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阅读拓展结课的“五有”导向

2021-11-09陈学辉

江西教育B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五有结课课文

陈学辉

教学最理想的境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新的问题离开教室。所以,阅读教学不能上满,不能把所有的问号都变成句号,要让学生保持思考的状态。同时,对于不同地域、不同时空的课文,为了使之具有现实感,许多教师在结课时会进行拓展延伸,尝试实现与现实的对接,并从中凸显学生的多元理解、个性化的解读,形成课堂高潮,展现教学亮点。因此,拓展结课成为很多教师公开课和常态课中使用的“固定招式”。

但可惜的是,许多阅读课堂纯粹为拓展而拓展,出现生拉硬扯、价值偏移、过于深奥等现象。拓展结课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相对独立的一个环节,但又要与课堂保持一定的协调性、整体性,同样要具备语文课堂的特质,要符合语文课堂活动的基本规律。愚以为,有效的阅读拓展结课,必须坚持“五有”导向。

导向一:有条不紊——突出语文要素

曾获得全国赛课一等奖的来自南昌的甘密老师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过孔隙”这块内容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读句子,谈理解、说感受,而是在自己亲身体验后,以“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窄小的”为主线问题,带领学生感悟作者借小船的“小”和过孔隙的“感觉”,将见闻和感受有机结合起来,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甘老师根据主办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双龙洞孔隙窄小的特点,体验与之类似的武夷山一线天,并将自己游览时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甘老师总结道:“学会这种写法,我们不仅能写好一线天,还能写好自己游览过的每一处景点……”几年前的课例,仍然契合当前统编语文教材的“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叶圣陶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我们的阅读课,其实就是在教学生语言学习的方法、语言运用的办法,然后或仿写,或续写,或改写,或补写,实现学生语言的内化。甘老师的操作——从文本中“悟法”,在模仿中“习法”,在实际运用中“得法”,从拓展内容的引出,到教给方法实施拓展,浑然一体,一步紧接一步,秩序井然地落实语文要素。如果是常态课的教学,再有学生课外仿写的指导、管理,乃至结果的呈现、鉴定,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堪称拓展结课的范本。

导向二:有言在先——深化人文主题

统编语文教材具有“双线”结构,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重“语文要素”,不重“人文主题”。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倡导质疑问难,与语文要素“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高度类似,但实际上又有所不同。我在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时,发现学生有很多疑问,如“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为什么科学让我们这个时代与以前不同?但这些仅停留在“提问”层面,并没有深层次的独立思考。于是,在拓展结课时,我提了一个问题:“这篇课文写作时间离我们过去十多年了,你覺得有哪些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了?有哪些内容其实是不符合实际的?”结果,学生不约而同地把智能手机、机器人、短视频等列入了“发明”,还有学生对课文中的“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质疑——因为最先进的哈勃望远镜都只能“看见”而不能“洞察”,否则为什么我们还会对距离较近的火星这样不了解?

针对课文的质疑,只是冀望以此展开体现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培养敢问、善问的思维品质。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面临问题,因为问题能唤起强烈的求知欲。”但问题不是一问了之,而要在文本细读之后,在细微处见精神、见真谛,不能“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所问肤浅,所答弱智,滔滔者天下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紧紧依靠文本这一教学的原支点,撬动了学生的质疑精神,所有课堂活动都基于这个原支点拓展,上出了语文味,也让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习得了科学精神。

我们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审美体验,教学生基本的做人道理,教会他们体认做人的价值,慢慢体验到做人的意义。“人文主题”在拓展结课中的重要性理应与“语文要素”并驾齐驱。

导向三:有血有肉——挖掘真实体验

要想人文落地生根,必须基于情感起点,与学生的真实体验形成共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真实体验。窦桂梅老师的《牛郎织女》收束片段就让人异常震撼:老师居然提问“缺少爱情故事,人们的生活该多么平庸,多么无趣。对爱情,你有什么感言?”石破天惊的提问后,学生那些如潮水般汹涌的想法,在课堂行进中积淀的思绪终于喷薄而出——爱情有波折;爱情是美好的;要坚守爱情,不受物质诱惑;裸婚就是好,不在乎房子、车子,只在乎爱情;不要让现实的尘埃蒙蔽了爱,不要这么肤浅……我们为学生能够拥有那么多朴素的想法而惊讶,为让我们汗颜的表达而震撼,为这种青春的生命本源的力量而激动!窦桂梅老师努力实现文本和学生人生的对接,对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启蒙,让课堂拥有了熠熠生辉的理想光彩。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特别钟情于学生体验的唤醒与激活。杨再隋教授说:“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王尚文先生在《语感论》中指出,语感是主体经过长期对外界语言对象进行主动感知、体认、领悟的产物,是对无数次体验进行筛选、沉淀、提升并加以格式化的结果。我们的拓展,就是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做、画、唱等多种形式的体验中,获得类似生活情境的体验,把阅读教学变成学生的生命活动,完成有序积淀,得到深刻感悟,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导向四:有的放矢——面向浩瀚书海

曾获得全国赛课一等奖的来自大连的干琳老师在《杨氏之子》结课环节中,先是指出“古文都是没有标点的”,指名让学生读;再提出古文的排版与现在的大不相同,让学生读竖排的课文;接着让学生翻开线装的《世说新语》,想象古人的吟诵情形读;最后,指出《世说新语》里还有很多这样的聪慧孩子的故事,建议学生找原文去读。

不少教师喜欢在拓展环节荐书,可以说,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课堂有一定的关联度,都是可行的。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读懂文章,不是以薄薄的教科书这“一叶”障书海之“目”,而是不断地为学生打开顾盼世界、张望过去、放眼未来的窗户。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内的阅读中尝到“甜头”,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激发起高昂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阅读任务下课,尽可能地把他们引向浩如烟海的书籍。高尔基说:“好书读得越多,人的精神就越健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必定能感知丰厚的感情,促进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语文素质,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导向五:有始有终——激发学习兴趣

蒋军晶老师曾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课的教学中,相继拓展李白的《峨眉山月歌》,渴望九州统一的《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高兴时候的“酒”、孟郊的《登科后》,在结课的时候还引用了杜甫的《登高》,让“喜”的期待和“悲”的现实形成对比。他的课,自始至终都在引领学生兴趣的发展。兴趣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与最高境界,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崔峦老师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不管是遵循阅读教学一般规律的“有法”,还是因文而异、因生而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无定法”,都离不开兴趣的激发和保持。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实践中获得的。我们在拓展结课中,要善于设计趣味性的实践任务,让学生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言学习的机会。如《西门豹治邺》《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请学生对西门豹、王戎的聪明进行相同点及不同点的比较,认识俊杰的不同;也可以将课文改编成简易的剧本,通过学科的融合,引导学生排练戏剧。只要符合学生好奇、好新和好动的特点,深挖教材的生长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妙设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就能让课后拓展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天地。

一堂好的拓展结课应力求简洁有力、富有语文味,这有赖于教师透彻地研读文本,结合学生实际,确定适合文本、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拓展目标,精心设计课堂环节并予以落实,积极地实施后续过程管理。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阳光小学)

猜你喜欢

五有结课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做“五有”教师,打造思品课的情感教学
阅读教学三部曲
化学课堂导语与结课技巧探析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结课策略探究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化学教学中的几种结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