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智慧课堂”模式下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索

2021-11-08欧阳婷谷宗运杨银凤王元茂徐伟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27期
关键词:教学路径智慧课堂课程思政

欧阳婷 谷宗运 杨银凤 王元茂 徐伟

摘要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为课程思政提供了更加灵活化、交互化的教学平台。而“互联网+智慧课堂”模式则为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提出了新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课程思政为链条,将课程元素与专业课教学内容深度融合。最后,通过将层层递进的教学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培养学生专业认同和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及社会担当。

关键词 :智慧课堂;课程思政;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27-0188-03

1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所有课堂都有育人的功能”[1]。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2]。教育的根本是教书育人,新时代我们要转变思维方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并行,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承担起教书育人的作用。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不是生搬硬套,不是要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硬加入一部分内容,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专业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融合,有機联系,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立德树人。当前,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教学手段也在不断革新,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智慧课程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在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线上教学平台更是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发挥了重要的教学作用,“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教学手段也要不断创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创新“课程思政”手段,发挥新型教学手段的优势,提高“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构建多样化、多渠道的思政育人环境是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2 “互联网+”背景下开展课程思政的思考

“互联网+”移动技术的时代,大学生是主要的受众全体,他们思维敏捷,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善于利用各个移动平台获取信息,进行学习和生活。但是他们初离开家,在独自面对学习、生活、个人发展等问题,难免有困惑,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新的信息、事物面前难免发生碰撞,可能就会迷茫、失去方向,这些光靠传统的思政课程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专业技能,还需要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立德树人结合起来,有机统一,这就必然要有所转变。

2.1教育观念转变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专业课教师只注重知识的讲授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价值引领的培养[3]。这恰恰是脱离了“教书”与“育人”“课程”与“思政”的关系,只有每门课程“守好责任田”,将育人的任务落实到每一门课中,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2教师思维转变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是00后,是互联网伴随着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学生、生活、情感都跟网络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思维方式,找准专业课教学、价值引领与互联网三者之间的有效结合点,充分利用移动教育平台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的有效模式。

2.3教学方法转变

传统的课程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数是被动接受的过程,教学效果较差。“互联网+智慧课堂”模式下,教师要转变方法,充分利用移动教学平台的优势,及时分享学科发展动态、科技创新解决社会热点问题,从现实中、从热点中挖掘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传授融合在一起,以看似“碎片化”的形式达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水乳交融”。

3智慧课堂模式下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索

理工类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注重专业建设本身,而忽视了专业未来发展与祖国建设、专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这样会导致学生学习容易迷失方向,学习兴趣不高,本质上说还是与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育人、重技能轻价值有关。教学内容上不能单纯地为了课程思政而思政,这样不仅不能到达预想的效果,反而会给人以“水油分离”的感觉,生搬硬套。

所谓智慧课堂是在智慧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从交互式学习方式入手,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中,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线上与线下有效互动,形成智能化、灵活化、交互化的学习环境[4]。因此,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构建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给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提供了更加灵活化、交互化的学习环境,如何有效的实施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是需探索和实践的课题。以我校《医学信息学基础》课程为例探索智慧课堂模式下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学路径。

《医学信息学基础》课程是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及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其智慧课堂建设从2019年开始,目前各类教学资源已日益完善,课程网站访问次数超154万次,该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教学内容综合性比较强,因此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良好平台。课程教学内容在准确把握与“互联网 +”医疗相结合的切入点基础上,以移动教学平台为载体,将各种学习资源、时政要点、案例分析与课堂知识传授有机结合;建立完善且有效的医学信息学课程教学体系,以课程思政为链条,利用课程思政元素将专业知识衔接起来,层层递进,一步步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内容,一步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大局观念,塑造学生的国家意识及社会担当[5]。专业认同感的提升又可以“反哺”专业学习,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明确专业学习的方向,从“自我分析→自我提升”建立起与社会需求、国家发展相一致的职业发展规划,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综合素质,以此实现“与社会需求、国家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专业认知→自我分析与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及能力提升”的过程,如图1所示。

猜你喜欢

教学路径智慧课堂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人文精神关怀下的德国音乐学教育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强化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