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

2021-10-30刘仁锬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9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初中历史意义

刘仁锬

摘要:自古以来,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放大,家国相互依存,共同构成社会。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爱国应是最基本的素养。历史承载着古往今来的各种事件,也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平台。作为初中的历史教师,需要更新自身的传统教育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教学的方法,逐步渗透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本文分析了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提出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意义;策略

引言

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一些西方的思想和文化渗透到我国,并影响着当下的青少年。在此背景之下,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发挥出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就成为了当下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历史是初中阶段的一门课程,通过在该门课程中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其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和国的关系,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坚定自身的信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

一、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

(一)家国情怀和历史知识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在初中历史课本中包含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等发生的历史事件以及故事,这些事件会包含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产生的原因、过程以及结果。比如“秦末农民大起义”这一节课程,其讲述的就是秦朝暴政,引得人民不满,造成农民起义反抗。在该事件中,就包含家国情怀。想要学生更好的理解秦末农民大起义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就需要将家国情怀的知识融入其中。可见家国情怀的渗透,和历史知识是紧密相连的,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初中历史知识,还能够提升学生对家、对国的认知[1]。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质量

兴趣是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基础,也会直接的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分析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发现教师的教学比较单一,学生的学习被动且历史知识均是以讲解以及背诵为主。在这种模式之下,学生学习的效率并不高,也无法渗透历史核心素养。通过将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渗透,可以让学生从这个角度对历史的相关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进行探析,在一定程度上便提升了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优化了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利于提升国家的凝聚力

初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以及思维会影响到后期的成长。想要进一步的传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就需要从初中生做起,在相关的科目中将民族的精神和内涵融入其中。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知到家和国的关系,做一个心系祖国,热爱家庭的人,促进我国的繁荣昌盛、各个家庭的美满幸福,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

二、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策略

(一)挖掘家国情怀的素材,培养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知

在初中历史课本中,包含很多关于家国情怀的人物以及事迹。比如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邓世昌,辛亥革命中的孙中山、黄兴等。每一个人物其都有历史的故事,也都关乎到家国情怀的渗透。作为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深入的挖掘课本中关于家国情怀的素材,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感受到英雄的意义。比如在学习《戊戌变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就需要了解该节课程中的英雄人物,融入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感悟英雄人物在当时处境下的一种心情[2]。让多名学生扮演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物,对这些人物的事件进行呈现。比如这些人物为了变法,日夜撰写著作、创办报刊,从公车上书到百日维新,均展现了先进知识分子对祖国兴亡的密切关注。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公车上书到百日维新各个事件,更感悟到谭嗣同放弃逃生时,所写的那句: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在这样角色扮演中,学生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也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救国意识。

(二)融入情境式教学,增强学生对家国情怀的感悟

情境式教学即是指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将枯燥的文字转变为有趣味性的动画,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也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触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已有的条件为学生融入情境式的教学,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例如在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单元的内容时,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到日本在当时的滔天罪行,能够真实的还原法西斯的暴行,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出南京大屠杀的相关视频。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看,记住惨痛的历史。在观看完视频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比如有的学生说:祖国一定要强大,才能够免受侵略。也有的学生说:我要努力学生,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样循序渐进的引导之下,初中学生脑海中便油然而生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

(三)融入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爱党、爱人民、爱家的精神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知识点比较多,想要打造一个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就需要教师能够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一个和谐、新颖的课堂学习的氛围。课堂讨论是一种促进课堂中师生以及生生有效互动的教学方式,也能够较好的提升教学的效果。以“两次鸦片战争”这一单元的知识为例,在学习了两次鸦片战争之后,教师可以专门挑选一节课时间用于课堂的讨论。由教师提出思考题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谈论,讨论之后,将结果在班级中呈现。比如教师可以提出(1)中国和英国隔了如此长的距离,为何会出现战争?(2)有人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就是源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你认为对吗?(3)说出你了解的鸦片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并思考他们什么有什么精神值得你们学习?再例如“全民族抗战”中,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要和国民党进行二次合作[3]?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对历史的事件辩证的进行分析和认知,让学生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路,逐步培养学生对人民、对党、对家的热爱之情。

(四)组织爱国主义的实践活动,渗透家国情怀素养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深化,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成为了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一些创新型的教学,如可以组织爱国主义的实践活动。首先可以开展爱国主义的主体班会,将班会的活动和历史教学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一些爱国主义人物的事迹写在黑板报上,或者是上台发表自己的想法。其次可以带领学生了解我国现有的科技文化的成就,组织学生去当地的科技馆文化馆参观,了解我国灿烂的文化以及革命先烈的精神。最后可以组织历史情境剧的编演活动,让学生在编演的过程中,体会其中所隐含的家国情怀。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渗透家国情怀素养,符合了该门课程的特征,有利于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的对初中历史知识进行理解,感受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过程以及结果,是能够促进初中生全面成长的有效的教学理念。当然在渗透家国情怀素养时,需要教师能够融入合理的教学手段,比如融入角色扮演、情境式教学、实践活动等,让学生真实的、主动的融入到课堂中,这样才能够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以及质量。

参考文献

[1]劉想君.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J].新课程,2021(29):4-5.

[2]杨霞.讲好历史故事培育家国情怀——浅谈初中历史教学[J].考试周刊,2021(50):147-148.

[3]夏宏业.家国情怀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1(22):71-72.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初中历史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