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为什么这样“红”

2021-10-31陈珂

中国报道 2021年10期
关键词:卫视文旅河南

陈珂

今年中秋节,除了央视,河南卫视、陕西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湖南卫视等5个地方卫视,以及视频网站哔哩哔哩制作的主题晚会悉数播出。与往年不同,传统意义上的“顶流”不再霸屏,中秋晚会俨然一个文化竞技场,带给观众不少新奇体验。

这一景象与半年多来高频“出圈”的河南卫视不无关系。从2021年牛年春晚的《唐宫夜宴》开始,河南卫视手持传统文化“王牌”,在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推出“月更”连续剧,开启了以晚会为载体的全新文化传播方式。据不完全统计,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晚会微博话题目前已经有超过50亿阅读量。

创新而又出彩的表达加速传统文化“回潮”,也带来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气象,河南卫视一次次用行动表明,文化传承的真谛在于守正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条道路上,河南卫视绝不应当是个例。

河南卫视《龙门金刚》节目剧照。

诠释另类“流量”

今年2月,正值牛年春节,一群时隔1500年后“复活”的女乐官乘着月色,从簪花仕女图、千里江山图中持妆出镜,沿着AR搭建的大唐宫墙一路俏皮地梳妆、嬉戏,最后在一段恢宏的表演后定格为陶俑。没有人想过,她们会在此后的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中多次返场,在穿越时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奇妙游”里,带领观众徜徉于恢宏博大的传统文化叙事中。

路红莉是个“70后”,曾经执导过《梨园春》和《武林风》,《唐宫夜宴》走红后,节目组加班加点临时拍板制作的《元宵奇妙夜》正是由她担任总导演。“《唐宫夜宴》只是一个节目火了,河南电视台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怎么回馈网友?用哪种形式延伸制作出来一整套节目?”

也是从《元宵奇妙夜》开始,节目组尝试着总结经验,开创出一种全新的电视文艺形式——没有主持人串场、全外景拍摄、时长控制在40分钟左右。与人们对文化类节目的惯有认知不同,“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取材自传统文化,摒弃单一化、片面化的畸形审美;不请流量明星,选用符合呈现效果的“素人”演员;不盲目跟风,避免过多受到资本干扰。

于是人们看到,《祈》再现了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绝美画面;《龙门金刚》展现出金刚强有力的健康美;《给女孩》融入穿针乞巧等我国古代七夕节民俗,同时鼓励女性追求美好自我和美好人生;《墨舞中秋帖》以一曲惊艳舞蹈向中国书法代表作致敬……

2020 年9 月28 日,西安大唐不夜城,火爆全网的“不倒翁小姐姐”正在表演。

新潮的表現形式让看似遥远的传统文化鲜活起来,吸引了一众“90后”“00后”拥趸。“不仅仅因为节目样态受欢迎,实则是找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方式,这种方式和年轻人接受传统文化的视角相吻合。”路红莉向《中国报道》记者表示。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也指出,我国大部分省份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河南卫视并非拥有独占性资源,“出圈”的关键在于内容和创意,比如有效的创新、持续的投入、擅用互联网营销等。

而此前,在众多地方卫视中,河南卫视往往是被忽略的一个。“无论是掌握新手段还是节目制作上,都有要完善的地方,但网友会很理解你,或者说很支持这种进步,而不是劈头盖脸地认为这样不好。”作为一个老电视人,路红莉感动于观众和创作者之间的这种“双向奔赴”。

以至于在《元宵奇妙夜》的片尾,节目组特意打上“特别感谢全国网友、观众以及可爱的粉丝们”,这种感谢在后续几期晚会中保留下来。值得一提的是,《七夕奇妙游》的6个节目之一——《夜空中最亮的星》,更是以巧妙的情节向在“7·20”特大暴雨中帮助过河南的人致谢。“节目播出后,预设的构思被网友发现后敲在弹幕上,我们感觉到彼此之间的心意是相通的。”在路红莉看来,与唯流量论相比,有内容、有温度才是一个好节目应该有的注脚。

释放文化自信

今年端午节当天,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海外社交平台转发水下舞蹈《祈》;《龙门金刚》播出后,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汪文斌,我国驻外大使馆、总领事馆等转发点赞相关报道,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可否认的是,文化自信已经在人们心中进一步澎湃。一位“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骨灰级”观众向《中国报道》记者坦言:“这些节目诠释了什么是‘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不仅让人想去河南走一走看一看,也勾起了挖掘传统文化背后故事的兴趣。现在不只是文化自信了,说‘文化骄傲也不为过。”

记者在微博、淘宝等平台上注意到,河南卫视的一些节目火了后,年轻人或争相学习剧中人物的仿妆,或购买带有相关元素的服饰。而在B站,则涌现出一大批与节目内容相关的手绘、动画、创意剪辑等二次创作。

频繁“出圈”后,包括路红莉在内的主创团队成员不止一次被问:“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会一直成功下去吗?河南卫视会不会“江郎才尽”?路红莉向记者坦言,从创作内容上来说,只要挖掘得好,不只是在河南省,全国范围内都有足以支撑起节目内容的文化资源。以《中秋奇妙游》为例,便是首次以非遗作线索,邀请传承人出镜,向观众展现刺绣、剪纸、皮影、泥塑、舞狮、火龙等传统艺术之美。

事实上,早在2017年,为增强文化软实力,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号召各地区各部门研究“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背靠丰富又深厚的文化资源,包括河南卫视在内的主体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步步摸索,最终以贴合当代审美的节目面貌打造出“爆款”。

从各大博物馆走红的文创单品到街头行走的汉服爱好者,从广受追捧的“国风歌曲”到“国潮”概念持续走热,我们正在零距离接触传统文化,由此带来的文化自信也在不断增强。

有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汉服爱好者连续四年保持70%以上的高增长,汉服产业2019年市场销售额突破45亿元,同比增长318.5%。山东省淄博市下辖的曹营村拥有汉服产业商家2000多家,每天生产大量汉服仍然供不应求。

再以“国潮”为例,由百度和人民网研究院联合发布的《百度2021国潮骄傲搜索大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国潮”的关注度上涨528%,近5年,中国品牌搜索热度占品牌总热度比例从45%提升至75%。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姚林青认为,“国潮”既有以实物产品为载体的中国制造之潮流,也有以文化现象为载体的中国文化之潮流,其迅速火爆看似是一种偶然的社会现象,其实背后有着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

为文旅融合提供新思路

传统文化需要附着在某种具体的表现形式上才能“实体化”,一场晚会所暗含的古迹、景区或者文化IP,则在无形中完成了一波强势“安利”。有网友戏称,从这个层面来看,河南卫视的节日晚会更像是“另类”的文化旅游宣传片的集合。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播出往往与我国传统节日假期契合,文旅同频共振效果明显。据携程《2021端午假期旅行大数据报告》显示,以《唐宫夜宴》等文化旅游产品“出圈”的郑州首次入围今年黄金周热门前十目的地。

作为《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三次演出的取景地之一,开封市清明上河园将节目中出现的剧情、建筑、美食、人物角色等關键元素保留并迁移到旅游项目中,推出上元灯会、清明文化节、端午文化节、金秋奇妙游等活动。据园区官网数据,6月12日至14日端午小长假,园区3天游客接待量比2019年增长37.5%,是2020年同期的两倍。

去年5月11日,河南省印发《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强省的意见(讨论稿)》,该意见提出设定2025年、2035年两个节点性目标以逐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河南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曾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省文物局长会议上透露,文化强省建设任务将被细化为遗址修缮、博物馆体系建设、红色文化传承、文旅融合发展4项工程。

“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更注重文化的创新。”河南大学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创意与规划系主任、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研究院副院长陈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和相关文创的“出圈”代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

在河南卫视的带动下,文旅如何更好融合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朗。河南大学河南文化旅游研究院副院长肖建勇此前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河南文旅产业发展有其内在逻辑——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对外推广及传播力度大、政府和各级部门的推动。

陈楠认为,从文旅融合发展的角度来看,文化旅游进入注重“旅游体验”的3.0阶段。一方面,文化使旅游产品更丰富,提高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促进河南省文化高地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流动的旅游活动激发了地域文化的活力,流动的旅游者助推着河南省的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他认为,不论到哪个阶段,“以人为本”“以文化人”都应是发展的核心趋势。

猜你喜欢

卫视文旅河南
部分卫视下半年待播剧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文旅照明的兴起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