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动农村贫困治理

2017-02-20喻涛

人民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贫困治理共享发展

喻涛

【摘要】共享发展理念,为我国加快推进农村贫困治理提出了前瞻性指引,是我国实现全面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坚持共享发展,推动我国农村贫困治理,就要注重激发农村贫困群体在参与农村贫困治理方面的主动性,形成贫困农民主动脱贫致富的良好格局。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贫困治理,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共同参与治理的多元化治理格局。

【关键词】共享发展 贫困治理 主动脱贫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的重要体现,是未来加快推进农村贫困治理,实现农村全面脱贫致富,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理念指引。

我国农村贫困治理模式的演变态势

农村贫困治理主体的转变:政府主导向社会多元化转变。农村贫困治理的主体行为模式,对治理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以往,我国农村贫困治理的主体主要是政府,是一种政府主导农村贫困治理的模式。当前,这种治理模式正不断发生转变,开始转向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农村贫困治理的模式。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由于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覆盖面广,农村贫困治理的形势非常严峻,于是党和国家采取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治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既作为农村贫困治理的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又作为农村贫困治理效果的评估者。政府主导型的农村贫困治理模式,对我国农村的建设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治理过程督查不足、评估不力等弊端,进而引发了资源浪费、资金挪用等低效率问题。

農村贫困治理模式的转变:粗放式救助向共享发展转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农村贫困现象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在农村贫困治理历程不断演进过程中,治理模式也在不断发生转变。以往,我国农村贫困治理的模式主要是以单一的社会救助为主,是一种粗放型的治理模式。这种治理模式主要是直接对贫困人口给予物质性救助,以缓解面临的贫困状态,比如对农村贫困人口发放“低保”。在我国早期的农村贫困治理中,这种粗放式救助模式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这种单一的救助型扶贫模式似乎已无法实现全面扶贫。

共享发展理念是我国农村贫困治理的重要选择

共享发展理念作为新时期我国农村贫困治理的重要选择,主要反映在共享发展的内在本质,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共享发展理念是我国社会公共治理的价值需求。农村贫困治理是全球公共治理的重要方面,虽然不同地区贫困的表现、约束、治理方式等存在差异,但政府的责任和义务都是社会公共治理的共同价值需求。农村贫困治理,一方面需要发挥政府对市场失灵的调控作用,但更重要的在于政府通过发挥公共职能和做好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发展。社会实现公平发展,是社会公共治理的内在价值体现。农村贫困问题在我国一直存在,这是我国社会公平未能充分实现的重要表现,它表明了我国政府在农村贫困公共治理方面仍没有完成社会公平发展机制的架构。另一方面,政府治理的合法性,主要由社会群体对政府行为的满意程度来刻画。农村贫困不治理好,显然会影响农民及全体社会成员对政府的信任。只有坚持共享发展,做好政府服务,才能赢得民心。

共享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体现。共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但是受到城乡二元体制的约束,我国农村发展明显弱于城市发展,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无论是收入、生活还是教育、医疗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因此,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来看,就要求我国政府加快推进农村的治理,尤其是贫困治理。当然,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是发展,若发展的成果无法实现共享,无法全面惠及民生,那么也就无法与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的相适应。

共享发展理念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目前,我国仍处在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收入分配制度、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等有关社会公平发展的制度仍然不够健全,因此难免会出现社会发展矛盾,尤其是当前与农民利益相关的矛盾不断凸显出来,包括农村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制度缺位、农村基础设施更新缓慢、农村拆迁安置的公平制度不到位等。部分地区的农村居民无法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从而影响社会和谐。共享发展能够加速社会公平发展,实现改革发展成果全民普惠共享,体现了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

坚持共享发展,有效推进我国农村贫困治理的对策建议

注重激发农村贫困群体的整体脱贫主动性。农村贫困群体作为我国农村贫困治理的重点对象,其参与农村贫困治理的主动性强弱,对我国农村贫困治理的效果具有关键的影响。因此,坚持共享发展,推动我国农村贫困治理,就要注重激发这一类群体在参与农村贫困治理方面的主动性,形成贫困农民主动脱贫致富的良好格局。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地区仍存在理念上的落后局面,贫困农民的乡土观念仍然很强,习惯于守旧而不愿向外看,农民的受教育水平也偏低,普遍存在依靠政府救助来脱贫的意识,依靠自身脱贫致富的主动性明显偏弱。因此,国家应从宣传教育方面切入,激发起农村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主动性。首先,政府要积极强化农村脱贫的宣传和教育,强化农民的教育兴农、科技兴农意识。其次,政府要继续加强农村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力度,积极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提升农民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

注重治理行为主体的治理能力提升。在共享发展下,我国农村贫困治理的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其中,政府是这项治理工作的主要力量。政府参与治理农村贫困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政府农村贫困治理的理念是否先进。之前我国在农村贫困治理中主要采用单一救助和治理的理念,导致在农村贫困治理中出现了较多的弊端。因此,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推进我国农村贫困治理,首先就要更新发展理念。一是要坚持农村扶贫和经济社会发展互相协调的理念,激发农村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潜力;二是要坚持农村扶贫和社会保障相互协调的理念,通过农村贫困治理,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三是坚持精准扶贫和连片开发相结合的理念,不仅要针对扶贫问题,因贫施策,同时也要注重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其次,除了更新发展理念,还要全面提升农村贫困治理水平。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贫困治理,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治理格局。

注重打破农村贫困治理的制度性约束。要推进农村贫困治理,就应该注重农村贫困治理的制度性。我国仍有一些贫困地区存在,本质上就在于制度供给问题。在共享发展下,要全面实现农村脱贫,就要打破制约农村贫困治理的制度枷锁,重点在于冲破城乡二元制度供给壁垒。首先,应加快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破解农村居民在享受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福利方面的制度性瓶颈,消除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制度性约束,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其次,应积极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制度,加大政府对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最后,应加快建立健全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制度,引导财政资金积极向农村贫困地区转移,确保农村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平稳增长。

(作者单位:西南医科大学)

【注:本文系泸州市社科联“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人口社会保障问题研究”(项目编号:LZ15A5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张霞:《基于共享视角下的农村文化扶贫路径探究》,《未来与发展》,2016年第9期。

责编/宋睿宸 刘芋艺 美编/于珊

猜你喜欢

贫困治理共享发展
贫困治理转型与“治理型贫困”的兴起
互异与共融:民间组织参与藏区贫困治理的能力比较与路径探究
贫困治理视角下中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综述
精准扶贫背景下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贫困治理研究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视域下的共享发展理念
浅谈山区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 促进共享发展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