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教学理念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启示

2021-11-03周凤丽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深度教学

周凤丽

摘要:在推进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背景下,教学方式、教师素质、课程评价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而深度教学的理念可引发我们对教师发展专业素质的新思考。教师要优化专业知识,锤炼专业技能,培育专业品性,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实现深度教学,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深度教学;教师专业素质;教师专业化

学者郭元祥教授认为:“有效教学必须超越表层的符号教学,由符号教学走向逻辑教学和意义教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称为深度教学”。在深度教学的理念下,教师应不断更新理念、勤于反思、勇于实践,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能够“知其所以然”,迁移应用,不断创新,帮助学生实现从惰性知识到活性知识的转变。

一、优化专业知识:建立全面的动态知识体系

(一)重视普通文化知识

对教师来说,掌握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对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教师的通识素养十分重要。在教师的知识结构中,普通文化知识是最基础的部分,不仅会在课堂知识传授过程中逐渐显现,还会增加教师人格的感染力。另一方面,教育者观念的转变是实施深度教学的基础。当教师拥有广博宽泛的人文素养,师生的对话自然能够超越表面的符号,打开学生的视野和思路,赋予课堂知识更加丰富的涵义。

(二)更新教育学科知识

关于教育学科知识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考量,一个是知识的实践应用,另一个是知识本身的更新。教师在进入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时,不仅要树立观念,善用所学,重视教学法的运用,还要在课堂实践中建立动态视野,重视知识本身的更新。美国学者科克伦在舒尔曼教授“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基础上,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提出了PCKg的概念,与之相比增加了两个要素:一是关于学习情境的知识,一是关于学生的知识。随着信息社会网络的广泛应用,知识的不断更新,学生个性化的不断发展,教学情境与学生本身的特质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冲击着新的知识观、教学观、学生观的生成。教师不能以旧眼光和旧知识去看待如今课堂中的学生。特别是在深度教学的理念下,教育学科知识的运用就像助推器推动着教学环节的进行。在学生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的促进、学习结果的迁移等方面都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情况下,教师要形成关于教育学科的动态知识觀,不断解决课堂中的新问题。

二、锤炼专业技能:挖掘“知识之后”的深层目标

(一)优化教学设计

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目标不能够仅仅地停留在浅层次的理解、记忆层面,而应当注重更深层次的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课堂设计要在知识的深入的过程中恰当“留白”,通过设置一些没有绝对答案的问题或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地在教学情境中进行思考,与同伴、老师进行讨论和辩论。在输入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个人建构,从而输出为学生个性化的知识和观点。不同的观点交织在一起,不仅营造了一种活泼的课堂氛围,更有助于学生深层次地理解知识点,开阔了思维。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高阶思维的运转,更要让他们将这种思维运用于作业、生活中,从而形成学生的常规思考方式。在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价值引领,使学生的知识由符号层面转向意义层面,进而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点不仅要在语文、思想品德等学科中体现,在物理、化学、体育、音乐等学科中同样不能忽视。在新课标明确的学科素养中,科学态度与责任、文化理解、绿色应用、信息社会责任等素养要求多体现在非文科学科中,这样一方面具体化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也为教师在课堂中进行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方向。

(二)深化教学评价

在教育评价改革的大趋势发展下,只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方式是不可取的。特别是在深度教学的理念下,教师更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加工过程。教师在每一教学单元结束后布置作业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答案本身的对与错,更要关注学生是如何得出答案,对学生进行深度评价,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进而与课堂教学相互配合,强化课堂深度教学的结果。此外,课堂教学成果的强化不能仅仅停留在单元结束之后,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建立长期规划的发展性评价思维,使短期的教学成果成为长期的习惯积累,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培育专业品性:重视教师人格特质发展

(一)高度的敏感性

深度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以实现教学环节的深入进行和层层相扣。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当学生感受到充满研究乐趣的课堂气氛,沉浸于知识吸收、思维积极运转的时候,他们已经获得了成长和变化。学生是不断发展着的个体,在其发展过程中教师要以自身的敏感性去主动地感知学生的成长变化。一是要敏感地捕捉不同成绩段学生的关注点、困惑点、兴趣点,并以此为落脚点展开深层次的讲解和引导。二是要敏感地获得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形式、内容的组织安排等方面的评价往往体现在他们的表情、参与程度、课间交流等方面,教师不仅要在课上时刻关注学生的微小举动和变化,在课间也要敏感地捕捉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在学期结束后,教师还要结合学生成绩去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

(二)情感支持与组织协作

从教学方式看,深度教学是一种以对话为中心的教学,教师对学生情感上的支持与组织上的协作格外重要。一方面,在知识的层层递进和不断拓展中,教师要正确判断并给予学生充分的信心与肯定,使学生相信深层次的知识是自己“够得到”的,而教师始终是他们进行深度学习的支持者。教师要积极地对个别学生、学习小组进行沟通、指导,时刻形成与学生共同协作的意识。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强化了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过程中更加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思考过程,对整体学情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另一方面,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大大促进了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亲密的师生关系也是实施深度教学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郭元祥.论深度教学:源起、基础与理念[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3).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化深度教学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浅析英美教师专业伦理成就与我国教师专业伦理如何重构
新课改背景下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自在成长研究
音乐教育叙事研究之“叙”的几种类型例说
论高中政治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
教师四重境界抵达之法探究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
结构导向学习:深度教学的基础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