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图式理论的中国留学生“短视频+思政”教育模式探析

2021-10-27陈传忠植子伦

传媒 2021年18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新媒体

陈传忠 植子伦

摘要:新媒体高速发展给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挑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中国赴外留学生积极借助新媒体平台加强对该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十分必要。本研究基于图式理论对476位赴东盟的中国留学生进行“短视频+思政”调查,结果显示就读年级存在显著差异、短视频平台使用习惯和需求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由此从高校重视KOL平台建设、增加有效PGC制作、鼓励优质UGC创作三方面探析中国留学生思政教育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 短视频平台 中国留学生 思政教育

习近平總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挑战。传统的讲授式思政课模式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口味”需求。融媒时代,短视频以短小精悍、制作简单、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迅速成为思政教育的新方式。

一、融媒时代中国留学生思政教育更新的必要

当前,大学生是融媒时代短视频的一大活跃用户群体。根据2020年抖音数据报告显示,我国抖音用户达到6亿人,其中“00后”热衷动漫,“90后”喜欢浏览新闻短视频。而中国的留学生以“00后”为主,由于长期在外留学,缺乏亲情陪护和社会支持,容易产生孤独感,而新媒体可以打破区域距离,因此,建立“短视频+思政”教育模式对加强中国留学生思政教育具有建设意义。本研究从实证角度进行分析,基于图式理论框架对赴东盟的中国留学生就短视频使用习惯和“短视频+思政”教育的需求进行调查,了解中国留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需求,进而提出融媒时代构建中国留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有效路径。

二、全球化背景中国留学生思政教育现状

本研究调查范围涉及广西民族大学和南宁师范大学的泰语、印尼语和越南语等东盟语种的本科生。这类专业采用“3+1”联合培养模式,即国内三年+国外一年。调查通过网络平台共回收476份问卷。

高校是培养青年建设者的主阵地。以上高校对赴东盟的留学生群体采取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思政教育。课程设置在一、二年级的公共选修课。由于课程未与学生留学特点结合,缺乏针对性。思想具有能动性、可塑性和动态性特征,它是主观对客观能动吸收的变化过程。留学生出国留学后,强烈的文化冲突将会对其原有的思想产生碰撞从而引发思想转变。因此,海外留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对象。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赴东盟的中国留学生群体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对该留学生群体的思政教育应及时更新。

三、图式理论与研究方法

皮亚杰的图式理论解释了现有知识如何影响新知识输入的过程。它将学习和经验的增长视为同化、顺应、平衡。同化与量变增长有关,顺应与质变发展有关,图式包含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如果已有图式与传入的信息相一致,同化就会发生,并在迁移的过程中容纳新的信息。顺应是个体为了与外部信息保持一致而改变知识内部结构的过程。在顺应过程中个体为了适应新的信息,会修改原有的图式以更好地适应新的信息。图式理论与阅读密切相关。研究人员发现读者通过激活存储的知识以实现图式的扩展。阅读行为混合了视觉与听觉互动,读者依赖已有的图式,通过理解阅读材料,以达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这些阅读材料扩展了个体的图式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个体的同化,最终达到顺应。

本研究依据皮亚杰的图式理论设计问卷,对赴东盟的中国留学生思政教育需求进行实证研究,以探索中国留学生“短视频+思政”教育路径。问卷第一部分为个人基础信息;第二部分为短视频平台使用习惯,通过四方转轴法提取2个因子,分别为短视频平台使用同化和短视频平台使用顺应,KMO值为0.901 ,经过巴特利特球形检验sig=0.00,结构效度显著;第三部分为“短视频+思政”需求,通过四方转轴法提取3个因子,分别为短视频思政顺应、短视频思政同化和短视频思政平衡,KMO值为0.915 ,经过巴特利特球形检验sig=0.00,结构效度显著。问卷的Cronbachs Alpha为0.927,具有较高的信度和结构效度。

四、赴东盟中国留学生思政教育需求分析

在新媒体时代,以图片或视频为载体的图式正在加速转化个体的同化与顺应过程,使个体的图式积累越来越丰富多彩。海量的短视频信息正极大地吸引着青年,为此研究在中国留学生群体中展开。

1.人口学变量在各维度上的差异分析。本研究样本量全面覆盖大一到大四。在性别上,男生占28.6%、女生占71.4%。在学生校内身份上,42.9%为学生干部,57.1%为非学生干部。将性别与短视频平台使用习惯和“短视频+思政”需求分别进行ANOVA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1)发现:短视频平台使用习惯和“短视频+思政”需求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而学生的就学年级与短视频平台使用习惯和短视频平台使用同化存在显著相关。在“校内身份”上,除了短视频平台使用顺应无显著性差异外,2个维度和4个影响因子均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学生干部发挥着示范带头作用。随着学龄上升,高年级的学生面临跨国求学和跨文化冲突的压力,在短视频平台使用的时间长度上明显与低年级学生形成显著差异,但高年级学生的“短视频+思政”顺应认知与低年级同学无差异。面对陌生的人文环境,高年级学生更需建立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筑牢理想信念。然而,留学所在地的文化价值观可能对留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引起文化价值冲突,甚至有部分学生不知不觉靠向如个人主义等西方价值观。为此,借助短视频平台互动性强、社交黏度高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中国留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指导势在必行。

2.研究维度与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在中国留学生的短视频平台使用习惯展开如“我经常打开短视频软件”“我对生活创意类抖音内容感兴趣”等调查,以及如“我认为运用抖音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会比传统形式的课堂教育有趣”“了解国家政策的走向”等“短视频+思政”需求调查中,从2个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这为“短视频+思政”提升中国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提供了依据(见表2)。

研究进一步检验两个维度之间的影响因子是否存在关联,以期发现思政课程融合短视频平台的同化顺应过程,探究平衡路径,为“短视频+思政”教育策略提供可能。因此,将维度与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影响因子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系数在0.003~0.00之间(见表3)。赴东盟的中国留学生群体对“短视频+思政”有着一定的需求。由于留学身份,他们更能感受到“国家强大”带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留学生对国家政策具有强烈的主人公态度,国家的国际社会形象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留学生活。问卷中设置了“学习强国”的政治信念同化问题,从数据分析来看,政治信念的同化和顺应过程达到了较好的平衡效果,并内隐成中国留学生的思想意识。因而,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思政教育大有可为。

五、“短视频+思政”如何优化中国留学生思政教育效果

青年是新媒体使用的主要用户,更是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人。而中国留学生群体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更是“短视频+思政”教育的重点用户。从赴东盟的中国留学生群体调查中发现,有针对性地选择思政教育内容,借助短视频跨越时空、地域等优势,可提高中国留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和创新性。

1.高校重视KOL平台建设,创设留学生频道。KOL(Key Opinion Leader)为关键意见领袖,它的意见被相关群体信任和接受,并且在一定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高校自我名片就是自身的KOL,面对短视频平台流量高涨的事实,高校需及时跟进网络步伐,积极开发短视频KOL平台建设。目前诸多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都在快手或抖音上开设宣传平台,并发布大量正能量和主流文化价值内容。高校开设海外留学思政专栏重视留学生的思政教育,通过短视频平台维系和保持中国留学生与派出高校的互动交流,可以有效排解留学生的孤独感。通过短视频平台打破地域空间,激活高校思政工作与跨国界思政教学的活力,弥补中国留学生思政教育缺失的空白。通过生动、有趣的“短视频+思政”宣传,提升中国留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国家民族自豪感,促进中国留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等图式自觉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待学成归来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报效祖国。其次,高校KOL短视频平台发起的海外留学思政专栏应鲜活灵动避免“说教感”。挖掘热点事件与国家主流价值观相结合,制作趣味性强的短视频作品,加强高校KOL短视频平台的主流价值观主阵地,让留学生喜欢刷、热衷刷,使党的声音伴随海外留学生的跨国求学路传得深远悠长。

2.增加有效PGC制作,用好思政教育点子。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指专业生产内容,具有权威性、观赏性和阅读性。为此,PGC需要创作者有较高的水平。高校宣传部门可依托自身的PGC能力全面提升媒体传播力,提高网络主流文化的产出能力。通过制作娱乐与严肃兼具的短视频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其中,让学生在娱乐中吸收主流文化价值观。依托短视频平台加强海外留学生与国内师生的互动,消除留学生异国求学的孤寂感。可为留学生制作留学目的地国家的风土人情、风俗禁忌内容,加强心理适应性指导和情感关怀。同时为留学生设计爱国主义等思政好点子。调研数据表明留学生希望能增加国情、时事政治、民族文化、我国先进典型人物故事等短视频内容。积极探索“思政+资讯”的点子模式,提升高校PGC平台黏度,使青年学子和海外留学生从图式认知中达到同化和顺应的过程。

3.鼓励优质UGC创作,说好留学思政故事。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指用户原创内容。即用户将个体原创作品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展示,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00后”是伴随着网络发展的一代,鲜明的个性化和网络原住民标签,他们更热衷于网络互动,制造时兴的网络话语体系。而中国留学生又是青年群体中的特殊存在,他们的留学生活吸引着国内青年学子的好奇心。为此,一要鼓励中国留学生制作优质的UGC作品。制作特色鲜明、幽默风趣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价值观体系的短视频内容,发挥青年学子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人翁精神和新媒体平台的互動功能,通过舆论导向作用引导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主流文化价值观认同力量。二是融入网络时代话语,讲好留学思政故事。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居住较为分散,网络为其提供了沟通联络的便利。留学生通过留心观察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或者一些温情小感悟,制作与留学生活有关的故事进行分享传播,如生日或节日的祝福、快乐的分享、令人鼓舞的正能量事件等。通过留学生UGC短视频,打造兼备人文关怀、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和话语魅力的新媒体生态,既提升新媒体育人效应,还可增添留学生活的互动性和人文性。

作者陈传忠系南宁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

植子伦系南宁师范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在读博士

本文系2017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留学生东盟留学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7FK007)、2021年南宁师范大学学生工作课题“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与治理研究”(项目编号: 2021XG02)的研究成果;本成果受广西“八桂学者”建设工程、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朱家德.建设高教强国背景中出国留学政策的悖论[J].现代大学教育,2012(05).

[3]段辉艳,蒲清平,罗丽琳.海外短期留学实践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及风控方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8).

【编辑:钱尔赫】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新媒体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