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暂坐》对“废都”色彩的承继

2021-11-10王雪雯

文学天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色彩

摘要:作为贾平凹的又一部都市题材小说,《暂坐》以西京城为故事叙述的大背景,以暂坐茶庄为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通过“西京十块玉”的相聚与离散,向我们叙述着世态的炎凉,人们如烟的命运以及走不出的精神的困境。本文通过分析文本《暂坐》从文本叙事到内在精神意蕴中所内含的对“废都”色彩的承继,从而进一步探讨文本《暂坐》向我们展示的深刻的内涵以及作者的生命哲学与人生智慧。

关键词:暂坐 “废都”色彩 外在叙事 精神意蕴

人物际遇上的“废都”色彩

既然是看“废都”之色彩,我们就必须先来回顾作家于90年代发表的第一部都市题材长篇小说《废都》。作为一部揭示了当代知识分子在商品经济大潮与现代文明的剧烈冲击下所产生的精神上的困顿与颓败问题的作品,《废都》在这一层面仍然具有不可否认的时代性意义。然而我们发现,庄之蝶的困境到了三十年后的奕光身上仍然存在。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在人物安排上,《暂坐》便带着相当的“废都”色彩。与《废都》不同的是,这次贾平凹主要写的是女性。这些女性之所以能够聚在一起,是因为这些人经济独立,社会地位相当,共同话语较多。众女子之首的茶庄老板海若精明能干,具有相当的人生智慧。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女性,其内心仍然存在着巨大的精神失落。不仅是海若,其他的姊妹看似风光的背后也存在着各种生命的困顿。她们要联合起来创造一个超过男性的世界。然而,一旦有个人利益或者私人感情侵蚀这种“内在的同谋关系”,她们的共同体则岌岌可危。故事以伊娃的视角展开了叙事,也以伊娃的离开结束叙述。到故事的结尾,伊娃带着失望离开,很显然,她想来西京寻找某种精神上的依傍并没有成功。伊娃的心态轨迹,折射的是作品无望而迷茫的叙述基调。

此外,作品中的男主人公也体现出颓败的精神面貌。虽然《暂坐》写的是女子,但是着简化版的“庄之蝶”——奕光仍然是举足轻重的存在。实际上,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即使作者对于奕光的描写体现着作家自《废都》極端自恋后的觉醒与自我反思,但是在这一群看似独立的女性身上反映出这样一种潜在的道理——大众升高之后骨子里可能仍然愚弱,精英降卑之后却仍然拥有知性优势,只不过消费时代的狂潮打乱甚至淹没了二者之间的界线,但至少“西京十块玉”心中有数,她们眼见羿光放下架子和光同尘,却并不因此就认为“羿老师”已泯为常人。也就是说,虽然写的是众女性的独立,可是骨子里仍然是女性的依附。而作为被依附者,“奕光”本人又有着走不出的精神的荒原。在这里,更多的体现着作者对于书中人物的一份理解与同情。

环境设置上的“废都”色彩

除此之外,《暂坐》在外在环境设置上也带有强烈的“废都”色彩。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雾霾的反复晕染;二是时代环境——反腐之下众心惶惶的反复提及。作品多次描绘了雾霾锁城的状况——“那个傍晚,空气越发地恶劣,雾霾弥漫在四周,没有前几日见到的这儿成堆那儿成片,而几乎又成了糊状,在浸泡了这个城,淹没了这个城。烦躁、憋闷、昏沉,无处可逃,只有受,只有挨,慌乱在里边,恐惧在里边,挣扎在里边。”在这里,作者向我们渲染了沉闷的雾霾环境,其实也在暗喻“西京十块玉”最后结局的分崩离析。我们显然也看到“雾霾”背后的深层意蕴:它在给西京染上一层沉重与窒闷的同时,也让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变得沉闷郁结。与让人压抑的自然环境一样,《暂坐》中的社会环境同样阴暗肮脏。虽然对此作者着墨不多,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官场上的腐败与茶庄众姊妹的息息相关中感受到这样一种仿佛刀在头上的紧张到压抑与窒息的气氛。而这样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描写,又暗示着整体社会的黑暗与恶劣。文本气氛也因此更显失望和颓败。

艺术形式上的“废都”色彩

当然,在艺术形式方面,《暂坐》也存在着很明显的“废都”色彩。首先我们来看文本叙述语言方面,文本充满了明显的“散”的特征。《暂坐》中作者基本上采用叙述为主的较长句式,在繁复冗长的语态中传达出一种无法回避的沉闷与停滞,与文本本身传达的阴郁的文本氛围一起,颇有“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艺术效果。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在意象呈现方面,富有深刻含义的隐喻性意象始终贯穿着文本。《暂坐》同样以西京城为故事展开的大背景,营造了一个圆融自足的意象世界。在那些诸多的“泼烦琐碎”中,那些意象化了的现实生活,呈现出佛教所谓的“众生相”。姊妹们期待着“活佛”的到来是为了给自己如烟的命途指点迷津,然而,正如活佛的始终未出现、姊妹们最终结局的分崩离析,以他人为依靠,活佛最终会消逝。只有活佛在心,才能在琐碎破烦的日子中真正获得心灵上的安宁与生活中从容不破的智慧。这也是贾平凹儒释道思想的深刻的哲学命题。此外,《暂坐》中构成实体的专名,就是由对众多女性的命名而构成。在作品当中,作者受老庄思想最大,其作品中也是时常露出道家机锋。就人物名字分析,“海若”当出自《庄子·秋水篇》的北海若。作品当中的海若可以说是带着一些理想主义的,海若的结局,似乎也是作者于读者的有意表达,——对于现代都市群体漠视哲理精神沉溺于现实欲望的无力感,以及世俗社会仍需中庸适度的人生感悟。同样的,作品当中的其他人物也带着深刻意蕴。比如夏自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泰戈尔的那句诗:“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作品中用夏花隐喻生命,一方面表达了对生命的由衷赞叹,另一方面又隐喻了生命始终在时间之中被规定,时间就是生命的空间。可以说,通过文本,我们可以看到贾平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汲取的写作技巧与人生智慧,这也使得文本有着更加深刻的内涵。

总之,《暂坐》的写作虽然与《废都》之间差了三十年,然而我们总能从作者的才思中看到文本间的相似点。虽然在近三十年的光阴中,作者的作品已经更加平和,作品中也寄予了作者晚年的人生智慧,但是无论是从故事背景设定还是人物命运的起承转合,或者是作品艺术形式的呈现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文本《暂坐》对“废都”色彩的承继。而对于文本《暂坐》探讨,对我们深入了解贾平凹的作品更是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与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金胜.空间、历史与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03.

[2]贺仲明.新时代版本的“废都”书写[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0.06.

[3]王鹏程.西京美人的市井传奇[J].西北大学学报.2020.09.

王雪雯(1997.1——),女,汉,山东青岛,学生,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色彩
自然的色彩——黄(下)
自然的色彩
春天的色彩
秋天的色彩
缤纷夏日
神奇的色彩(下)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