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指导

2021-11-10陈伊凡

文学天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方法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国家和社会对于提升国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需求迫在眉睫。学前期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科学教育的启蒙时期,也是培养年轻一代科学素养的重要时期。学前期良好的科学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探究实践精神,还能够为他们接下来的学校教育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方法

一、我国科学教育现状

我国儿童目前的科学教育在研究领域和实践领域都还相对薄弱。研究领域起步较晚,对科学教育中的许多重要、核心问题的探讨尚处于初始阶段,对儿童科学学习与探究的规律、学习特点等问题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实证性的系统、深入的研究结论。

在实践领域,一线教师们缺乏可提供参考指导的研究成果和对儿童科学概念发展特点的了解,教师在设计科学活动时很难把握儿童的已有科学经验和活动的核心经验。因此,所设计的活动就很难把控在幼儿当前阶段的已有经验和下一阶段幼儿发展需要之间,跟不上幼儿科学素养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活动中提问的设置

在设计科学领域教学活动时,提问环节是教师普遍存在困难的地方。教师既要考虑设置的问题需要能够成功引出下一环节内容,又不能任由儿童的思维跑偏,最好儿童的回答能够在我预设的范围内。但如果局限的太死,儿童回答的开放性大大缩小,只能从几个选项中选择其中一两个,儿童减少了思考的机会。很多教师为了更好地把握集体教学活动的内容和进度,在设置问题时设置的大多是封闭式的提问,那么儿童便很难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去探索问题,儿童只能在教师所提供的几个维度内进行选择和探索。

在现实许多科学教育的实施与展开中,教师们也往往处于一种成人式的“巨人”视角来俯视儿童所做出的探索与发现。教师对于整堂科学活动的环节了如指掌,设置的封闭式问题让儿童的回答基本处于教师的预设范围内,但这样的活动设计却不能够满足儿童下一阶段对于科学素养的发展需要。教师应该以一个尽可能开放的问题开始提问,并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向儿童提出比较直接的问题。但不少教师在设置提问的时候总是会陷入这样的误区:在提问时如果不给儿童选择的选项和范围,不给予言语的提示,儿童很难思考出答案或者答案容易跑偏。

或许可以换个思路,除了言语的提示教师还可以从材料入手,也就是非言语提问起到的作用。在活动开展前,教师可以通过在儿童的视线范围内提供一个有用的材料,而不需要用言语,间接地就能够向儿童提出问题。教师非言语的提问和间接性的指导,可以帮助儿童认识到自己也有能力解决办法的喜悦和自豪感。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促进儿童对于活动内容进行充分的思考,但又不希望儿童“放飞”过度,跑偏太远或者拓展的内容超出教师能力范围。此时,我们既要考虑到已有问题和现有材料在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又要学会对儿童临场发生的情况进行灵活处理,两者必须兼顾。

因此,在设计课程时,教师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预测儿童可能想到的操作思路,预测他们在操作材料时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在回答问题时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困惑,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以对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做出应答。但这对于教师的能力显然有一定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富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对活动内容难度把握准确,还要熟悉每个年龄段儿童思考的能力和科学素养、已有经验和探究能力的不同,才能够准确地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操作思考进行不同的预判。教师只有在儿童教育上越富有经验,才能越善于预测儿童会产生什么样的观点与想法,也越善于准备相应材料和思路。

然而,即使是经验丰富、对儿童学习规律和特点较为了解的教师,在预判儿童的操作思路和想法时,也不一定能够完全准确,我们不可能对儿童的奇妙观点和想法总是做好了准备。对儿童的科学教育,向来很难,老师感到累、孩子也可能不感兴趣或者难以理解。因此,在设计课程时我们需要尽可能地提前思考和進行预测,同时提前准备好一些应对方法,既能够帮助儿童的那些猜想付诸实践,在动手操作中,手眼协调运用自己的感官来获取新的知识,又能够激发儿童的兴趣以实现自己的想法。

三、活动中自主性的把控

活动自主性的把控,也是不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直存有疑虑的方面。教育者常常鼓励儿童在课堂中大胆参与、积极思考,尤其是在科学活动这类动手操作的课程中更是期望儿童能够动手动脑。但在很多家长和幼儿园内的管理者看来,好的课堂应该是儿童乖乖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安静有序、教室内干干净净的,而不是在儿童教室里走来走去,喧闹混乱,把桌面和教室的地板搞得一团糟的。

一些教师总希望开展的科学活动是相对“安静”的,儿童基本能够在自己位子上摆弄材料,并且希望材料能够尽量不弄脏教室环境。但建构主义的活动往往需要儿童自主拿取和操作材料。很多时候活动中沙子、泥、水等材料会把教室弄脏,同时儿童之间对于操作也会产生许多讨论、猜想以及争辩,然而这些“缺点”正是儿童能够积极思考、探索的一种反映,而这种反映是在所难免的。对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活动来说只要儿童能够在活动中充分探究,将自己的思考付诸行动,并在与材料进行互动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在探究和实践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那喧哗和脏乱似乎显得也没那么可怕了。

或许教师可以换个视角看待儿童,以一种仰视的、看待科学家的视角去看待儿童。儿童是科学家,他们正积极地进行实验操作,建构后他们有关世界的理论。这就是教育者所希望的科学教育。这种将科学看作是令人兴奋的、愉快的观点不应该被扼杀在早期教育阶段中。

或许每个人在出生时都是一位科学家,有很多奇奇怪怪大胆的猜想,并有着一种“危险”的探究精神。儿童身上这种科学家一般富有创造性与创新性、善于发现的特质是难能可贵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保护这种特质,让他们能够获得发展的可能。而教师能做的,也是最基本的,就是为儿童创造一个建构性的课程,给予他们将思考付诸实践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克里斯汀·夏洛、劳拉·布里坦.儿童像科学家一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陈伊凡(2000—),女,汉族,浙江杭州人,绍兴文理学院学前教育本科在读,单位:绍兴文理学院,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