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红对文化传播以及文化教学的启示

2021-11-10肖海云

文学天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唐宫夜宴舞蹈

摘要:近日,河南卫视的水下中国风舞蹈《洛神水赋》在全网走红,获得网友一致称赞。而这已经不是河南卫视第一次带给人惊喜了。从今年春节期间推出《唐宫夜宴》到元宵节的《元宵奇妙夜》、清明节的《清明时节奇妙游》,再到此次端午节的《端午奇妙游》《龙舟祭》《祈》等,在今年的重要传统节日节点上,河南卫视精准出击,屡屡“炸场”、频频出“奇”,让人连连喊“妙”。而《唐宫夜宴》等节目的走红也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及教学提供了很多启示。

关键字:传统文化;文化教学;文化传播

一、《唐宫夜宴》走红的背后原因

2021新年伊始,由郑州歌舞剧院创排的女子群舞《唐宫夜宴》在河南卫视春晚首播之后,经过网络的二次传播,在全国引起热议。它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诸多因素相互交织、互相作用形成的[1]。

首先,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导致的。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华文化、传统文化成为主流话语系统里的高频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

主流话语的力量是强大的,近几年来就电视媒体而言,诞生了《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一批关注度高、影响力大、口碑俱佳的节目,一改过去读书节目、文化栏目小众高冷、门可罗雀、难以为继的局面。

第二,高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先進的 5G、3D 和 AR 技术,让现实舞台与虚拟影像交错呼应,节目以博物馆为背景,俏皮可爱的唐宫小姐姐们在赶赴宴会的路上,穿梭于叠加的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捣练图》《簪花仕女图》《备骑出行图》《千里江山图》等国宝级文物影像之间,舞蹈、工艺品、音乐、绘画等等不同时期、不同艺术的美,穿越千年万年呼啸而来、美不胜收,产生了令人目不暇接的视觉冲击力,观者仿佛在现实与历史之间不断穿越,享受着身临其境的美的历程。文化与科技跨界融合,内容与形式紧密结合,并得到完美呈现。

第三,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唐宫夜宴》的主创团队来自郑州歌舞剧院,郑州歌舞剧院自建院以来一直以“追求经典、创造美丽”为己任,舞剧三部曲《风中少林》《水月洛神》《精忠报国》均属古典舞,题材都来源于中华文化厚土。十几年来一贯的创作风格和长期积累,为《唐宫夜宴》的创作提供了积淀和营养。

同时,《唐宫夜宴》在舞蹈创作上有以下几个特点[5]:

一是题材厚重,内涵丰富。据舞蹈编导陈琳介绍,这个舞蹈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唐三彩,多年出国演出的经历让她对中国元素格外敏感,在创作采风时看到博物馆里的唐三彩色彩绚丽,很多人物造型生动有趣,这让她萌发了围绕唐三彩创作舞蹈节目的想法。

二是表现诙谐,人物鲜明。该舞蹈的整体风格是轻松幽默的,舞蹈中 14 名憨态可掬、圆润讨喜的“唐宫少女”形象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打动了人心。这是整个舞蹈最大的亮点,最别开生面之处,是创作者的大胆突破和创新,从某种程度来讲,是对追求和谐典雅的古典舞的一种“叛逆”,而这种叛逆正符合了年轻人的口味,为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提供了别有趣味的艺术体验。

二、《唐宫夜宴》走红对于传统文化教学的启示

在《唐宫夜宴》中,扑面而来的是深邃的夜空闪烁着的漫天星光,16个页面,从“乐俑复活”到“曲终人定”复盘《唐宫夜宴》的美好;紧接着大书明黄封面上的8件文物开启了秒归盛唐之旅,168面大开跨页一一给读者解密腰封上的数字奥妙。而这些展示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启示。

(一)深化课堂教学创新

传统文化教学中的不少仪式化的要求至今仍有借鉴价值,既可以补益当下课堂教学的仪式欠缺,也能匡正目前不合理的仪式,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有序衔接。

一是做加法,增加传统文化中有益的仪式。系统分析整理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尊师礼仪、学生礼仪等,将上述礼仪规范加以适当改造,注意与课堂教学规范、学生守则相对接,创设具有班级特点、学校特色的教学礼仪。

二是做减法,减去不合理的仪式。摒弃传统文化教学中跪拜等不合时宜的仪式,摒弃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仪式。在转化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仪式的同时,实现教学仪式的人性化和现代化,使其成为师生共同接受遵守的现代教学仪式。

(二)创设具身情境,加强沉浸式教学

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应充分利用多样化的具身情境,丰富强化学生的文化体验,深化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一是利用真实材料创建实感情境。如书法课可准备书法作品,音乐课准备传统器乐、影视作品等,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真实感受优秀传统文化作品,激发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建实境情境。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甚至还原传统文化场景,实现学生的“在场”,在身临其境中感知传统文化,体会其中的魅力。例如,可以利用故宫APP软件“游览”故宫,直接感受中华艺术的魅力。

三是运用言语解说、肢体动作乃至相关课件创建离线情境。以《唐宫夜宴》为例,由于其展示的是唐代宫廷内部的歌舞表演,为了使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印象更为深刻,老师可采用课堂戏剧表演的方式来演绎相关情节。首先可以从环境创建入手,租用相关的唐朝服饰,化唐朝的妆容,并在网上搜集相关的舞蹈资料,在课堂上自行演绎一遍,这样对于当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内容有较为全面的理解。

(三)将文化教学从课堂回归至日常生活

回归生活即是将这些已有的经验与教学相衔接,唤醒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既有的积极情感体验,助益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自觉。

回归至日常生活要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特别是与学生日常生活体验过的相关内容加以融合,实现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在内容选择上,可以将学生日常经历过的传统文化节日、当地传统风俗、二十四节气等与语文、历史等课程相融合,也可以将上述内容与单独的传统文化教材相衔接。打通学生体验与课程内容间的鸿沟,实现两者的无缝衔接,起到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的作用。

通过《唐宫夜宴》这一节目的传播,我们了解到了更多关于唐朝时人们的服饰、饮食以及乐器、妆容等细节,一时间国内开始刮起“国潮风”,这些曾经远在千年之前的文化标识在此刻活了起来。这同样也是人们了解熟悉我国古代历史的一次良机,将历史搬到我们的生活中,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对传统文化耳濡目染,自然能起到巩固历史、文化等的学习。

三、透过《唐宫夜宴》节目探讨文化传播策略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华文明的火种。《唐宫夜宴》在国内外的传播,为我们展示了一种根植于传统文化的中国古典舞蹈艺术在全球传播的新途径[2]。通过对舞蹈符号的二次编纂和编码,在文化交流和贸易的双向推动下,创造艺术品牌,实现文化自信、文化认同,实现中国古典舞蹈在跨文化语境中的有效传承,以实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相互理解和共享[3]。

(一)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中国舞蹈的对外输出首先需要解决跨文化交流的编码解码问题。通过更直观的视觉传播向国外观众传达中国风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含蓄的艺术氛围,以及跨越千年历史文明的价值观。由于舞蹈表演具有文化与经济双重属性,中国舞蹈的对外输出需要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双向驱动,应将舞蹈表演这块待垦沃土中丰富的符号资源赋予文化内涵、意识形态,转换为文化品牌IP,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文化贸易。

(二)坚守中国传统文化,获取文化认同

中国舞蹈表演正经历从文艺界或从精英层走向大众文化的回归。舞蹈表演艺术打破了文化持有者的内在视角,融入大众艺术,唤醒了人们的归属感、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唐宫夜宴的设计是为了迎合年轻群体的个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唐代少女通过古今的互动对话,从翩翩如也的仙女转变为人们眼中充满喜怒哀乐的普通人,并与年轻一代一起融入到相似的联系和情趣中,从而获得了大众的认可。

(三)将舞蹈与科技相结合,实现有效传播

中国古典舞蹈不仅重视身体姿态的展示,更重视身体文化各种形式的综合表现,重视其诗情画意的塑造与展现,实现天、地、人等万物合一的灵性和神性。《唐宫夜宴》节目的表演使得舞蹈艺术与舞台技术的同步共振成为现实,将原始场景与现代表现手法相结合,將大量影像资料创造的虚拟场景与真实舞台相结合,让演员与观众融入到同一个古画世界。同时,借助5G科技以及4K超高清技术的电影拍摄、后期制作,所有媒体技术的使用让观众即使只能在屏幕前观看,也能享受到画面冲击所带来的震撼感。

四、结语

总之,《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节目的创作实践,为新时代条件下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开了新思路,积累了新经验,开辟了新空间,一定会给新时代的文艺传播和文化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谷中风.从《唐宫夜宴》到《洛神水赋》:“两创”方略的成功实践[N]. 中国艺术报,2021-06-21(004).

[2]马艳茹.国风文化精彩“出圈”[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04-23(018).

[3]张世彬.共情 共鸣 共振 共举——以《唐宫夜宴》的成功传播为例[J]. 新闻爱好者,2021,(04):76-78.

[4]王胜昔,崔志坚,光杜倩,刘少乡.《唐宫夜宴》为什么能火[J]. 决策探索(上),2021,(04):44-46.

[5]李娇.《唐宫夜宴》为什么火了?[N]. 文艺报,2021-03-29(004).

作者简介:

肖海云(2000—),女,汉族,广东。本科,汉语国际教育,华侨大学,361021

猜你喜欢

唐宫夜宴舞蹈
Tang Gong Ye Yan《唐宫夜宴》
邂逅 《唐宫夜宴》
Balcony
舞蹈课
星之葬
星之葬
10·1潮趴夜宴不停歇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