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志愿服务助力乡村贫困治理路径研究

2021-11-07李康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27期
关键词:贫困治理乡村治理志愿服务

李康

摘 要:贫困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在后扶贫时代,青年志愿者作为志愿服务中最为活跃的群体,是乡村贫困治理的重要力量,也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人力资源。N校的案例呈现出青年志愿服务主要以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经济扶贫、健康扶贫等形式参与到乡村贫困治理中。青年志愿服务参与乡村贫困治理仍面临身份认同度低等困境,需通过相应举措优化乡村青年志愿服务的开展过程,以使其更好地助推乡村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

关键词:乡村振兴;贫困治理;志愿服务;乡村治理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7-0036-03

引言

我国已进入以相对贫困、多维贫困为特征的后扶贫时代。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乡村贫困治理仍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议题。乡村贫困治理是以消除乡村绝对贫困,缓解相对贫困,满足乡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為前提,内涵是保障乡村贫困人口充分享受居住、养老、就业、教育、医疗等权利。

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人才是基本保障。在乡村人口外流的背景下,青年作为志愿服务中最为积极活跃的群体,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资源。联合国将志愿者定义为“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青年志愿服务是一种爱心传递,是青年承担责任、展示担当的表现。志愿者不图回报,自愿投入时间精力,发挥自身“资源禀赋”,整合社会资源,投身社会公益,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加强乡村志愿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壮大乡村贫困治理力量,推进乡村治理转型,助力乡村振兴与乡村发展。

一、乡村贫困治理中青年志愿服务的实践形态——以N大学S项目为例

乡村志愿服务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重要载体,而青年志愿服务则是其重要助力。以N大学的S项目为例,该校S协会每年暑假都会开展依托“短期支教”的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每年派出近300名大学生志愿者,在四川大凉山某镇开展为期1个月左右的志愿服务。该协会以“教育扶智”为主题,同时开展一系列综合性的志愿扶贫项目,积极参与乡村贫困治理,其具体实践形态为以下几种。

第一,教育扶贫。该协会的的传统支教项目是“1+10”,即1个月的当地教学和10个月的线上辅导,辅导内容涵盖课业指导、心理疏导和精神引导等。青年志愿者通过微信或者QQ群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并答疑解惑。此外,支教受众也不仅是孩子,该协会新开展的“妇女扫盲”项目则针对乡村妇女群体。志愿者组织农村贫困女性学习认字,教授普通话,并录制线上课程供其学习。

第二,文化扶贫。该协会发起的“乡村图书角”项目募集了上万册图书和部分书架,志愿者在当地11个村中建立14个“乡村图书角”,以便丰富乡村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帮助村民更好地接触并且利用图书资源,提升村民的文化参与度,营造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

第三,经济扶贫。在该协会的“生态农产品销售服务”项目中,志愿者充当网络主播,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的销售方式来帮助当地农民销售农产品。此外,志愿者还教授农户开办淘宝店铺,并且通过网络转发等方法帮助其宣传推广,进而使其实现增收脱贫。

第四,健康扶贫。该协会鼓励青年志愿者结合专业特长在当地农村“做一件事”。医学专业的青年志愿者可给乡民提供义诊等健康服务,比如听诊、免费测血糖、测血压等。同时,给农民普及科学健康知识,传播健康生活理念,帮助提高农村百姓的健康管理意识与防病治病意识,提升其健康水平。

二、青年志愿服务参与乡村贫困治理的问题与困境

第一,乡村青年志愿者的身份认同度不高。在新时代文明实践背景下,我国志愿服务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志愿服务队伍不断扩大,但是在农村,不少农民对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的了解度、认知度较低。当志愿者走进乡村时,往往需要花时间精力向服务对象解释自己的身份,并应对各种质疑。村民缺乏对青年志愿者能力与身份的充分信任,较难接受志愿者带来的“数字农业”“互联网+”等助力乡村扶贫的新理念,志愿者常常难以获得村民的全力配合。

第二,乡村志愿服务缺乏深度与持续性。青年志愿服务的阶段性、时效性倾向明显,志愿活动一般集中在“学雷锋”志愿活动月或节假日。短期零散的志愿服务让志愿者难以深入了解乡村贫困的发展瓶颈,难以发掘乡村发展的特色资源而形成精准的贫困帮扶策略。此外,乡村志愿服务内容单一化,具有低效性、临时性和碎片化特征。不少乡村志愿活动流于形式,如给贫困户家庭进行扶贫知识教育,进行口头慰问、探访留守儿童、探访空巢老人等,难以真正切中乡村农民的切实需求。非持续性表面化的志愿服务,难以促进农民的能力提升和乡村的长远发展。

第三,乡村志愿服务培训制度有待完善。青年志愿服务缺乏完善的培训机制。目前志愿培训仅限于组织认知与组织工作程序学习等,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化的培训,难以促使青年志愿者个体发展以及志愿动机延续。乡村贫困治理是系统工程,总体来看,目前乡村贫困治理中的志愿参与存在着专业能力受限、能力与服务对象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乡村贫困群体在种养殖或者农产品营销方面需求迫切,而青年志愿者通常不具备充分的知识素养与服务能力,无法真正成长为“懂农民、爱农业、兴农村”的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人才。受限于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不足,当前乡村青年志愿者较多从事知识宣传、支教扫盲等基础服务项目工作,往往不能胜任科教支农、爱心医疗等技术型志愿服务工作。

第四,乡村志愿服务缺乏合理的保障机制。青年志愿者在参与乡村贫困治理的过程中常缺乏资金、健康、设备、培训等保障机制。比如志愿者常需自掏腰包奔赴遥远的乡村从事志愿服务。在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乡村,青年志愿者的身体健康得不到充分保障。一些新颖的服务方式常因为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而难以正常有序地开展。比如志愿者想运用“农村电商”“直播带货”这类新兴营销方式助力乡村产业脱贫,但是直播设备等便成了问题。此外,缺乏针对乡村青年志愿者的系统性的培训,制约了青年志愿服务参与乡村贫困治理的水平及质量。

猜你喜欢

贫困治理乡村治理志愿服务
贫困治理视角下中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综述
精准扶贫背景下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贫困治理研究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动农村贫困治理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