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区医务人员社会支持情况分析

2021-11-10张静雅汤真清万和平何碧玉刘静静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1年5期
关键词:年限医务人员利用

张静雅,汤真清,万和平,何碧玉,刘静静

社会支持的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从社会心理刺激与个体心理健康关系的角度来看,社会支持被界定为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1]。社会支持作为应激应对方式之一,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是预测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一个人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其心理健康水平就越好,而不同的社会支持来源又会对心理健康造成不同的影响[2]。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基层医护人员奋战在防疫第一线,其生理和心理均遭受巨大压力。

基于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其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医务人员的社会支持状况以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支持工作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0年1—3月于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自愿接受本调查研究的医务人员,共340名,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30份,有效率为97.06%。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医务人员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年限等)和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共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接受到的实际支持)、主观支持(所能体验到情感上的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反映个体对各种社会支持的主动利用) 3个分量表,该量表统计指标为10个条目的计分总和。总得分和各维度得分越高,说明社会支持程度越好。该量表经长期使用,证实设计基本合理,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重测信度为0.92,各条目的一致性在0.89~0.94。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330名医务人员中,男性有72人(21.82%),女性有258人(78.18%);年龄以31~40岁为主,占49.39%;有12.12%的医务人员未婚;学历以本科为主,占78.79%,硕士研究生占3.64%;职称以初级和中级为主,分别占38.18%和52.12%;58.18%的医务人员在社区工作>10年。

疫情期间,在330名医务人员中有185人(56.06%)主要参与发热门诊工作、 182人(55.15%)参与集中或居家隔离相关工作、 49人(14.85%)参与负责或与物资调配相关工作。压力较大的是发热门诊(44.24%)和集中或居家隔离相关工作(47.27%)。

2.2 社区医务人员的社会支持得分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上海社区医务人员的社会支持总分为(40.67±9.56)分。其中,客观支持(9.44±3.85)分,主观支持(23.7±5.56)分,对支持的利用度为(7.53±2.16)分。医务人员的社会支持总体情况尚可,疫情期间得到一定的支持并加以利用。

2.3 社区医务人员社会支持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社区医务人员的社会支持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社区工作年限、压力最大的工作相关(P<0.05),与学历、职称、工作岗位的关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30岁以下、未婚、社区工作年限短的医务人员,社会支持总得分、各维度得分均较低。见表1。

表1 上海市基层医务人员社会支持的单因素分析

2.4 社区医务人员社会支持的多因素分析

将社会支持总分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即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社区工作年限、压力最大的工作作为自变量,并对年龄、婚姻状况、社区工作年限、带来压力最大的工作变量设置哑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婚姻状况、压力最大的工作是影响医务人员社会支持的因素,其中女性相对于男性、负责人员或物资调配相关工作相对于集中或居家隔离,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P<0.05);未婚以及丧偶相对于已婚,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5)。见表2。

表2 上海市基层医务人员社会支持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的社会支持情况总体良好,高于一般群体,但获得的客观支持来源、对支持的利用度不足。本研究结果显示, 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得分和各维度的得分均高于汪向东等全国常模的得分[4],说明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得到社会及家人的尊重与理解,得到的社会支持也好于一般群体,也反映了社区医务人员对于各种社会支持的主动利用情况较一般群体好。然而,本市社区医务人员的社会支持总分低于陈桂芳等人对贵州基层医务人员的调查,客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的得分均低于刘翯等[5]对400名医护人员社会支持的调查,这说明客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方面仍需加强。有研究显示,一线医务人员获得的客观社会支持来源不足,主要体现在有效的人身安全保护措施、晋升空间、媒体报道等方面。社区医务人员作为基层疫情防控第一线,也存在客观支持来源不足的情况。有76.1%的社区医务人员对团队组织活动选择偶尔参加或者经常参加;当他们遇到烦恼时的倾诉方式以及求助方式是只向关系密切的人倾诉,很少请求患者帮助。这可能与其处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需保持高强度劳动及高风险的职业要求相关,造成对于来自各个方面的社会支持很难做到主动利用。

为提高本市社区医务人员的社会支持,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按照《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的通知》,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及时做好工作人员的心理调适,需要有专业心理工作者的干预,引导社会舆论的支持氛围[6],多元化地开展心理支持性干预[7]。其次,提供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的心里支持,结合工会、居委会、志愿者团体等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对已有不良情绪的医务人员应及时介入,通过心理疏导、调休、换岗等方式予以调节,找到适合的倾诉方式等将职业压力转化为动力,提高对社会支持的利用[7]。

本研究分析, 30岁以下、社区工作年限短的医务人员获得的社会支持较低,可能与年轻医务人员处理与朋友、邻居以及同事的关系不如年龄较大的娴熟有关[1]。工作时间长的医务人员有丰富的经验,且与同事的共事时间较长,问题处理能力和沟通能力均较高,能较好地利用各个方面的社会支持。获得更多家人支持的医务人员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较低[8],积极的家庭支持可改善医务人员的不良情绪,而不良情绪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9]。家庭是医务人员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途径,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具有良好家庭氛围的医务人员,获得的社会支持较高,且能利用各种社会支持。医务人员认为发热门诊、集中或居家隔离相关工作带来的压力最大,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少。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全市已累计实施36万人的居家隔离和49万人的集中隔离健康观察,全市发热哨点诊室累计接诊超过2.5万人次,相关工作接触的人员较多。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传人”的传染性导致医务人员难以获得直接的支持,与家人、朋友直接接触造成阻碍,获得社会支持减少[9]。因此,针对男性、30岁以下、未婚、社区工作年限短、集中或居家隔离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应给予更大的社会支持,并提高其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建议:鼓励医务人员和家人之间多沟通,如通过微信、视频电话等移动通讯渠道,以获得家庭的支持,减少人际隔离。同时,对于已经在发热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安排休息调整或安排撤换,缓解医务人员的恐慌心理[10]。此外,在社区营造支持性的团队氛围,鼓励工作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通过“传、帮、带”,提高年轻医务人员的问题处理能力和沟通能力。

猜你喜欢

年限医务人员利用
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高压锅最多用8年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福建:通过全国首个关于尊医重卫的决议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辽宁朝阳市刘禹佳问:退役士兵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出现欠缴、断缴的,允许补缴吗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