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年”是发明的?

2021-11-10王瑞霞

文学天地 2021年9期
关键词:成人化童年兹曼

一、媒介态度的改变

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1931-2003),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他对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刻预见和尖锐批评以及对媒介文化的深刻洞察在社会产生重要影响。波兹曼对媒介与儿童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最初对新媒介的热情追捧到后来的焦虑悲观的态度,这一变化反应了他对现代童年观念的坚守和捍卫。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波兹曼与美国激进的儿童教育学运动保持一致,“致力于批判学校在遭遇以声音和图像代替阅读和书写的新媒介挑战时的后进状态。”[1]在他的《教学: 一种颠覆性的活动》、《学校用书》中谴责普通大众维护旧有事物而反对任何不确定的新事物,或者反对现实的竞争从而抵制新媒介。他将印刷文字和读写视为传统教育学不可更改的模本倍加批判,并认为这样的模本不可避免地要被电子媒介所覆盖。他认为对于孩子而言,视图是一种最为有效的获得信息的方式,婴儿一出生就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信息,而印刷文字和相应的读写方式则是对这种自然秩序的人为干预,通过阅读文字获得知识的方式对于儿童来说是低效的。他主张学校系统要积极运用新媒介并发展儿童运用新媒介的能力。但是后来,在《教学:一种保存性活动》以及《童年的消逝》这两本书中,波兹曼对新媒介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他抛弃了教育学的激进主义,以及他认为后进的学校系统应当适应新媒介并以声音和图像取代古老的读写方式的观点,开始焦虑地关注被视听媒介所破坏的读写世界,并进而导致的童年的消逝。

从波兹曼对新媒介态度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起初,他完全从儿童学习的“自然顺序”出发看待电视对儿童发展的积极意义,认为视图是孩子最为有效的获得信息的方式。后来,他开始焦虑地关注媒介技术导致童年的消逝,这种焦虑说明了将要消逝的“童年”在他心目中的价值,而这里的“童年”有着双重所指:即生命早期阶段的特性和现代以来人们关于这一特性的认识,这一现代的童年观念生长于他的内心之中,并成为他人道情怀和精神诉求的根基,正是由于他对儿童及其童年持有这样的认识,所以,他“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为伪成人的劣等面目,这是感到令人痛心和尴尬的,而且尤其可悲。”[2]

二、童年的发明

在没有详细读《童年的消逝》这本书之前,我对童年这个概念只有一个心理学上的模糊定义,认为童年仅仅只是心理学或者生理学上的划分。读过这本书发现原来童年不是“发现的”,而是“发明”的。《童年的消逝》从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重角度审视了童年文化现象,为我们描述了童年概念的萌芽、形成和正在消失的过程。波兹曼在该书中采取阿里耶斯的社会建构的研究立场,认为童年是一种社会的产物,并通过媒介的历史变迁呈现了西方童年观念的演变过程。在书中他阐发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印刷媒介及其文化产生了童年概念,而电视媒介及其文化瓦解了童年概念,它正在导致美好童年的消逝。波兹曼向人们鸣响了警钟:那就是美国的儿童文化正面临被电视摧毁的危险。

(一)口耳相传

尼尔波兹曼认为童年是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儿童的存在還不到四百年的历史,甚至不过一百五十年的历史。“那时没有分离的童年世界。儿童跟成年人一样做同样的游戏,玩同样的玩具,听同样的童话故事。他们在一起过同样的生活,从不分开。”[3]古希腊人们已开始意识到儿童和成人的区别,产生了模糊的儿童概念,但对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是基本不了解的。罗马人借用了希腊的教育思想,但他们发展出了超越希腊的童年意识,因为罗马人开始把成长中的孩子同羞耻的概念联系起来。波兹曼认为,“在童年概念的演化过程中,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4]之所以关键,是因为它表明罗马人已经意识到儿童与成人是不同的两类人,成人社会的整个状况是不能毫无遮掩地向儿童敞开的,有些在成人社会中被许可的东西,对于儿童来说可能是羞耻。成人社会的某些方面之所以要对儿童“保持缄默的密约”,并不是说相关的知识儿童完全不能认识和了解,而是说在现实社会中这些方面凝聚了太多成人社会的阴暗面,却没有理由作为留给下一代、留给未来的东西。如果这样的秘密不能向儿童保守,就无异于在文化上扼杀了童年。欧洲黑暗的中世纪就是一个从文化上扼杀了童年的时期。在中世纪口语文化“没有识字文化,没有教育的观念,没有羞耻的观念,这些都是中世纪童年不存在的原因所在。”[5]

(二)印刷术

印刷术有效地将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相隔离,由此发明了童年。波兹曼把童年的发现看作是“文艺复兴的伟大发明之一”。而这个发明是与印刷文化的普遍推广和学校的建立直接有关的。印刷术的发明使童年成为一个社会而非生理的概念。印刷文化的推广表明,书写文化又成为了社会文化的主要形态,“成年人是指有阅读能力的人;儿童则是指没有阅读能力的人。”[6]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书写能力,才能进入成人社会,才能了解社会的文化秘密。阅读能力和掌握符号化的文本知识是儿童与成人的界限。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儿童的书写能力,为他们进入成人社会做准备。印刷术使人们开始独立思考,有自我意识和自主精神。由此,从文化和文明的意义上,儿童和成人正式被区分开来。

(三)电子媒介

“每一个可以插入墙上插座的传播媒介,都对将儿童从有限的童年情感范围内解放出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7]而电子媒介是一种直观化、平面化的文化传播媒介,它几乎不需要任何文化培训就可以获得,波兹曼认为,电报是第一个使信息的传播速度超越人体速度的传播媒介,“电报把信息从个人拥有转变为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有价值的商品,从而创造了‘新闻业’。”[8]不仅如此,电报开始使信息变得无法控制,开始争夺原来属于家庭和学校的信息控制权。在电视机前,儿童和成人几乎是没有区别。电视模糊了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界限,导致童年在北美地区的消逝。“我们可以断定,电视侵蚀了童年和成年的分界线。这表现在三个方面,而它们都跟电视无法区分信息使用权密切相关:第一,因为理解电视的形式不需要任何训练;第二,因为无论对头脑还是行为,电视都没有复杂的要求;第三,因为电视不能分离观众。”[9]波兹曼认为由于电子媒介占据了文化的中心地位,其结果是人生阶段被重新划分:“在电视时代,人生有三个阶段:一端是婴儿期,另一端是老年期,中间我们可以称之为‘成人化的儿童’”。显然,电子媒介模糊了成人和儿童的界限;而且由于界限的模糊,还造成了人格的扭曲和变异。电子媒介不仅模糊了儿童和成人的界限,还以“迅速、平等地揭示成人世界的全部内容”,彻底击毁了所有的文化秘密和与之伴随的羞耻感,“没有什么是神秘的,没有什么是令人敬畏的,没有什么是不能在大庭广众下展示的。”[10]在“大众社会人”的背景下,某些成人逐渐失去了对信息的控制权而且愈来愈追求儿童化;而儿童则有更多的机会和渠道接触成人社会,但由于他们缺少成人的理性思考,他们也就不可能成长为真正的成人。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电子媒介时代,既没有真正的儿童,也没有真正的成人,有的则是儿童化的成人和成人化的儿童。

波兹曼用一种怀旧的、沮丧的心情描述“童年”这个概念如何在印刷术的产生下而产生,又如何在强大的媒介冲击下逐渐消逝的现实。童年的消逝是在一定范围的消逝,他的童年概念具有以下特征:“(1)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独特的阶层而存在,并具有自身的价值;(2)儿童具有特殊的要求,需要保护和爱抚;(3)儿童需要在学校接受书本教育;(4)儿童玩着自发的传统游戏;(5)不知道成人世界的秘密。”[11]所以他在以忧虑、沉痛的心情论述童年的消逝时,也提出了两个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第一,“成人化的儿童”。童年对于一个健康正常的社会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如果一个社会从文化意义上扼杀了童年,也就意味着文化的堕落和人格的扭曲。波兹曼所说的发现童年的文化条件,就是印刷术和学校。而成人化的儿童的出现则是电子媒介的大量使用导致的。电视打开了儿童通往成人生活的视窗,他们看见了成人世界的无能和混乱、暴力和伤痛。从这扇神奇的视窗里,他们还看到了物质的狂欢、消费的快乐。现在的小孩子知道买什么样的手机、车子房子是成功和身份的标志,他们会用这种标准来衡量自己的父母。现在的孩子比任何时代的孩子都“见多识广”,可是,孩子们并不明白,当他们被来自成人世界的信息包围的时候,也就是他们被逐出儿童乐园的时候,他们是一代“成人化的儿童”。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这样“成人化的儿童”。面对电视镜头,他们会口气与大人如出一辙地说:“根据”什么什么,“我认为”如何如何。他们穿成人的套装,唱成人的情歌,比如现在很火的TFboys组合,说着从成人那里听来的笑话,跳着成人的舞蹈—“伦巴”、“恰恰”等等。

第二,电子媒介与童年的消逝。首先,电子媒介消解了文化的深度模式,解构了所有的文化秘密,系统完整的文化体系,变成了纷飞的文化碎片。平面化的电子媒介,用强大的、高密度的视听形象冲击人的感觉器官,使人来不及做出积极的反应,思维实际上处于一种停滞状态,人们对事物越来越缺乏想像力,所有的一切都被专业处理过呈现在人们面前。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儿童的文化情怀、想像力和创造力已经逐渐退化。不光是儿童,就连成人的思维能力也呈下降趋势。其次,电子传媒中的色情和暴力对儿童的负面影响也需要社会解决的问题。有充分的个案事实证明,当今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未婚母亲数量增多、犯罪年龄呈低龄化倾向、恶性犯罪事件的大幅度攀升,都与电子媒介的负面影响直接有关。

三、引发的思考

波兹曼的这本书采用历史建构的方式,从人类信息传播媒介的变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入手,分析了媒介在人类童年观念的发明以及消逝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但是我们也要思考童年正是在消逝没错,但童年的消逝真的单纯是媒介形式的问题吗?我觉得童年、孩子的天性慢慢成人化是与整个社会的观念、文化传统都密切相关。不能单单只认为是电子媒介的影响,当然用文化传播来分析童年是一个很独特的视角。现代社会童年消逝的原因还可以从以下幾个方面来分析:“学校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家庭传统的教育价值观;电子媒体的介人;印刷文化的价值导向;时代的变迁;城镇化及家庭结构的变化等等。”[12]时代在变,现实生活中的孩子不可避免的受时代背景和物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从一些常见的现象就可以看出童年在消逝的表征:传统儿童游戏的消失;儿童活动的功利化;儿童话语的萎缩;儿童过早成人化。我们小时候的儿童游戏很丰富,如:过家家、丢手绢、拔萝卜、老鹰捉小鸡、捉迷藏,到少年时期的跳绳、踢毽子、抽陀螺、放风筝等。而现在的儿童基本不再玩我们小时候的游戏,甚至都没有听过。他们的游戏更多的是电子游戏。孩子的世界更多的被绑架进入了成人的世界。他们失去了孩子特有的天真活泼,越来越缺乏想象力、好奇心和求知欲,看起来俨然是一群“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13]“儿童成人化”已成了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成人的社会,成年人的文化从他们出生那一天起就骚扰着他们幼小的心灵。。。几乎是一集装箱一集装箱地倾倒在他们懵懂的心灵中。我们的儿童几乎在没有做过幼年梦、童年梦和少年梦的时候就懂得了成年人才会懂得、才应懂得的东西:他们在距离独立生活还很远很远的时候就知道了金钱和权力的重要;他们在还没有感受到实际社会矛盾、甚至不知道社会是什么的时候就知道了战争、暴力和犯罪。。。所有这一切都造成了他们精神发展上的畸形化。”[14]

波兹曼虽然在书中只是用谴责的态度分析了媒介在导致童年消逝的消极作用,并没有提出该如何对待媒介,怎样挽救童年。但在书的结尾处他还是对解决个人、家庭应对童年生活中出现的危机,表达了殷切的期望。尽管他也认识到现在大部分家长还没有对儿童生活给以应有的关注,但是他相信,那些坚定不移地抵制错误文化指令的家长将促成一个所谓的“寺院效应”,为社会的未来培养精英。波兹曼说:“我们的文化会忘记它需要儿童的存在,这是不可想像的。但是,它已经快要忘记儿童需要童年了。那些坚持住童年的人将完成一个崇高的使命。”[15]希望社会中的人可以认真对待媒介,趋利避害去完成人类社会又一庄严、崇高的历史使命,不要让“童年”这一伟大的发明永远的消逝在现实中。

参考文献:

[1]Tommi Hoikkala,Ossi Rahkonen,Christoffer Tigerstedt,Jussi Tuormaa.Wait a Minute,Mr Postman:Some Critical Remarks on Neil Postman’s Childhood Theory [J].Acta Sociological,1987(1),87-89.

[2][3][4][5][6][7][8][9][10][15]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M].吴燕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23,26,38,62,99,180.

[11]徐爱杰.童年的发现与发明--浅析尼尔.波兹曼的“童年”概念[J].中国德育,2006,9.

[12]戴金花.现代童年的消逝及原因[J].现代教育论丛,2010,(2).

[13][法]卢梭.爱弥尔(上卷)[M].李平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8.

[14]王富仁.把儿童世界还给儿童.[J]读书,2001,(6).

作者简介:王瑞霞,女,硕士研究生,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教师专业发展

猜你喜欢

成人化童年兹曼
这个“花瓶”不简单!毒枭教父背后有个狠辣女人
幼儿舞蹈成人化教育之弊端及对策
为孩子再造个“童年”,父子联手打造“少年师爷”
再议回归快乐童年
美育——让孩子的童年更绚烂
再造一个“童年”父子联手打造“少年师爷”
少儿出版物过度成人化现象分析
世界头号毒枭再次成功越狱
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对48届威尼斯双年展策划人哈若德.兹曼的访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