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万州区小学生减糖知识干预效果评价

2021-11-10瑾,唐亮,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1年5期
关键词:万州区总分差异

彭 瑾,唐 亮,张 晓

研究表明,糖类长期摄入过量与超重肥胖、龋齿、心脑血管疾病等有一定关联,会影响健康[1-5]。对于儿童,过多的糖会抑制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影响生长发育[6];高糖已成为近视的危险因素之一[7]。儿童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时期[8],对糖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减糖行为。万州区于2019年在部分学校开展减糖干预专项活动,本文对减糖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了评估。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万州区内5所小学作为干预学校,对其四、五、六年级的学生进行干预,同时选择3所条件相当的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作为对照组。干预及对照学校的选择标准:①在校学生数400人以上,四、五、六年级每个年级学生数均不低于100人;②学校有参与该项目的意愿和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③学校配有校医或保健老师,且校医或保健老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组织能力。

1.2 干预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干预学校所有班级均需开展减糖行动,对照学校不需要开展减糖行动。整个行动的干预时间为4个月(即1学期)。干预内容包括:①针对所有学生发放减糖知识宣传手册;②每个班级每个月组织1次减糖知识的健康教育课或减糖主题班会,开展糖与健康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减糖核心信息为重点,共4次;③组织学生开展糖与健康为主题的知识竞赛以及手抄报、墙报制作活动各1次;④要求学生将减糖相关知识带回家,带动家庭减少添加糖的使用和含糖饮料的摄入;⑤营造减糖氛围,干预学校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标语、电子屏、校园广播等形式,进行减糖与健康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减少添加糖的使用和含糖饮料的摄入。

1.3 干预前调查

干预学校和对照学校所有四、五、六年级的学生自填调查问卷,由学校校医或保健老师收集。由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统一编写调查问卷、宣传手册和健康讲座的课件,提供电子版,由万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行印刷。

1.4 效果评价

干预活动结束后,采取与干预前相同的调查方法进行干预效果评价,比较干预前后关于糖的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差异。问卷中关于减糖的健康知识共10题,回答正确得1分,错误不得分,共计10分。

1.5 质量控制

开展干预活动前对干预执行者开展培训,每次活动开展后反馈干预措施执行情况。质控人员进行动态监督并及时纠正,调查结束后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抽查复核,及时查漏补缺。

1.6 统计学处理

采取Epi 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和核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频数分布等指标描述一般人口学特征,采用倍差法[9]分析干预的净效果。

本研究结果为计量资料,因此拟合一般线性模型[9],并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包括性别、年级。变量赋值方法:group为研究对象的组别(1=干预组, 0=对照组);time为干预时点(1=干预后, 0=干预前)、性别(1=男, 2=女)、年级(1=四年级,2=五年级, 3=六年级)。设group×time为交互作用项。Y为因变量,表示干预效果。。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9 532人,其中干预组5 900人、对照组3 632人。年级分布和性别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基本情况

2.2 干预效果评价

2.2.1 减糖知识的知晓情况

对干预前后的知晓得分进行单样本K-S检验发现,干预前后的干预组、对照组得分均符合正态分布。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学生的减糖知识知晓得分中位数均为6分;对照组平均为(5.57±1.80)分,干预组平均为(5.72±1.75)分,两组学生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184,P=0.074)。干预后,对照组和干预组的得分中位数分别为6分和7分;对照组平均为(5.90±1.86)分,干预组平均为(6.94±1.45)分,两组学生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591,P<0.00)。

2.2.2 干预效果评价

为处理试验组和对照组基线的差异,并控制作用于两组的混杂因素,采用倍差法估计干预的净效果。以知晓分数为因变量,以组别、调查时点(干预前后)、净效果(组别和时点的交互项)为自变量,进行一般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干预净效应使减糖知识的知晓总分增加了0.842(0.743~0.9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年级、性别情况后,干预净效应使减糖知识的知晓总分增加了0.877 (0.778~0.97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组减糖知晓干预效果评价

3 讨论

国外一项以学校为基础的前瞻性研究发现,适当减少饮料摄入量,超重和肥胖儿童数量都有所下降[10]。糖摄入过多正在影响公众的健康。2007年9月原卫生部疾控局、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发起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以下简称“行动”),确定每年的9月1日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11]。本行动目前正处于第2阶段(2017—2025年),提出了“三减三健”专项内容,减糖是其中之一[12]。本研究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为干预对象,主要以健康教育活动为干预手段,结果显示干预组的干预措施使学生减糖知识知晓的整体情况处于増加趋势,即干预净效应使减糖知识的知晓总分增加。因此,开展学校学生减糖健康教育宣教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减糖知识知晓的提升。然而,总体干预效果并不太好,总分提升幅度不高。这可能与活动开展过程中部分干预措施未能得到有效落实、学校开展活动常过于形式化有关,也可能与活动形式单一、学生接受度不高有关。本研究的整体得分情况也与张妍等[13]的调查结果相一致,这可能与我国减糖干预活动开展较晚有关。良好行为的形成是由知识水平的提升到态度的改变再到行为的转变过程[14-15]。对小学生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营养教育和行为干预,可以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16]。知晓减糖知识是减糖行为改变的基础,因此,干预措施对减糖行为的改变可能有促进作用。今后可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干预形式的干预活动,提高学龄儿童的健康知识知晓。特别要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对学龄儿童的宣传力度,增加其自我保健意识,同时应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使其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猜你喜欢

万州区总分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