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2016-11-07劳家仁

文教资料 2016年19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劳家仁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更是全面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要求、系统化的核心价值理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内涵与价值追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高度契合,为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效的工作载体。本文采用抽样调查法,调查分析江苏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分析研究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契合性,探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    志愿服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更是全面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要求、系统化的核心价值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5月4日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就是要落细落小,就是要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是要成为社会公众的自觉意识形态和形为方式。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内涵与价值追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高度契合,为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效的工作载体。

一、研究方法与调查分析

2016年4月,我们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五所高职院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回收1440份,有效问卷1368份。

(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

调查分析显示,100%的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所学习和了解,95%的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三个层面有所学习和了解,79%的学生能将24个字三个层面表述清楚。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内涵已有较高的认识,反映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二)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关系的认知。

调查分析显示,82%的学生认为志愿服务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途径;11%的学生认为有联系,但关系不大;7%的学生认为二者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反映出学生对于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思考和认识。

(三)大学生对通过志愿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效果的认知。

调查分析显示,41%的学生认为通过志愿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果,47%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不太明显,12%的学生认为二者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和交集。可以看出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同时也反映出志愿服务工作的宣传和活动设计还不够。

二、志愿服务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一)志愿服务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契合。

我国对志愿精神的表述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种精神既继承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又体现并塑造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道德观念,还是对人类先进文明成果的吸收。党的十八大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可见二者之间存在内在契合与统一。志愿服务精神是人类文明先进的价值理念,是中华文化优秀的思想内涵,作为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所奉行和追求的准则,包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和追求的理念相一致,二者有深刻的内在契合性[1]。

(二)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1.奉献的志愿精神,有助于培育当代大学生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主要是针对所从事的工作,强调的是对工作要有热爱之情,要有为了完成工作要求,不怕牺牲时间、精力甚至生命。敬业精神体现了一种人的主动意识,体现一种心态和职业操守。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公民层面的要求,要求每一个公民都为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要爱岗敬业。而志愿服务精神的第一条就是奉献,志愿服务最大的特点就是任何一项工作和任务,都是由“志愿”所产生,他的所有工作和活动都没有任何报酬,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就是响应组织的号召,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互相学习与交流,培育自己吃苦奉献与敬业乐群的精神。

2.友爱的志愿精神,有助于培育当代大学生爱国精神。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了很多,各种思潮对大学生思想亦有负面影响。大学生长期生活在“象牙塔”中,对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事情基本没有什么接触与体验,组织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直接接触社会和公民,从而加深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的认识,在实践中培育爱国情怀。

3.互助的志愿精神,有助于培育当代大学生友善和诚信精神。

互助友善本身就是一个成语,体现了互助和友善二个层面的意思,二者是一致和统一的。“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是诠释志愿服务活动最好的词语。志愿者们就是不断地在做着授人玫瑰的工作,他们收获的是友善,收获的就是帮助别人后的喜悦与成就感。实践证明,志愿服务活动是培育当代独生子女大学生最好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批判地继承了“诚”这个范畴,肯定诚实是社会公德中的一个重要规范。孔子认为,“信”是“仁”的体现,他要求人们“敬事而信”。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是人的最基本素养。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开展诚信教育是大学生知行合一的有机结合,志愿服务活动中服务的内容、服务的时间、服务的时长都需要大学生自己去协调约定,并且自己履行。

三、提升志愿服务活动质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发挥第一课堂主体作用,用科学理论指导志愿服务活动。

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阵地作用,利用课堂教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讲细致、讲透彻,让每个学生加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使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出的三个层面要求有所了解,通过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指导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志愿服务活动理论支撑效果。

(二)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参与志愿服务同学受众面。

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除了教育以外,最大的问题在于学生的参与度与受众面。我们要多渠道、多载体、多方式地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的益处,寻求社会相关部门,形成参与志愿服务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三)提升志愿服务活动质量,为理论联系实际打好基础。

马克思指出:人与外界物“并不‘处在某一种关系中,而是积极地活动,通过活动来取得一定的外界物,从而满足自己的需要”[2]。志愿服务活动内容目标的设计、过程的监督指导、后期工作的得失分享都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思想引领的成效,为与社会需要之间找到结合点,避免出现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与社科类教师取得联系,争取得到他们的帮助与指导,在活动设计、组织和后期分享会中邀请他们参与,提升活动质量,增强教育效果。

(四)加强保障机制,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做好保障。

志愿服务活动靠志愿者开展,志愿者顾名思义就是他的行为都是以志愿为原则,没有任何利益目的的行为。但是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除了志愿者的付出外,还需要有一些最基本的保障机制,如基本的运行费用、学生志愿服务时长统计、评优奖励,素质教育学分认定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在志愿服务活动之前,我们一定要提供一系列的制度保障。

总之,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是非常有效的工作方式,是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落细、落小、落实的具体体现和重要尝试。因此,提升志愿服务活动质量,应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尝试不断提升,使志愿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伟娟.刍论完善志愿服务活动与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理论导刊,2014(8).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05.

本文系2016年度江苏省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一般课题立项,课题批准号:YB2016039。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红十字建设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