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新课堂之基于生活体验的“写作交流课”教学模式研究

2021-10-31谭洁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25期
关键词:新课堂高中语文教学模式

谭洁玲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学生的生活体验,是新课程改革的精髓之一,也是提升学生自主发展等核心素养的途径。由此出发,笔者通过学习理论、实践研究、思考改进,提出了“高中语文新课堂之基于生活体验的‘写作交流课教学模式”,即以基于生活体验为切入点,遵循客观的认知规律,以实现主体发展为宗旨,把写作交流课设为“写作”和“交流”两大重点,以《写作交流评分表》等引导学生进行互改交流评价,结合理论和实践总结出教学流程,创设课堂教学宽松、民主、乐学、动静结合的氛围,改变了传统机械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实现了主体性发展的有效探索。同时,激发了教师的创造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堂;核心素养;基于生活体验;教学模式;写作交流课

一、“基于生活体验”是一种教学理念

“生活体验”是指人在生活中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其包括自身的生活体验(直接体验)和他人的生活体验(间接体验)。“基于生活体验”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以师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教育是具有不同生活体验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的活动,在共同建构的过程中,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着不同的态度和立场,教师如果对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搜集和研究,并针对每个人的不同体验组织教育活动,将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基于生活体验”是课堂教学很好的基点和切入口,也是一种理念。语文学习与生活体验相联相融,在语文学習的过程中要不断激活及提取生活体验,让生活体验丰富语文的学习,以达到“生活体验愈丰富,愈能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进入语文并掌握语文”的效果。

二、研究的意义

(一)响应新课程改革和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生活体验极为重视。在教学方面,要求教师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课程和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新课程的语文教学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教育活动中的价值和作用,以此来丰富、扩展和提升学生个体的认识,从而发挥生活体验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和独特的作用,并提升学生善于提取和整合生活体验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发展,培养核心素养。

(二)实现模式建构的意义

“模式研究很重要,通过模式的建构,才能在理论与实践、观念与行为之间搭起桥梁。”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在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验活动方式。”教学模式有一定的操作程序,但不限定教学方法,并非那种限制师生创造性的“模式化”教学。研究教学模式的建构,对优化教学有一定的意义。

(三)力求解决目前高中语文作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课改已进行了十几年,但重讲授轻交流,重工具轻人文,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轻能力,重文本轻体验的现象还是常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考试写作文,学生往往很自觉地套模式;写随笔,学生往往是“随便下笔”,应付了事。为什么?原因在于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只局限于探讨教材中篇章的内容、写法,没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来不及让学生联系生活的体验来理解、判断、形成自主学习的思维。以作文为例,近些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都要求作文内容充实,贴近生活,思维清晰,有思想性,有创造性;但阅卷情况反馈为,现在的学生一方面生活体验太少,另一方面不能很好地将自身的生活体验转化成文字,缺少深刻的思考。表达的深刻性来自认识的深刻,关注社会和密切联系生活体验,学会思考,这是我们平时作文和阅读所要培养的。说、写等表达交流应与听、读等学习内容结合,形成不可分割的知识能力体系,四个环节都相当重要,都要与生活世界、生活体验接轨。

本文选取“写”的环节,对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基于生活体验的“写作交流课”教学模式的研究结合理论和课例进行阐释。

三、基于生活体验的“写作交流课”教学模式研究实践

(一)本课型模式的设计理念

表达与交流,可以分为口头表达交流(演讲、讨论、辩论、朗诵)和书面表达交流(写作),这个环节是指书面的表达交流。写作是学生借助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理解,独立完成的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2008年,18套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人本化、生活化、体验化、理性化的新思路;体现了两个回归——回归人本,回归生活;要求考生以自己所知之事晓人,以自己所明之理服人,以自己所蓄之情感人。2021年,高考作文命题紧扣时代主题,要求青年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思考生活,如何担当起自身发展和国家发展的责任。这些考题,充分响应了“观察·体验·感悟”的新课标精神,以及体现了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呼吁学生关注生活,积极思考生活,积累生活体验。新课标的要求、核心素养的融合和高考作文的命题评价趋势已为高中写作指明了操作方向。

另外,新课标“表达与交流”的第六条目标指出:“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该模式的“写作交流课”不止步于能基于自身生活体验表达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基于生活体验进行习作交流、修改作文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文章不厌百回改”,学生写作成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阅读、修改,使学生养成主动修改的习惯。在此基础上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修改或批阅、评点,给学生创造一个合作学习与交流、相互借鉴与模仿的机会。教师要在总体浏览学生写作和互批情况的基础上,归纳学生作品中的精彩之处,筛选出优秀习作和优秀的评改作业,以及找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暴露出的普遍问题,为讲评做好准备,并为学生进一步修改作文做好指导。须知,要把生活体验化为文字,是要“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的。因此,写作不能流于形式,要提高作文的质量,就要切实地引导学生在获得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把文章写好,及时评价,及时修改,教师及时评改。

(二)流程图

(三)操作步骤

教师明确写作要求→堂上60分钟写作→学生根据《写作交流评分表评分要求》(表2)自评自改→小组成员互评互改→学生小结收获;教师阅改,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修改,步骤是: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对写作作总体评价→对部分学生习作公开作探讨点评→鼓励学生设置和提出疑问,然后释疑→展示学生优秀作文及范文,展示学生所写的优秀的评语→让学生通过与他人作比照,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对文章作进一步的修改。

表1  写作交流评分表评分要求

(四)课例

1.课例描述

大多数高一学生曾有“思乡”的情感体验(属于生活体验),在此体验的基础上,加上“阅读欣赏课”,从而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再让学生用文字表达思乡情感,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文章言之有物,表达得法。第一、二课时连堂进行,要求60分钟内完成800字左右的作品训练,对于提高学生应考写作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余在约30分钟内让学生自己评改和互相评改,把写作看作是一个提取、组合、加工和分享生活体验的过程,使之具有公开性、互动性、共享性,而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完成一篇800字的文章了事。第三课时,根据学生写作、互批互改以及教师在自身批阅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对作品的写作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肯定优点和长处,对写作过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要给予指正;并选一些学生作品作为例子,师生一起点评、修改,避免“纸上谈兵”式的讲解。

2.教学过程扫描

首先,教师明确写作要求,是写一篇800字左右以“思乡”为主题的散文,要求在60分钟内完成。然后,学生参照《写作交流评分表评分要求》(表2)进行自评自改10分钟,再以两人为一组,用约15分钟进行互评互改,议论交流。最后,在课堂的最后5分钟小结收获。教师收集作文和《写作交流评分表》(表2),尽快批阅后,在第三课时课堂上,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肯定优点,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给予指正,如,修辞手法运用比较单一等;对个别文章或语段进行展示,让作者谈创作思路和感受;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释疑,学生不能解决的,教师补充。接着,展示佳作《月是故乡明》。最后,教师表扬评价认真的学生,并让学生对照自改。

3.教案设计

四、结语

李镇西说:“真正充满生命力的语文教育应该有两个指向:生活和心灵。”语文教学,一要开生活之源,二要以人为本,才能走向成功。生活体验源自于生活世界,又作用于精神世界,能把生活世界和个体心靈连接起来,本身就是一种最珍贵的教学资源;学习语文的过程是生活体验不断深化的过程,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将实现语文境界的跨越性发展。围绕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主题,本文在开展基于生活体验的课堂教学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的指导,对高中语文新课堂下基于生活体验的“写作交流课”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阐述。在实践中,本模式教学尊重教学个体的生活体验,遵循客观的认知规律,以实现主体发展为宗旨,以基于生活体验为切入点,创设课堂教学宽松、民主、乐学、动静分明的氛围,改变了传统机械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主体性发展的有效探索。

参考文献:

[1]马克斯·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M].宋广文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鲍希奎,陈迅,张徐健.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模式研究[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何国华.陶行知教育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6]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8]刘国正.实和活:刘国正语文教育文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9]刘淼.作文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0]陈洪喜.生活积累是写作的源泉[J].中学语文:下旬,2008(1).

猜你喜欢

新课堂高中语文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浅析中学体育新课堂教学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