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知人论世”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引入

2021-11-07李娜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知人论世阅读教学

李娜

摘要:针对现实教学中“知人论世”不被重视、流于形式的现状,在尊重學生主体的前提下,从学生疑问、学生争论、形象对比、文本关联等处有效引入“知人论世”,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提高课堂效率,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阅读主体地位。

关键词:“知人论世”;阅读教学;有效引入

一、问题的缘起

一次听课中,老师上《秋天的怀念》,分析课文之前老师播放了十几张有关史铁生经历及其创作内容的幻灯片。一节40分钟的课,仅作者简介就占了近三分之一。这些背景知识固然与文本学习有关联,但全部有必然联系吗?有必要在学习文章之前全部讲吗?……这些值得我们深思。

“知人论世”是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原则和方法,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知人论世”是阅读教学中将文本的解读、时代背景与作者的相关生平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文本阅读方法,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前提条件和基本方法。只有知其人、论其世,才能真正走进文本,才能客观正确地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

反观现实教学,无论之前是否学过作者的文章,每次上课之前教师都会把作者介绍和知识背景介绍一遍。我们的授课流程大致为:导入—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整体感知—文本研习—布置作业。这样在解读文本时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学生对文本阅读的最直接的感受并未得到体现。学生只是记了一些文学常识笔记,并未理解文本深层的内涵。教学中,教师完成了识记、了解方面的认知目标,却忽略了学生为主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无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真正对话,限制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无法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从而使“知人论世”的运用流于形式。适时有效地引入“知人论世”,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分析文本,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二、“知人论世”有效引入的策略

在调动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适时地引入“知人论世”,能起到恰到好处的作用,能使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产生共鸣,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多重对话,提高课堂效率。

(一)在学生疑问处引入,释疑解惑,加深印象

孔子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疑问处引入“知人论世”能让学生恍然大悟,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比上课之初生硬的讲解更能“深入人心”。如《核舟记》为我们介绍了一件以“长不盈寸”的核桃雕刻而成的艺术品,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文章有多处体现“核舟”设计精巧的语句。但是由于时代差异,并且学生对微雕艺术品了解也比较少,于是文本分析之后,笔者让学生自己提出对文本的认识和有疑问的地方。而笔者也搜集了大量有关微雕艺术及其成就的内容与图片资料,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件艺术品。

师:你们喜欢这个“核舟”?

生1:喜欢。

生2:雕刻艺术太神奇了。

生3:老师,我有个疑问,“高可二黍许”这么小,到底是怎么雕刻的呢?

生4:老师,我也很想知道答案。

生5:老师,现在还有这样的艺术品吗?我们能看到吗?

…………

师:大家都很善于思考,明清时期的微雕艺术堪称一绝。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多媒体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微雕艺术及其成就的内容及图片资料)

课堂教学由学生的阅读体验入手,在学生现有体验的基础上质疑探究,进而补充有关微雕艺术创作的背景知识。学生将文本内容的理解放在微雕艺术盛行的时代背景中,不仅更惊叹于雕刻者的“奇巧”,也惊叹于作者魏学洢的精彩说明,还能感受到我们国家微雕艺术的卓越成就,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在学生争论处引入,摒弃片面,认识全面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表自我的见解和看法。问题的探讨能够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学生有争论的地方引入“知人论世”,能让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从而去伪存真,明辨是非。如《湖心亭看雪》是自读课文,文本理解不难,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在有争论的时候切入“知人论世”,从而更好地了解作者的“痴”。

师:作者与二人告别之后,舟子评价作者“痴”,你如何理解这个“痴”?

生1:我觉得“痴”就是傻、呆,“大雪三日”竟然还去看雪,要是我,肯定待在家里。

生2:我也觉得作者很傻。“湖中人鸟声俱绝”,人和鸟都没有了,作者竟然还独自一个人去看雪。

生3:我觉得“痴”是“痴迷”。作者是因为太喜欢雪景了才会去看雪。

生4:但是作者写的景色也不美啊!

…………

师:大家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并且能够针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表达自我的理解。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痴”,下面我们来更多地了解作者张岱。(PPT显示张岱的生平追求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学生在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再来回味自己的想法,他们会认识到作者不是真的痴呆、傻,而是对灭亡的明朝的忧思与怀念,更是个人对于“天人合一”观念的追求。学生认为作者痴傻的看法在“知人论世”后就显得局限与片面,学生的争论在“知人论世”的映照下自然化解。学生真正明白了张岱的“痴”,能够真正做到在“知人论世”的前提下更全面地看待张岱。

(三)在形象对比处引入,凸显形象,突出重点

在文本有强烈对比的地方引入“知人论世”,能够凸显文章重点,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如《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个故事在《庄子》中别具一格。由庄子与惠子的辩论构成,轻松、悠闲。有趣的对话形式,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来。前面刚学了《北冥有鱼》,学生对庄子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没必要一开始就“知人论世”。

庄子与惠子的对话正体现了两个人不同的思想、性格与气质。笔者在文本分析时,由“最终辩论谁胜了”这一主问题,有意把学生引到人物对比上,从而引入“知人论世”,让学生在文本对比中更好地了解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师:庄子与惠子各执一词,你觉得辩论最终是谁赢了?

生1:庄子赢了。因为惠子最后无话可说。

生2:惠子赢了。庄子耍赖,故意偷换概念。

师:你可以从文本中发现庄子与惠子有什么不同吗?

生1:庄子追求“逍遥”,崇尚“自然”“天人合一”。

生2:惠子善于辩论,喜欢刨根问底。

……

师:庄子与惠子是好朋友。我们来更好地了解一下他们。(PPT显示《庄子》及庄子和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比照)

由文中庄子与惠子的形象对比引入“知人论世”,通过对比庄子与惠子在思想主张、性格、气质等方面的不同,学生从他们的对话中能够感受两人的不同,更好地感受庄子的思想,凸显了庄子推崇“自然”、追求自由与超脱的人生态度,从而更好地了解道家思想。

(四)在文本关联处引入,回顾旧识,融会贯通

“知人论世”在我们第一次接触某位作家的作品时往往会详细地介绍,但是当我们再次学到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时,我们没必要一开始就回顾学过的知识。在新文本与旧知识相关联的时候引入“知人论世”,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温故而知新”,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把之前学过的知识与新课文相联系,从而更好地了解文本,做到融会贯通。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一首诗,学生大多能读懂文章。上课主要采用朗读感知、分析体悟的方式进行教学,结合诗句分析,针对学生的感悟适时引入“知人论世”。

生1:我感受到了作者被贬的凄凉、无奈。“空”更增添了一份无奈与孤寂。

生2:我感受到了作者的坚定与信心。“千帆过”“万木春”给人以希望,体现了作者的豪迈之情。

师:同学们,我们之前也学过刘禹锡的诗文,你们还记得吗?

生3:《陋室铭》。

生4:还有《秋词》。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诗豪”刘禹锡。(PPT显示《陋室铭》和《秋词》片段,展示刘禹锡的生平)

重温之前学过的诗文,联系学过的内容,重温刘禹锡,便于学生全面地了解刘禹锡,并且勾连新旧,加深对诗豪“刘禹锡”的认识。在后面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千古名句时,学生结合刘禹锡的人生经历,更清楚了自己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回顾了以前学过的知识,而且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三、思考与启示

“知人论世”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由于其非主体性而往往在教学设计中被忽略。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在文本分析之前就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这样“作者”“时代”与文本成了两张皮,老师习惯了讲,学生也習惯了听,听过之后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知人论世”就成了空谈,成了摆设。但是如果在学生对文本体验的基础之上,适时有效地引入“知人论世”,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阅读教学最有效的推动力。“知人论世”的适时切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走近作者,去体悟文本,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提高课堂效率。“知人论世”的有效切入也需要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充分地备课,这样才能更好地寻找“知人论世”的有效切入点。

总之,“知人论世”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知人论世”的有效引入,不但能使语文课堂教学轻松,优化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而且还能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从而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闫东梅.“知人论世”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4(08).

[2]王美智.例谈“知人论世”与古代诗歌鉴赏[J].成功(教育版),2013(02).

[3]王小艳.例谈“知人论世”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运用[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01).

[4]李腾飞.“知人论世”法在古文教学中运用的问题与矫正[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2) .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知人论世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知人论世——知杜甫其人,赏杜甫诗歌
语尽意不尽,意尽情不尽
知人吟咏悟人生
如何让诗歌教学策略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