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

2021-11-03杨世展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30期
关键词:次数动脉发生率

杨世展

(光山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河南 信阳 465450)

机械取栓(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是一种通过动脉穿刺利用导丝、导管等取栓装置取出导致血管闭塞的血栓技术,可开通闭塞大血管,促使血流中断所致的梗死区恢复灌注。MT具有较宽的时间窗,是目前治疗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较为有效的方案[1]。尽管采用MT治疗CI可有效恢复血流灌注,但仍存在相应的并发症,其中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是血管内治疗较为凶险的并发症之一,可增加患者病死的风险[2]。因此,探讨CI患者接受MT治疗后发生SICH的影响因素具有必要性。研究显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高、进行交接治疗等可增加CI患者行MT治疗后SICH的发生率[3]。但仍有其他因素需要被进一步探索。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CI患者行MT治疗后发生SICH的可能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光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0例CI接受MT治疗后发生SICH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发生组。按1∶1纳入同期收治的50例CI接受MT治疗后未发生SICH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未发生组。100例CI患者:男61例,女39例;年龄43~77岁,平均(64.09±3.62)岁;高血压62例,心房颤动史39例;闭塞部位为大脑中动脉65例,基底动脉25例,大脑前动脉1例,颈内动脉9例。

1.2 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4]中CI的相关标准,且经CT、MRI等检查确诊;②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大血管闭塞;③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8》[5]完成MT治疗,且发病至治疗时间<12 h;④术前CT排除颅内出血;⑤临床资料完整,包括本研究所需资料。(2)排除标准:①取栓前影像学检查提示闭塞血管已再通;②术前存在凝血功能异常;③药物无法控制的严重性高血压;④术前颅脑CT平扫已出现大面积低密度灶;⑤治疗期间病死。

1.3 SICH评估方法患者均完成MT治疗:术区消毒、铺巾,浸润麻醉后对股动脉进行穿刺,进行全脑动脉造影,明确栓塞部位;利用导丝、导管明确闭塞血管近端、远端情况;将取栓支架置于血管闭塞处,撤回导管,释放取栓支架;放置5 min左右,进行持续负压回抽导管进行MT。术后24 h内复查头颅CT。若确认存在颅内出血,取栓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加重,需进行气管插管、脑室引流等临床干预,且NIHSS评分较术前增加>4分,则判断为SICH[6]。

1.4 临床资料收集方法查阅患者入院时相关资料,主要包括性别(男、女)、年龄、既往疾病史(高血压、心房颤动史)、闭塞部位(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术前NIHSS评分、取栓次数(≤3次、>3次)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脂[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等。MT治疗前,取患者空腹外周肘静脉血5 mL,以3 500 r·min-1速率离心15 min,离心半径为13.5 cm,取血清,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MMP-9水平,试剂盒选自贵州立知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东芝TBA-2000FR全自动生化仪检测FBG、血脂。相关操作需严格遵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发生组取栓次数>3次占比、术前血清MMP-9水平、术前FBG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心房颤动史、闭塞部位、术前NIHSS评分、术前TC、术前TG、术前HDL-C、术前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发生组和未发生组临床资料比较

2.2 CI患者接受MT治疗后发生SICH的影响因素将CI患者接受MT治疗后是否发生SICH作为因变量(发生=1,未发生=0)。将2.1中比较结果P放宽至<0.15,纳入符合条件的变量并进行赋值说明(见表2),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取栓次数>3次、术前血清MMP-9及FBG过表达均为CI患者接受MT治疗后发生SICH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3。

表2 赋值说明

表3 CI患者接受MT治疗后发生SICH的影响因素

3 讨论

MT治疗CI具有独特的优势,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但治疗后患者的病死率与重残率仍较高。MT治疗后SICH发生率较高,而SICH是CI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子[7]。因此,寻找可能导致CI患者接受MT治疗后发生SICH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

本研究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取栓次数>3次、术前血清MMP-9及FBG过表达均可能为CI患者接受MT治疗后发生SICH的影响因素。多次取栓在一定程度上损伤血管,随着内膜损伤范围扩大,坏死脑组织出现不可逆损伤,加重对血脑屏障的破坏,行MT后CI患者脑部血流恢复,但因血管通透性改变,易出现再灌注损伤,引起颅内出血,进而增加SICH风险[8]。体积较大的血栓、主干病变等均可增加取栓次数。因此,临床在CI患者行MT治疗时需了解患者栓塞形态、特征等情况,同时提高操作技能,选择合适的取栓次数尽可能降低术后SICH发生率。MMP-9是一种水解蛋白酶,在正常组织中呈低表达。MMP-9活化后可降解脑血管周围基膜、细胞外基质等,导致血管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引起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可诱发SICH。各种炎症因子可通过血脑屏障深入脑组织内,产生脑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加重脑缺血损伤,致CI患者神经功能进一步恶化,诱发SICH[9]。此外,MMP-9可降解蛋白、细胞外基膜以促进斑块纤维帽强度降低,导致斑块破裂,引起栓塞远端血管破裂,并形成血栓,加重侧支循环障碍[10]。因此,行MT时可能会进行多次取栓,易出现再灌注损伤,进而引起SICH。对此建议,取栓前需监测患者血清MMP-9水平,可运用药物(如依达拉奉)抑制MMP-9活性,以此降低SICH发生率。FBG过表达提示患者处于高血糖状态,而高血糖可促使缺血组织发生代谢紊乱,使氧化应激反应加强,从而加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及取栓治疗后的再灌注损伤,增加SICH风险。高血糖可引起乳酸聚集、细胞内酸中毒,导致内皮细胞的线粒体功能受损,加重神经元损伤,扩大梗死面积,促使血脑屏障受损,进而增加脑水肿、脑出血转化风险,诱发SICH[11]。高血糖同时可增加细胞外谷氨酸水平,谷氨酸活化可诱导钙离子通道过度开放,引起钙离子大量内流,损伤线粒体功能,可致神经元凋亡,进而导致神经功能进一步恶化,增加SICH发生率[12]。对此建议,术前需监测患者FBG水平,尽量控制FBG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以此降低SICH发生率。

综上所述,取栓次数>3次、术前血清MMP-9及FBG过表达均可能为CI患者接受MT治疗后发生SICH的影响因素。临床可通过选择合适的取栓次数、控制血清MMP-9及FPG水平等来降低SICH发生率。

猜你喜欢

次数动脉发生率
以横动脉及趾底动脉为蒂的Flowthrough游离皮瓣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最后才吃梨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