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医学信息学课程改革

2021-10-29朱妍昕曹洪欣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信息检索信息学医学生

朱妍昕,曹洪欣

(海军军医大学图书馆,上海 200433)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医学信息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健康医疗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日益增强[1]。然而医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不容乐观,其获取医学专业信息并能评价信息真实性的能力不足[2],无法满足医疗大数据时代对于医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3]。近年来虽然相关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上不断尝试[4-7],但对于内容和方向并没有实质性的调整。因此,国内医药院校亟需对现有信息素养课程进行改革,加大对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力度。

1 医学生信息素养课程现状

1.1 缺乏系统课程体系医学信息学及其相关课程是国内外医学信息素养教育的代表性课程,内容涉及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医学、生物学、管理学、工程学及其他应用科学,在医学数据的利用、分析中具有一定的优势[8],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医学各领域的信息系统。

目前国内外医学信息学课程主要开设在医学信息学专业教育中,而对于非医学信息学专业,美国和欧盟等国已在医学生中开展医学信息学课程[9]。而国内医学专业的医学信息学相关课程较少,仅北京大学、徐州医学院等对医学生开设医学信息学选修课程[3,10],其余大部分高校均以医学信息检索课程为主。

1.2 课程内容较为局限国内医学院校依托的医学信息检索课程主要阐述国内外常用的生物医学数据库以及信息搜集和利用的过程。然而随着信息网络、数据库、检索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与智能化,医学生信息素质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应从检索技术转变为信息的获取和应用能力,尤其是熟悉基于信息网络的各种智能化仪器设备以及各类信息系统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国内大部分医药院校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并没有机会接触到各类医院信息系统,导致进入临床后仍无法直接应用,影响工作效率和自信心。

2 课程设计及授课模式

本研究旨在对常规的《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进行改革,拓展为一套适用于高等医药院校各专业本科生(非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医学信息学》课程,为将来从事的医学科研、医学教育、医疗实践、医疗管理等打下坚实基础。

2.1 课程内容设置在医学信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中,《医学信息学》属于专业基础导论课程,除此之外,还有技术支撑课程(数据库原理等)、职业目标课程(医学信息系统等)课程群[11]。对于医药专业的学生而言,其主要精力仍应放在医学专业课程,无须完整学习所有医学信息学专业课程群。因此,面向医药院校本科学生(非医学信息学)的医学信息学课程模块可参考医学信息学专业课程群的设置,内容涵盖基础导论、技术支撑、职业目标三个模块,为医学生提供高效的知识输出。

模块中的具体内容则根据2010年国际医学信息学会(International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IMIA)对于非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建议[12]进行设置。根据曹洪欣等人前期研究建议,针对医学院校本科学生的《医学信息学》课程还应增加医学信息学基本内容、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信息系统、医学编码系统及医学数据处理和有关信息的伦理、安全管理等内容[13]。

因此,适用于医药院校本科生(非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医学信息学》课程内容主要为基础导论模块(医学信息学基础)、技术支撑模块(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职业目标模块(医学信息学常用分类标准、临床电子病历、常用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医学信息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图1)。

图1 面向医药院校本科学生的《医学信息学》混合式教学模式

2.1.1 医学信息学基础 通过医学信息学基础模块讲授,使学生熟悉医学信息学的基本概念,如信息及其分类、特征与功能,了解医学信息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学科属性以及学科发展现状和趋势等相关内容。

2.1.2 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 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这一模块由原课程精简压缩获得。通过这一模块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并熟练掌握中外文检索工具及常用中外文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构建并优化检索式获取文献信息,并掌握生物医学文献评价、利用与管理方法。

2.1.3 医学信息学常用分类标准 目前临床上部分医师因习惯用语或对医学信息常用分类标准不熟悉,导致疾病诊断编码不准确[14]。通过这一章节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医学信息学常用分类与常用标准,熟悉、掌握国际疾病分类ICD-10、医学主题词表MeSH及诊断相关组DRG分类与分组方法,能够依据我国ICD-10及DRG标准与办法进行ICD-10编码与DRG分组。

2.1.4 临床电子病历 电子病历是患者原始就医记录的信息载体,规范书写电子病历是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医疗信息共享、医疗管理水平、医疗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临床电子病历的发展历史、面临的问题与安全管理,熟悉电子病历的功能及应用意义,掌握临床电子病历的概念、主要内容及相关规范等。

2.1.5 常用医疗卫生信息系统 常用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如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等,能够对医疗信息及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与分析,并提供决策支持,是现代化、网络化医疗环境下的必然趋势,在各大医院中广泛使用。通过这一章节的讲习,使学生了解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重点掌握医院信息系统(HIS)、临床信息系统(C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

2.1.6 医学信息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 学生应了解各种医学信息处理新技术和概念,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转化医学、组学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等,以及这些新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所产生的研究前沿与热点如智慧医疗、移动医疗、决策支持等。

2.2 授课模式与考核方式

2.2.1 理论实践相结合 与医学信息学专业的本科生不同,对于医药院校本科学生而言,《医学信息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工具类课程,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淡化原理的探索与求证,强化成熟技术的掌握与应用”。本课程实践教学比例设置将不低于40%。以本校原有的本科生必修课《信息检索与利用》(50学时)为例,在不增加学时的情况下,新开设的《医学信息学》课程课时分配见表1所示。

表1 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通过实践课,学生能够①掌握利用常用生物医学检索工具及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检索与获取;②了解课题报告与综述撰写方式,掌握信息利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③运用各类临床信息系统的模拟系统进行实践操作,同时通过见习医院中实际应用的各医学信息系统,掌握并巩固各类医学信息系统相关内容和使用方法。

2.2.2 线上线下相结合 近些年,各种线上教学在实际课程中的应用层出不穷,如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微课、雨课堂等教学技术在医学信息检索课中的应用,在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等方面均有积极的教学效果[4,7],但在学习效果方面,受学生学习习惯、课程知识类型等多种因素影响,完全采用新型教学方法在短期教学中相较于传统教学优势并不明显[7,15],因此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下部分主要进行重点、难点知识的课堂讲授以及实践操作;线上利用自建的MOOC平台讲授部分教学内容。提倡学生在教员指导下完成自学,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有助于学生利用碎片时间扩大知识面,保证学生学习效果。

2.2.3 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信息素养强调学生分析问题,利用工具解决问题,并能够确定、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因此,课程效果评价不能局限于“一考定成绩”的终结性评价,而应从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来评价。本课程从理论(60%)、实践(30%)及平时(10%)三方面进行考核:理论考核统一组织笔试,实践考核采用分小组课题检索报告形式进行;平时考核主要根据课堂情况、作业及实验完成情况打分。

3 改革难点及对策

3.1 内容取舍根据医学生的信息需求以及职业发展需求,课程教学重点为信息检索与利用(19/50)以及卫生信息系统应用(20/50),前者通过原《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内容浓缩而来。如何将这些教学内容压缩并取舍是本课程改革的难点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通过MOOC平台这一辅助手段,能够针对不同专业,个性化地精准组合该专业最适用内容,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提供最优质有效的信息;另一方面,拟利用调查问卷在本校教师及学生中进行调研,对原课程内容进行分析,进一步提炼教学重点以及学生的信息需求。

3.2 软硬件条件除此之外,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增加其他一些软硬件条件。

首先,本课程需完成一套模拟训练系统的购置,至少包含临床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药房信息系统、护理信息系统、临床决策支持系统、远程医疗系统以及其他临床信息系统的HIS模拟训练系统,部署于专用网络服务器,供本课程实践教学需要。

其次,完善师资队伍,进一步补充具有一定医学信息学、生物医学专业知识基础的教师队伍,并通过医学信息学专业培训学习等方式提升教师整体专业水平,有效落实新课程的配套教案、课件开发与编写、视频制作等教学工作,同时开展面向医学院校本科学生的《医学信息学》教材编写和出版工作,为其他院校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信息检索信息学医学生
鸡NRF1基因启动子区生物信息学分析
初论博物馆信息学的形成
医学期刊编辑中文献信息检索的应用
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开设信息检索课的必要性研究
基于神经网络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模型研究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miRNA-148a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