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资源赋能“管理学”课程思政改革策略研究

2021-11-07马慧杨春白雪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9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管理学课程思政

马慧 杨春白雪

摘  要:本文以管理学课程为例,通过挖掘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史中红色资源,探索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明确红色资源赋能“管理学”课程思政的可行性;选取徐特立“教育救国”的红色故事与激励理论进行有机结合案例分析,提出课程思政三层次教学,实现“知识—思想—素质”全面提升的三重效应,以期通过提升教师认同感、学生参与感、构建双主体评价体系,促进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互补融合,提升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质量。

关键词:课程思政;管理学;红色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6-0140-03

“管理学”是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具有综合性、跨学科与专业基础的性质,是用于探究各种社会组织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教师应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熟练应用所学的原理和方法,逐步树立科学决策与有效管理思想和观念。管理思想主要源于西方管理理论,当前我国也注重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顺道无为、重人求和、预谋慎战、依法治理的思想[1]。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管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各环节,要求教师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管理思想和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蕴含着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优良作风的红色资源,深入挖掘“管理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是湖湘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国现代师范教育的摇篮之一。校史中拥有一代伟人毛泽东,革命家蔡和森、何叔衡、李维汉,教育学家“延安五老”之一徐特立,哲学家李达,教育学家孔昭绶、易培基等在一师求学或工作的珍贵史料。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因此,本文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史中丰富的红色资源为基础,深入剖析红色资源中的历史文化和革命精神,将红色资源有效融入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各个职能的教学环节,并分析将徐特立“教育救国”故事与领导职能有机结合的案例,以探索红色资源赋能“管理学”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

一、红色资源赋能课程思政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传承红色基因,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2020年教师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立德树人”是高校的使命和灵魂,运用红色资源做好专业教育课程思政,可以让红色精神在日常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让红色基因在年轻人身上传承。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以毛泽东题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为校训,培养学生谦逊明礼的优良作风,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大力发扬人民本位的人文精神,倡导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良好关系和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以徐特立老先生题词“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为校风,强调教育教学要与实际问题相联系,从客观出发,不能发表不可实行的高谈阔论。徐特立老先生在其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中一直强调“经师与人师的统一”,即将教学问和教行为统一起来[2],强调既要培养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和处事行为,符合立德树人的特征要求。因此,传承校史中的红色基因,有利于高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健全“三全育人”教育制度。

(二)挖掘红色资源,助推“管理学”课程与思政教学有机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教育的目标不仅要为传授给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赋予新时代特征,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品格、境界、信仰等精神层面的与时俱进。课程思政就是要深入探索专业知识中衍生出来思想价值新导向,通过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手段实现育人功能[3]。因此,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有利于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跨界融合,发挥“管理学”等专业课程的思想价值属性,培养出具有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的时代新人,也为“管理学”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管理思想的雏形,古代战争史中,兵家重视管理中谋略和环境的正确运用,例如《孙子兵法》这一军事理论著作,蕴涵了目标管理、战略管理、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信息管理和人才管理等管理思想[4]。中国共产党在艰难曲折的百年奋斗史中,历经了革命、建设、改革等多個不同时期,在多年的实践摸索中,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色管理理论,体现了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各环节的管理思想[5]。因此,以“管理学”课程为渠道和载体,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有利于探索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途径与方式。

(三)讲好红色故事,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思政具备隐性教育特性,需要深入探索和整理专业课程、专业课堂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案例教学、启发教学等手段,以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思想和价值引领。课程思政既要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育教学,激发学生自主掌握科学理论知识,更要把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融入专业课程中,激发学生用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解决问题。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历史悠久,涌现出以徐特立为代表的教师16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学生19人,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各有特点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优良作风,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学院深入学习校史中名人事迹和革命精神,将革命先辈、教育先辈的信仰、精神、品质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知识和技能传授,可使学生自觉自主地在学习过程中接受思想熏陶,形成师生间知识与思想的同频,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和价值升华。

二、红色资源赋能“管理学”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分析

教师可以湖南第一师范校史中徐特立同志“教育救国”的红色故事为切入点,通过深入探寻徐特立同志从事教育事业的初心以及随着环境变换带来的初心变化,帮助学生理解管理学中激励机制的作用,同时加深对初心和使命的理解。

徐特立是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6]。徐特立早期由于生活的窘迫和亲人的离去,被迫边劳动边教学,并制订了“十年破产读书计划”,此时他的初心是通过教书谋取生计、寻求发展。1905年徐特立参加考试成名,不再为生计担忧,他决定到师范学校去学习更广阔领域的新知识,此时他的初心是通过不断学习回报社会。1919年,徐特立毅然赴法国勤工俭学,他决定用教育来改革人心,创办“长沙县师范学校”,并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等校任教,此时他的初心是创造有利于国家民族的事业。学生可以从徐特立的“教育救国”故事中更好地理解激励是一个不断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循环动态过程。徐特立受到环境的刺激,通过制定了“十年破产读书计划”、前往师范院校学习、奔赴法国勤工俭学等一系列学习行为,不断提升和改善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初心,以实现用教育教学报效国家的目标。

教师可以徐特立教育求国的红色故事为案例进行讨论式教学,使其在专业知识教学、思想政治引领、综合素质培养上发挥作用。第一,让学生更生动地理解“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明确激励是由需求引起动机、动机推动行为、行为实现目标的复杂循环过程,人的需求是分层次不断向上的,能刺激人产生更为高效的行为,并熟悉如何让积极行为得到巩固和提升,让消极行为得到改变和转化。第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初心和使命的内涵。初心是现阶段努力的方向、处事行为的初衷。通过不断学习,可以提升和深化自己的初心,就像徐特立42岁时仍然前往法国勤工俭学, 72岁时还制订了“二十年学习工作计划”。正是因为不断地努力学习,才让徐特立的初心从个人需求上升到奉献社会,再到为国家民族事业奋斗。第三,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明确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学习不断学习、甘于奉献的精神,守住初心、提升初心。专业知识与思政案例的有机结合,可以构建起课程思政三层次教学模式,产生让学生“知识-思想-素质”全面提升的三重效应。

高质量课程思政就是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相互映射,教师可通过挖掘红色资源,探索蕴含在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反过来运用凝练的红色思政故事验证专业课程中的理论观点,进而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同频共振效应,引导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红色资源赋能“管理学”课程思政的改革策略

为实现“管理学”课程思政教育的三重效应,高校应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主体出发,通过提升教师认同感,将教师政治观念、政治态度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推进专业知识和思政知识的有机结合;通过提升学生参与感,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树立正确思想观,推进思政教育潜移默化的隐性育人作用;通过双主体评价体系构建,助推提升“管理学”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质量。

(一)挖掘“管理学”思政元素,提升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

在“管理学”等专业课程教学中,一般更注重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专业知识中引申出来的思想政治元素。专业教师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目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地将思政案例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用思想熏陶引领专业知识传授。

为避免课程思政教育中思想教育与专业教学方向分离的现象,一要教师多关注时事新闻、当下热点,提升思想政治敏锐感,建立起专业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高度认同感;二要强化专业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深入学习,多收集与管理学相关的经典红色案例,对“管理学”课程中思想政治元素进行充分挖掘与应用;三要通过挖掘红色资源、整理红色案例,进一步丰富和美化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红色故事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拓宽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参与感

在“管理学”等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案例讨论,将受限于课程课时影响。充分利用“智慧树”“超星学习通”“慕课”等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课前随时观看红色思政案例、课后进行思政案例讨论,不仅能增加教学资源、教学时间,还能提升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参与感。

为避免课程思政教育中思想教育与学生学习目标出现分离现象,教师一要在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基础上,录制好思政案例视频并上传至网络平台,让学生能更生动形象地学习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二要在课程设计中明确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的融合点,有效实现“1+1>2”的专业与思政共振教学效应,让学生的知识和思想同步提升;三要完善师生线上互动机制,让学生参与到专业学习重点、思政教学案例的谈论与研究中,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理解思政问题。

(三)创建双主体评价体系,提升思政教育的立德树人质量

在“管理学”等专业课程教学中,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引入课程思政后,对教师的评价要增加关于正确思想观念传播的考核,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参与程度、接受程度,构建起“教师-学生”双主体评价体系,全面衡量专业课程教学所起到的立德树人作用。

为避免思政教育中專业教学与育人培养要求出现分离现象,一要形成思政教育效果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需求和接纳度,不断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二要增加关于时事新闻中专业知识应用的交流与互动,实现从专业课程中提炼思政元素、在思政案例中应用专业知识的双向互补教学,真正做到高质量思政教育,推进正能量的有效传播与扩散;三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利用课程实验、社会实践、网络平台等载体,实现全时段、全方位教书育人,提升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丁庆.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管理学教学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9(28):156-158.

[2] 吕景美. 徐特立教育思想与新课程理念的契合点[J]. 湖南教育,2006(16):42-43.

[3] 高德毅,宗爱东. 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31-34.

[4] 董海军,王建军. 试论《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J]. 求实,2004(05):131-133.

[5] 曹一雄,李锐. 运用红色管理智慧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水平[J]. 企业文化(中旬刊),2018(02):158-159.

[6] 张启华. 革命家与教育家相结合的典范——纪念徐特立先生从教115周年[J]. 中华魂,2010(12):24-25.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管理学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从管理学角度看军事指挥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