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全球经济的韧性?

2021-10-31徐豪

中国报道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东移全球化贸易

徐豪

张燕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供应链中断和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导致全球经济恢复性增长的不确定性依然在不断增加。10月份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比4月和7月预测的6%下调了0.1%,为5.9%左右。全球经济会持续复苏,但全球经济风险和挑战增加已经成为一个明显趋势。

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首届大会将于10月18日至20日在湖南长沙举办,以“大变局下的经济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探讨应对全球经济风险和结构性问题,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与可持续发展。

“提高全球经济的韧性,核心就是要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建设,营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形成‘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要多边不要单边的局面,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成果。”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世界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结束了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带来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其对社会、 经济和民生带来巨大冲击、挑战和风险。世界经济将会如何发展?

张燕生表示,今明两年世界经济的复苏显著好于预期,IMF的报告数据显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状况都显著好于预测,全球经济贸易恢复性增长的态势将会持续到明年。

“但同时,也出现了几方面的分化。一是新冠疫苗接种率的分化,包括美国、欧洲国家因价值观念、意识形态造成的接种率低和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因经济能力及疫苗分配不均衡造成的接種率低,这直接影响经济的复苏。二是对经济刺激的分化,美国不断采取超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但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没有这个能力,它们由于发达国家的刺激而导致通货膨胀,不得不提高本国利率,导致本国的经济恢复雪上加霜。”张燕生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国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化收缩是基本事实,全球贸易增长减速是基本事实,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塑是基本事实。从这三个基本事实,我得出的基本判断是,全球化带来的世界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张燕生说。

开放和全球化最大受益者是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全球化的市场驱动、开放驱动,还是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家能从中受益。“但现在发达国家搞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最大的受害者是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这种分化既有结构性问题,也有周期问题,更重要的是现在掺杂了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就是政治化了,使得情形严峻复杂。”张燕生进一步阐释。

全球经贸格局的六大“转移”

国际贸易还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吗?国际贸易的区域化会不会形成新的格局?中国如何更好应对世界经济形势?张燕生判断,会逐渐出现全球需求东移、供给东移、创新东移、服务东移、资本东移、货币和金融合作东移的新趋势。

“在‘双循环战略,中国会通过释放作为世界最大市场的市场潜力,推动扩大内需成为战略基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用各种策略使消费成为拉动现代化建设的‘头车。同时,国内大循环将带动进口、对外投资,给世界提供订单、需求和动力。”张燕生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

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会带动东亚生产方式和生产网络的转型。“中国现代化生产体系的建设和科技创新的应用,带动东亚、东南亚不再是只提供劳动力和工厂,也开始提供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这就是供给东移。”张燕生说。

与此同时,创新东移也成为一个全球性趋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世界创新格局呈现出东移趋势。“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东京—横滨。”

“中国服务业吸收外资占比2020年为78.5%,今年前7个月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近80%。我们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用强大的工业服务和生产性服务来提升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张燕生表示,世界未来发展的机遇在东亚、东南亚,整体贸易链、生产链、消费链、供应链恢复较好,也会吸引资本东移和货币和金融合作东移。

避免落入“萨缪尔逊陷阱”

面对分化和转移,全球应该如何协作,中国又该如何应对挑战、寻找机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7月以来,不利于全球经济复苏的风险和障碍变得更加明显。

“在继续推进全面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进程中,比较核心的一点是,要避免落入‘萨缪尔逊陷阱,即避免中国的技术进步、产业进步、贸易进步不可避免地会动主要发达国家的核心奶酪和核心利益,从而必然引发冲突对抗。”张燕生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这就要构建更高层次的互补型的贸易和产业结构。同样,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也要探索更高水平的共享型贸易和产业结构,从“赢者通吃”转变成“合作共享”的结构,这一步对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

“对中国来说,要积极推进新型全球化前行,推动新型的贸易投资前行,推动新型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前行。中国推动前行的方式,首先就是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张燕生认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扩大市场开放,如RCEP过渡期结束后90%货物贸易零关税,带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发展;二是进行制度开放,例如正式提出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将会接受更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三是推动创新开放,包括推动全方位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国际合作。

此外,中国还进一步取消非关税措施,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和效率,大幅度降低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的贸易成本。“中国是世界上将近13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推动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普惠贸易的开放发展,进行技术赋能、数字赋能,通过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来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提升供应链产业链的韧性,也是推动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可持续贸易发展的韧性。”张燕生说。

猜你喜欢

东移全球化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一次东移型西南低涡引发的强降水诊断分析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全球化陷阱
在玩中“悟”出逆推策略
——数学实验课《巧移汽车》教学设计
河北棉区战略东移稳棉增粮的决策依据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