答三子问[G]//黄宾虹,邓实.美术丛书第九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511.

猜你喜欢

书法作品书法艺术书法家
书法作品选登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我行我秀
书法作品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