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台语言是生活语言的提炼和升华

2021-10-30孙星

语言战略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舞台内心艺术

孙星

艺术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语言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我们每天都在使用语言,可是,什么样的语言才算艺术语言呢?生活语言距离艺术语言到底有多远?作为一个从业近30年的话剧演员,我想就生活语言和艺术语言的关系谈几点体会。

舞台和生活,哪个更夸张?

舞台语言表达怎样才适度?一位青年演员曾和我探讨:舞台语言一定要那么夸张吗?舞台是表现生活的,太夸张了是不是反而不够“生活”?但是,大家注意过吗,生活中的语言经常是夸张而富有感染力的。比如,你周围一定有那么几个朋友,跟你吹牛开玩笑的时候,总会让你觉得他没当演员太可惜了。我们常说人生如戏,生活语言和舞台语言是无法完全分开的。上述问题让我想到生活语言的戏剧化和舞台语言的生活化,二者之间其实并无严格的界限,舞台语言的灵感源于生活,是夸张还是平实,要结合表演的需要。

舞台语言要让观众“看见”角色的性格与内心。

既然舞台语言与生活语言密不可分,那么舞台语言的意义到底在哪儿呢?多年的舞台探索给我的最深体会就是:要通过舞台语言让观众清晰地“看见”舞台上你扮演的角色的性格与内心。

舞台语言和生活语言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别在于:舞台语言并不是生活语言拿来就用的,它需要经过提炼和创作。演员们在舞台上进行语言交流的时候,需要用内心视觉“看见”自己所要说的台词,然后再把“看见”的东西说出来;听同台对手台词的时候,则是先听,然后用内心视觉“看见”所听到的东西。在这“看—说—听”的不断转换中,如何“看”得更清晰,“说”得更生动,“听”得更真切,正是演员将生活语言转化为舞台语言的提炼和创作过程。

因此,在舞台上,演员应该有强烈的欲望用每句台词去感染观众和同台的对手。我的实践是,赋予台词更多刻画角色的功能,用台词勾画出一个个场景,让观众和对手“看到”我说的情景。语言对于演员,远不止是声音和说话,更是角色形象的塑造。技巧娴熟的演员就像高明的画家。画家用画笔简单几笔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或者风景,优秀的演员则会巧妙地运用舞台语言让观众“看见”角色的形象和内心。

舞台语言要表现角色的丰富层次感。

如果戏剧人物都只有一种性格,非黑即白,一定不会有人看的。生活中有多重性格的人,你才会觉得他是真实好玩的。既然艺术源于生活,戏剧人物又怎么可能是片面简单的呢?那么话剧演员又是如何赋予角色立体的层次感呢?舞臺语言就是他们的独门绝技。

记得一位学生曾问我是怎样创作一个反面角色的,为什么会把一个反面人物的台词处理得冠冕堂皇,讲得振振有词。我说,长期以来,我们不仅习惯于把一部剧中的人物简单地分为正面和反面形象,还要先入为主给角色贴上正面或反面的标签,忽略了人性的复杂。但在生活中会有人经常把自己归类于反面人物吗?就拿我在《茶馆》中饰演的警察吴祥子来说,观众习惯于把他当成一个打手、流氓,但站在他本人的角度,站在人性角度,他会觉得自己是流氓恶棍吗?肯定不会!恰恰相反,他会认为自己是社会稳定的基石,镇压、抓人是他的本职工作,并且能让他生存。抓住这一点,这个角色的语言塑造就有了突破:我是在尽职尽责地当差。对这个角色的语言处理,我不再突出他阴阳怪气恶狠狠的一面,而是着力表现他在生存需求的驱使下,饶有兴致地去试探和发现他认为在扰乱社会秩序、又能让自己获利的人。他那句著名的台词“别把那点儿意思弄成不好意思”,最初我着重强调了他的恶,观众反响并不好。随着对角色更深入的了解,我开始站在这个角色的角度去理解他的内心活动,再诠释这个角色的时候,为同样的台词换上更贴近人物本性和社会环境的语气、语调,让角色更加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观众就有了共鸣。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表达,把对这个角色的认识和评判交给观众,而不是角色本身,也不是演员。

从生活语言到舞台语言的升华始于台下。

那些让我们感动的艺术语言,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主题明确,表达清晰而生动。舞台语言是生活语言的提炼,通常意味着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人和事用观众从来未经历过的角度呈现出来,给观众带来全新感受和启发。生活语言怎样升华?我认为演员在台下的工作比台上更重要。人艺的前辈艺术家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在台下把对角色的分析做到极致。一个角色为什么会有剧本中这样的性格和行为,他在剧中活动的动机源自哪里,老一辈艺术家排练一部话剧时,一定会将这一切写成一个“人物小传”,对角色做出清晰的分析和解释,在“小传”完成时,角色的“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已经非常清晰。首场演出之前,他们早已在台下为角色的舞台语言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因此他们在台上塑造的角色才如此丰满灵动,不是一个空洞的躯壳。

我们常说:听话听音。演员必须下功夫挖掘台词剧本背后的深层含义,从字里行间找出人物的语言特点和创作激情点,把现实的台词变成意识的流动。否则,角色塑造一定是失败的,不会给观众留下一片云彩。

海德格尔说过,语言是精神的家园。一个人的语言折射的是他内在的修养。加强艺术修养,深入体验生活,是艺术家创作出好作品的必要条件。艺术语言是生活语言的提炼和升华,它应该是让观众听起来似曾相识,启发观众无限想象和深度共鸣的语言精华。

猜你喜欢

舞台内心艺术
台上
纸的艺术
画与话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爆笑街头艺术
一块生锈的铁
我们的舞台
拥有强大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