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变化趋势研究

2021-11-10董梓沂赖维云刘薇薇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1年5期
关键词:年龄组年龄段慢性病

郭 田,张 淳,董梓沂,杨 澍,黄 浩,赖维云,刘薇薇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的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1],也是国家近年重点关注和治理发展的方面。 2016年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要求, 202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 2030年达到30%。已有研究显示,健康素养与年龄有关,且年龄越大者健康素养水平越低[3-5]。在全国人大、政协的两会报告中多次提及“健康”这一关键词,重点指出“公共卫生全民健康”的重要性。目前有关健康素养水平提高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分析重庆市2018年和2020年农村地区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调查对象为15~69岁常住人口,研究对象来自重庆市的不同农村地区。以调查的镇/乡作为农村监测点,共计38个监测点开展调查。纳入标准:①意识清、有阅读能力或可用言辞表达,与调查人员沟通无障碍;②经研究者说明研究目的后,被调查对象愿意配合本研究者。排除标准:精神障碍、认知障碍、重症和终末疾病者。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以及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Probability-Proportional-to-Size Sampling, PPS),抽取全市38个区县作为监测点,每个区县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2个村;采用随机数法,在每个村抽取50个家庭户。入户调查时,根据KISH表法从每户中抽取1名15~69岁的农村常住人口作为监测对象。

1.2.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通过现场调查由调查员持安装了“重庆市健康素养监测”APP 的安卓平板电脑或安卓手机入户调查。调查问卷使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

1.2.3 判定标准

健康素养相关题目共52题,包括判断题、单选题和多选题。判断题与单选题答对计 1 分,答错计 0 分;多选题所有选项均答对计2分,否则计0分。根据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提供的方法[6],得分≥总分的80%,即判定为具备健康素养。健康素养具备率= (具备健康素养人数/调查人数)×100%。健康素养具备率3年绝对增长量 =2020年健康素养具备率-2018年健康素养具备率;健康素养具备率3年增幅= (健康素养具备率3年绝对增长量/2018年健康素养具备率)×100%[7]。

1.3 质量控制

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培训需合格方可进行调查;当天调查、质控并反馈,针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采取交换录入、双录入的方式。主要质控指标为:①师资和培训合格率达到>90%;②“失访率”和“拒访率”之和≤10%;③调查表合格率达到95%;④调查表基本信息合格率达到100%;⑤录入错误率<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不同年龄段对重庆市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P<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18年和2020年分别完成有效问卷32 385和18 999份,年龄主要分布在45~65岁之间。不同年份居民的性别、年龄、居住地和文化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018年和2020 年重庆市居民人口学特征[n(%)]

2.2 重庆市农村地区不同年龄段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的变化趋势

结果显示,以25~34岁、35~44岁两个年龄段的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各方面的具备率较高。三个方面中,以25~34岁年龄段的基本知识和理念具备率最高(48.27%),以65~69岁年龄段的健康技能具备率为最低 (8.46%)。六个问题中, 15~24岁年龄段的安全与急救具备率最高(71.62%),以65~69岁年龄段的传染病防治具备率和慢性病防治具备率为低。见表2。

表2 2018年和2020 年重庆市农村地区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健康素养具备情况[n(%)]

2.3 不同年龄组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各年龄段的素养具备率作为因变量,性别、是否患慢病、文化程度作为自变量,按不同年龄段分别构建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性别在15~24岁和25~34岁年龄段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5~24岁年龄组中,患慢病是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不利因素(OR=1.44);25~34岁年龄组中,患慢病是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不利因素(OR=1.19),高中及以上学历是该组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有利因素;其他年龄组中,患慢病均为不利因素(OR>1),高中及以上学历是具备健康素养的有利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组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2.4 重庆市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随年龄变化的趋势分析

对六个年龄段的健康素养具备率分析,2018年和2020年居民的健康素养具备率均随年龄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变化趋势,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重庆市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随年龄变化趋势 (%)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 35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素养的总体及各方面水平均呈下降状况。根据《健康中国重庆行动(2019—2030年)》,重庆市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康科普宣传方式,对传染病和地方病也采取了重点防治的相关措施[8]。相较于2018年, 2020年的健康素养具备率在各个年龄段均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但是对于≥55岁的中老年人, 2020年的健康素养具备率相对于2018年的提升不明显。这说明年轻人更容易获取健康知识、接受度更高,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其理解、记忆能力的减退,对健康信息的获取和知晓能力也相应减弱,其长期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基本固化、难以改变[9]。应该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策略进行健康宣传。对于老年人,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更能影响中老年人的认知;对于年轻人,互联网集文字、图像、声音与视频等传播方式在年轻人中更有传播效果[10]。对于农村居民,应该积极开展健康素养促进工作。在社区中广泛宣传传染病防治和慢性病防治的相关知识,针对老年人实施社区关怀服务,把健康宣传送到老人身边。针对25~54岁已经步入工作岗位的中青年,应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职工体检等活动。

本研究显示, 2020年各个年龄段重庆市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具备率相较于2018年有很大提高,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11]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要达到 20%以上, 2030 年要达到 30%以上的目标指日可待。研究显示,在三个方面中健康技能维度的具备率较低。健康技能的具备率高低与居民的受教育情况和所学习的专业有关[12]。高学历特别是从事医学相关专业的居民接触健康知识的可能性较大;低学历的居民接触健康技能知识就相对较低。提高健康技能的具备率,需要提高受教育程度,但教育的提升是长期过程[13],在短期内难以看到实质性的成果。因此,需要整个社会提高意识,以提高受教育的总体水平。此外,需要相关机构通过多种媒体和平台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增加普通居民的接触机会,从而实现健康技能具备率的提升。六类问题中,65~69年龄组健康素养具备率较低的两项维度是“基本医疗”和“慢性病防治”;其他年龄组健康素养具备率较低的两项维度是“传染病防治”和“慢性病防治”。可以看出,“慢性病防治”和“传染病防治”依然是重庆市居民面临的普遍问题。有研究表明,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对加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观念和延缓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4]。因此,预防慢性病,必须提高农村地区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传染病防治”健康素养具备率低下的可能原因有教育内容缺失,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如宣传栏、宣传资料等普及健康知识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15]。因此,可以考虑建设以传染病种类、疾病传播途径及其预防为介绍内容,以网络咨询、互联网+、微信短信为载体的科普平台。

猜你喜欢

年龄组年龄段慢性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高原地区736例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分析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