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代际旅游行为的维度建构及要素识别
—— 基于中国成年子女视角

2021-10-29张辰辰江期文

关键词:代际编码子女

丁 娟, 方 荣, 张辰辰, 江期文

(安徽大学 商学院,合肥 230601)

一、引 言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促进家庭幸福和谐对社会进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旅游业作为我国幸福产业之首,已逐步成为普通家庭生活的重要选项。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家庭旅游市场需求报告》显示,我国国内和出境旅游中家庭旅游的出游比例达50%-60%,在家庭旅游陪同人员的选择上,想和孩子、父母一起出游的占比分别为76.1%和61.6%,从中可以看出家庭代际旅游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1)数据来源:http://www.ctaweb.org.cn/cta/xsjl/xsjl_3.shtml。。作为家庭旅游的特殊组成部分,家庭代际旅游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和“家和”等理念。本研究基于国内外学者对家庭代际关系和家庭旅游的定义,将家庭代际旅游理解为一个家庭群体中的代际成员从生活世界到旅游世界共同度过一段有目的性的时间,并在这段时间内开展各种旅游活动[1],由此实现不同代际成员之间的抚养、赡养、生活互助和情感交流[2]。学界对家庭代际旅游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年亲代与(未成年)子代,即亲子游,对于成年子代与亲代的关注还很少。然而受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多数成年子代依然和亲代保持紧密的代际互动,亲代需要成年子代的陪伴和照料,成年子代也认为孝敬亲代是自己的责任,家庭代际旅游作为一种日益普遍的交流途径和尽孝方式越来越受欢迎[3]。

在中国成年子女视角下研究家庭代际旅游行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首先,学界有必要对成年子女视角下的家庭代际旅游行为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增益旅游动机、旅游决策、旅游行为、旅游反馈等旅游学基本理论的发展;其次,从成年子代角度研究家庭代际旅游行为有利于促进成年子代与亲代在旅游过程中的互动,帮助家庭提升旅游体验质量;最后,对家庭代际旅游行为进行深入探讨,可以指导旅游企业开发相应的服务和产品,改进营销策略和方式,以适应家庭代际旅游市场的需求。近年来,微博、知乎等社交媒体成为了大众化的信息分享与发布平台,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通过这两个主要的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旅游体验和经历,其中包含了数量较多且真实有用的信息。综上所述,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社交媒体平台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从而识别家庭代际旅游行为的要素,并由此建构中国成年子女视角下的家庭代际旅游行为模型,以期为家庭代际旅游行为的后续研究和家庭代际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

二、文献回顾

结合消费者行为学理论,本研究主要从旅游动机、旅游决策、旅游行为、旅游反馈等方面对家庭代际旅游行为进行文献回顾(表1)。有关家庭代际旅游行为的类型,多数学者将其划分为爸妈游和亲子游两种[4-5],本研究从行为主体和研究角度出发,将家庭代际旅游行为分为成年亲代与子代、成年子代与亲代两种类型。国内外学者很早就对家庭代际旅游行为进行了相关研究,然而相对于核心家庭的成年亲代和(未成年)子代来说,成年子代视角下的家庭代际旅游行为研究成果较少。

表1 家庭代际旅游行为的类型及维度划分

1.旅游动机

家庭代际旅游可分为两种类型,它们主要的旅游动机有着很大区别。第一类家庭代际旅游动机主要是教育[6],“亲身教育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已经成为中国父母们的共识,他们认为旅游的价值就是让子女获得学习的机会[7]。例如,Wu和Wall认为中国父母带孩子旅游的主要动机是教育、放松、为孩子创造积极体验、增进关系和扩大家庭义务[8]。同样,Li等人在中国带幼儿家庭度假的研究中发现了五个动机,即与孩子共度美好时光、创造美好回忆、学习和发展、为孩子补偿时间以及回报成年人[9]。而西方的家庭代际旅游动机主要是强化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10-12]。第二类主要是孝道,子女会重视父母的旅游需求,通过旅游的形式尽可能地照顾与陪伴父母[13]。例如,Wang等人认为中国年轻人和父母一起旅游的动机包括健康和恢复、新奇和知识、纪念和庆祝、梦想的实现、家庭团聚和关系、补偿和奖励、孝道的表达、逃避和放松、寻求快乐[14]。

2.旅游决策

家庭代际旅游通常会存在决策主导者,现有研究普遍认为第一类家庭代际旅游决策的主导者是亲代。在中国,家庭决策一般是由男性主导的,夫妻共同决策在西方国家较多,而未成年子女作为家庭成员之一,对家庭代际旅游决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15],这是因为孩子的存在不仅能影响夫妻双方的决策角色[16],且家庭类型[17]和年龄大小[18]还会影响孩子在决策中的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家庭经济收入[19]、个人资源贡献与权力[20]、家庭生命周期[21]、文化背景[22]、感知的风险以及先前的度假经历[23-24]均会对第一类家庭代际旅游决策制定策略和具体假期中的角色分配造成影响。第二类决策主导者是子代,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家庭代际成员在旅游决策中的主导角色会逐渐发生转变,成年子女在旅游方面会比父母越来越有经验,进而成为主要的家庭代际旅游决策者[25]。考虑到老年父母的身体状况因素及心理状况因素也是其家庭出游参与的限制性因素[26],成年子女也会尊重父母的需求,让代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3.旅游行为

在旅游过程中,代际差异和代际互动是家庭代际旅游行为的研究重点。第一类家庭代际旅游行为研究侧重于代际互动,这段时期的孩子比较依赖父母,且父母在旅游中寻求的不是个人愉悦,而是为子女提供见多识广、健康成长的机会,享受陪伴孩子的快乐时光[27],因此代际成员之间的关系较为和谐。第二类研究侧重于代际差异,随着孩子逐渐走向独立,父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范围越来越有限,代际成员之间的分歧增加,为了减少这种分歧,子代需要“反哺”亲代的也越来越多[28],因此家庭代际旅游过程中,子女除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外,更重要的是给予父母更多的关怀和陪伴,记录与父母一起出游时的所见所闻和彼此感情的变化过程,缩小和父母在精神方面的代沟。

4.旅游反馈

现有研究发现,家庭凝聚力、家庭纽带稳固性等会对家庭代际旅游反馈产生影响[29]。成年父母带子女旅游的主要动机是学习,这使得教育收益成为主要的家庭代际旅游反馈[30]。在旅游世界里,父母需要尽到照顾和教养孩子的责任,除了和孩子共同创造家庭的美好回忆以外,更加希望能让孩子增长见识。第二类主要体现在感恩回报。中国的家庭代际关系是紧密的,在这种深厚的情感纽带作用下,子女会根据父母的出行反馈做出适当调整,制定下一次出游计划,创造更好的旅游体验,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31]。

5.研究述评

家庭代际旅游行为已受到旅游学界和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研究对象主要是核心家庭的儿童与他们的父母,从中国成年子女角度对家庭代际旅游行为的研究较少,且大部分研究并未关注到两类家庭代际旅游行为的联系和区别,因此,从中国成年子女视角研究家庭代际旅游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其中,社交媒体用户规模达6.94亿,占网民整体的76.8%(2)数据来源: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004/t20200428_70974.htm。。微博作为社交媒体中的典型代表[32],已经成为人们进行旅游经历分享、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33],在其官方发布的报告中显示,截至2019年底,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5.16亿。另外,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知乎用户的年龄段以20-40岁为主,而本研究是以带父母出游的成年子女为研究对象。综上所述,本研究运用网络爬虫(Python)技术分别从微博和知乎这两个国内常用的社交媒体平台上,以“带/跟/和爸妈(父母)一起旅游”为主要关键词进行检索得到1 783条数据,时间为2019年12月31号,在经过一系列的筛选整理后,最终得出689条有效数据。

2.研究方法

1967年,Glaser和Strauss提出了一种专门分析质性材料的有效方法——扎根理论。扎根理论是指在没有理论假设的基础上直接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概念和命题,在这些概念之间建立联系,然后上升到理论,研究过程严格扎根于资料,不掺杂研究者主观思想来建立理论的方法[34]。扎根理论以形成中层理论见长,主要分为三个流派[35]。在对比了三种扎根理论的特点后,本研究选择了能够保障程序上的规范性与分析结果的可追溯性,且操作上最为严谨的Strauss 和Corbin的“程序化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36]。本研究在借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Nvivo 11软件、扎根理论-开放编码器等工具,根据扎根理论的流程,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等三个关键步骤处理文本数据,识别家庭代际旅游行为要素。为验证理论饱和,先用微博平台的497条网络文本数据作为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的质性分析材料,再用知乎平台的剩余192条网络文本数据作为验证理论饱和之用,由此建构中国成年子女视角下的家庭代际旅游行为模型。

四、数据分析与模型构建

1.数据分析

根据“程序化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过程,本研究采用编码分析软件Nvivo 11依次进行了开放性编码(open coding)、主轴编码(axial coding)和选择性编码(selective coding)。在扎根于原始资料的基础上,构建出了45个家庭代际旅游行为的概念、18个副范畴、4个主范畴,编码过程如表2所示。

表2 编码过程

续表

(1)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应用于质性分析的最初阶段,通过对数据进行回顾找出反复出现的词语、主体或概念,将文本内容逐步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本研究先识别出网络文本中涉及家庭代际旅游行为的内容,并对其进行逐句编码,尽量以原文语句作为初始概念,再将性质与内容相近的要素进一步整合成范畴,共归纳得出以下18个副范畴:孝道表达、资源贡献、家庭氛围、重要场合、过往经历、风险感知、健康状况、闲暇时间、经济成本、消费观念、兴趣爱好、文明行为、互动体验、适应能力、生活习惯、情感认同、家庭凝聚力、旅游记忆。举例来说,孝道表达包括照顾父母出行、角色转变、父母需要陪伴、缓解父母孤独;闲暇时间包括子女工作较忙、父母空闲较多;过往经历包括实现父母旅游愿望、以前一起游玩过。在开放式编码阶段,各范畴之间相对独立且分散,范畴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辨析,因此,需要进一步展开主轴编码。

(2)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通过聚类,每次只对一个类属进行深度分析,围绕这个类属寻找相关关系,因此称之为“轴心”,主要任务是发现和建立范畴之间的潜在逻辑联系,发展主范畴[37]。本研究是探讨家庭代际旅游行为,经过轴心编码,可以发现18个副范畴之间的相互关联和逻辑顺序,最终归纳得到4个主范畴:旅游动机、旅游决策、旅游行为、旅游反馈。其中,旅游动机包括孝道表达、资源贡献、家庭氛围、重要场合、过往经历;旅游决策包括风险感知、健康状况、闲暇时间、经济成本;旅游行为包括消费观念、兴趣爱好、文明行为、互动体验、适应能力、生活习惯;旅游反馈包括情感认同、家庭凝聚力、旅游记忆。

(3)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指在所有已找到的概念类属中经过系统的分析以后选择一个“核心类属”,把所有其他的类属串成一个整体,将最大多数的研究结果囊括在一个比较宽泛的理论范围之内[38]。通过选择性编码,主范畴之间相互关系已呈现相对清晰的脉络,再结合本研究的主题,发现“成年子女视角下的家庭代际旅游行为”能够统驭其他所有范畴,故将其定义为核心范畴。

2.模型构建及要素解释

本研究基于消费者行为学理论,通过上述 3 个编码过程,甄别出4个维度、18个副范畴和45个初始概念,下面对成年子女视角下的家庭代际旅游行为模型构建和要素内涵进行阐释,以更清晰展示模型的推演过程(图1)。

图1 成年子女视角下家庭代际旅游行为模型

(1)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维度包括孝道表达、资源贡献、家庭氛围、重要场合、过往经历五个要素。孝道表达包括的概念有照顾父母出行、角色转变、父母需要陪伴、缓解父母孤独。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其倡导的孝道观念深刻影响着传统中国家庭的亲子关系[39]。

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推进,亲子角色的主导地位会发生转换,子代需要承担更多照顾亲代的责任[40],因此在旅游出行中子女不仅要照顾父母出行的方方面面,还要给予父母足够的陪伴,以此来缓解父母的孤独感。资源贡献包括的概念有隔代照料和照顾子女生活,这说明父母平时将生活重心放在子女、孙子女身上,投入了较多的经济和精力,使得家庭代际旅游成为成年子女回报和孝顺父母的方式。家庭氛围包括的概念有亲子间感情深厚和父母恩爱,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家庭出游的可能性和出游频率,越是联系紧密,越有可能参与家庭出游。重要场合包括的概念有送子女(出国)求学、参加子女毕业典礼、探亲访友、纪念庆祝活动。在中国计划生育国策长期的贯彻和落实下,独生子女家庭的子女成为父母情感、精神和家庭传承的唯一寄托,进而在教育上给予了过多的关注和期冀[41],子女出国留学、(大学、研究生)新生入学、毕业典礼等场合引起了父母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参与其中。同时以探亲访友为动机的家庭代际旅游是希望家庭成员能够聚在一起,共享“家庭时光”[42],而海外移民也需要回国拜访亲朋好友,这也必然会促进家庭代际旅游市场的发展。除此之外,随着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快速增长且越来越有钱有闲,老年人参与旅游消费的人数占比在近年来大幅提升[43],纪念庆祝成为了老年父母旅游的重要动机之一[44]。过往经历包括的概念有实现父母旅游愿望和以前与父母一起游玩过,随着父母一天天老去,子女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时间越来越少,带着从未或很少出去旅游的父母去他们心目中一直向往的地方,这份经历绝对是难忘的,而以前与父母一起游玩过的子女,也更愿意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带着父母一起去曾经去过的地方旅游。

(2)旅游决策 旅游决策维度包括风险感知、健康状况、闲暇时间、经济成本四个要素。风险感知包括的概念有父母强烈反对和父母渴望出行,有些父母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不愿意出去旅游,但是当子女愿意陪同的时候或者出于保证子女旅行安全的原因,此时家庭代际旅游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健康状况包括的概念有父母身体健康和父母易劳累生病,在父母健康状况较好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和父母一起出游的想法。闲暇时间包括的概念有子女工作较忙和父母空闲较多,由于繁忙的生活和工作,使得子女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很少,为了加强联系和补偿他们的父母,组织和陪同父母出游变得越来越重要。经济成本包括的概念有高性价比、省钱、子女付钱和父母结账,一方面,父母与子女结伴出游可以有更好地旅游活动计划,选择性价比较高又适合的旅游目的地,节省家庭的旅游支出;另一方面,一些仍在求学、没有经济收入的成年子女会让父母结账,而已经工作或者学校发奖学金等情况下,成年子女愿意自己付钱。

(3)旅游行为 旅游行为维度包括消费观念、兴趣爱好、文明行为、互动体验、适应能力、生活习惯六个要素。消费观念包括的概念有父母限制需求、消费偏好不同、跟风炫耀,父母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在生活中会教育子女应该勤俭节约,旅游过程中也会限制子女的消费需求;同时,不同的家庭代际成员有自己的消费偏好,代际成员间可能会因此产生较多的分歧,如果不考虑对方的需求,就会费力不讨好,从而影响家庭代际旅游的整体体验。除此之外,有些人只是跟风出行,走马观花地看看旅游景点,带着父母是为了借此机会炫耀一下自己的孝心和经济实力。兴趣爱好包括旅游兴趣点不同、父母爱拍照,父母和子女的旅游兴趣点不一致,想吃的、想玩的、想看的都可能不一样,当父母喜欢拍照时,子女会帮忙拍,让父母体会出游的快乐。文明行为包括的概念有父母素质低和父母开放随和,近年来相关报道指出,一些老年人在旅游过程中存在不文明的旅游行为,例如拍照时摘花折枝、随意丢弃垃圾,等等,这些行为在子女及时制止时,父母一般都会愿意遵守文明旅游的秩序,旅行时可能会变得更加开放、随和。互动体验包括的概念有吵架分歧和随心自由,家庭成员亲密交往的空间基础就在于共同在场,代际之间的互动对于家庭代际旅游而言非常重要,吵架分歧会给家庭代际成员留下不愉快的旅游回忆,因此亲子之间应该保持随心自由的互动方式,才能在旅游过程中更好地增进家庭成员之间感情。适应能力包括的概念有父母强大的沟通技巧、不理解当地风俗文化,在异国他乡游玩时,需要适应陌生的环境、语言、民俗等,有些父母的沟通技巧很强,能够轻松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理解当地人的风俗文化。生活习惯包括的概念有作息不一致、束缚多、父母开心,一方面,父母的作息时间一般都比较规律,相比较而言年轻人普遍喜欢晚睡晚起,作息没有规律,因此子女在旅游时需要尽可能地调整好作息时间,让父母能有足够的时间和体力进行旅游活动,既然带上了父母,就要适应他们的习惯与节奏,让父母在旅游过程中保持开心愉悦的心情;另一方面,父母对子女的旅游活动过多地管束和抱怨,可能会导致家庭代际旅游所带来的亲情和旅游的双重享受无法实现。

(4)旅游反馈 旅游反馈维度包括情感认同、家庭凝聚力、旅游记忆三个要素。情感认同包括的概念有被信任感、成就感和关怀,家庭代际旅游行为不仅可以提升家庭代际成员的生活品质,也能带来情感和心理上的满足与升华,家庭代际成员之间利益相连、情感共通,体现出明显的“分享”和“利他”的行为逻辑[45],父母非常重视来自子女的亲情和归属感,而子女在给予父母充分关怀的同时,可以得到很大的成就感和被信任感。家庭凝聚力包括的概念有家庭幸福团聚、增进亲子间的理解与交流,家庭成员通过家庭代际旅游不仅能实现家庭幸福团聚,还有助于家庭和谐及家庭凝聚力的提升[46]。旅游记忆包括分享旅行感受、美好的家庭回忆,子女在旅游后除了与家人朋友分享旅游经历,还应该根据父母出行特点对下次旅行计划进行合理化调整,使得每段旅游经历都能成为美好的家庭回忆。

五、结论与讨论

1.研究结论

家庭代际旅游行为是基于家庭代际关系考虑的,通过旅游的形式来促进代际互动和家庭和谐,对家庭代际旅游行为进行研究不仅能为深入理解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发展与演变提供现实和理论依据,也可以更好地解释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者行为。本研究从成年子女视角出发,以家庭代际旅游行为为切入点,通过Nvivo 11软件对社交媒体平台的文本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可以甄别出4个主范畴、18个副范畴、45个初始概念,从而构建了家庭代际旅游行为模型。

基于此,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旅游动机包括孝道表达、资源贡献、家庭氛围、重要场合、过往经历。平日里父母为下一代付出良多,子女成年后也有孝顺父母的意愿和责任,在父母恩爱和亲子关系紧密的家庭氛围里,旅游机会多些,父母也愿意参与一些重要场合,除此之外,以前的旅游经历对家庭代际旅游行为也会产生影响。第二,旅游决策包括风险感知、健康状况、闲暇时间、经济成本。在综合考虑旅游风险的感知情况、有限的假期、父母身体健康状况、旅游的经济成本之后,成年子女作为决策主导者进行旅游安排。第三,旅游行为包括消费观念、兴趣爱好、文明行为、互动体验、适应能力、生活习惯。家庭代际成员应该共同计划和安排好旅游出行和作息时间,努力保障好家人的安全,尊重和理解其他家庭成员的旅游消费偏好和需求,父母对子女要开放随和些,遵守旅游安全文明秩序,子女也应该尽可能以轻松活泼的互动方式调动父母的情绪,提高父母的适应能力,给予父母需要的帮助和关心,增进代际间的感情。第四,旅游反馈包括情感认同、家庭凝聚力、旅游记忆。旅游结束后,这段经历会逐渐融入到家庭记忆里,子女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成就感和被信任感,父母会感受到来自子女的关怀,家庭凝聚力增强,这些要素会变成过往经历,即下一轮家庭代际旅游的旅游动机。

2.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

中国文化价值观和中国家庭不断演变的代际关系为家庭代际旅游研究提供了独特背景,而现阶段关于家庭代际旅游行为研究的理论性和系统性都不足,且国外研究借鉴性受限,因此,以建构理论见长的扎根理论分析方法能够为中国家庭代际旅游行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贡献和反思价值。与核心家庭中的家庭代际旅游行为相比,成年子代与亲代在旅游动机、旅游决策、旅游行为、旅游反馈四个方面都存在差异。家庭代际旅游行为模型是扎根于资料而来,实践启示如下:第一,随着家庭财富的增加,中国家庭代际旅游市场正在迅速增长,相比较而言成年子女通常更有旅游经验,获取信息也更快、更简单,父母在旅游前和旅游中都会比较依赖于子女的选择,而且年轻的子女对于现代化产品和服务的了解会更多,因此市场营销对象应该针对成年子女。第二,成年子女在出游前建议带父母做一次常规的健康体检,携带好常规和必要的药品,随时关注父母的身体状况,避免过于劳累,在出行时间、交通工具、食品住宿等选择上也要以舒适安全为主。第三,针对老年人可能面临的消费风险,子女应该和父母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加强防范和维权措施。另外,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各种促进积极老龄化的政策,鼓励和提倡家庭代际旅游的发展。

3.研究局限

本研究尚存在三个方面的局限性。首先,数据采集只选择了微博和知乎两个主要的社交媒体平台,资料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不能有效地代表完整的研究对象群体。其次,运用扎根理论对中国成年子女视角下的家庭代际旅游行为进行探索性研究,由于笔者理论积累和知识储备的有限,扎根理论的初始编码、范畴提炼及模型构建可能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最后,未来研究可以对该模型中的维度和范畴进行概念化,开发测量量表,通过大样本数据实证检验模型确定的各维度间的作用机理,从而深化家庭代际旅游行为的研究。

猜你喜欢

代际编码子女
新世纪以来的“代际之分”与“代际之争”
——论代际批评的“有效”“有限”及其意义
李聚奎:留给子女的“丰厚”遗产
生活中的编码
Tomb-sweeping Day
春节,代际弥合好时机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基于SPM的材料编码自主化初探
Genome and healthcare
古巴代际权力交接受世界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