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课堂环境下运用微课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

2021-10-25吴夏宁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智慧课堂道德与法治微课

【摘要】本文基于智慧课堂的环境,分析微课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优势,提出学生善用微课培养自学能力、教师巧用微课辅助传统教学、学校重用微课建设微课资源库等建议,以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关键词】智慧课堂 道德与法治 微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024-03

随着网络Web2.0时代到来,云平台、网络学习空间、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成熟,教育部也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各学校组织开展网络教育,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基于这样的背景,我校依托现有的教育信息技术,广泛、积极开展智慧课堂构建。“智慧课堂”发展于“智慧教育”一词,而“智慧教育”则起源于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 Planet)概念。“智慧地球”,是指在新型技术力量的支撑下,地球上几乎所有事物都能得以感知化、互联化以及智慧化。“智慧课堂”的提出和发展实际上是学校教育信息化聚焦于教学、聚焦于课堂、聚焦于师生活动的必然结果。微课是当前应用前景相对广阔的一种信息化教学方式,也是一种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将微课充分应用于学科教学中,可以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效率。本文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论述该学科运用微课进行教学的优势,并结合一些课例阐述具体的运用策略。

一、微课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优势

(一)精简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课程,其知识点细小繁多,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内容。由于课程容量大,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常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试图让学生记住更多的内容。其实不然,“满堂灌”只会让学生囫囵吞枣,结果是记不住重点、突不破难点。微课的特点之一是“微”,即时间短、容量小。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微课,实际上教师是经过精简课文内容,将许多重要知识点制作成一节节微课,让学生学习后迅速掌握知识。

(二)精设环节,释放课堂空间

新课改重视教学活动的开展,但道德与法治课理论性较强,教师通常不知道如何开展活动。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绞尽脑汁搜集很多资料,在活动设计上下功夫,最终却因教学环节过多导致教学流程冗繁,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空间,也失去感受和消化所学的时间。微课的出现,尤其是微视频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教师零碎、繁琐的讲解过程,使教学环节干脆利落,学生观看后尚有思考、讨论的余地,有利于知识的内化。

(三)形式生动,增强教学趣味性

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相对枯燥、乏味,学生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下,容易丧失学习热情,甚至产生倦怠、厌学的情绪。微课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一种教学形式,其核心载体微视频有丰富的图像、动画等内容,呈现出声情并茂、生动趣味的一面。课堂上播放微视频,更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自由运用,打破时空限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需要识记的内容较多,每节课的课堂时间有限,学生需要在课后时间进行相应的拓展学习、复习,才能有效达成学习目标。微课是一种可以依托移动设备的学习载体,能打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课上、课下随时观看、学习,既延伸了教学空间,使教学形成“一生多师、一课多学”良好局面,还能增强学生课后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微课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策略

(一)学生善用微课,培养自学能力

当前在线学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人出于便利的考虑,选择在线学习的形式。微课就是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在线课程,且其时长短、针对性强,比较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想要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关键之一是引导学生善用微课,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使‘倡导自主学习成为这场改革的亮点”。由此可见,微课教学的方向,与课程改革的方向具有高度一致性。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好微课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方法要“活”。所谓的“活”,就是根据学习需求灵活运用方法。通常,教师会根据每一节课的知识重难点,课前或者课后推送一些微课给学生预习或复习。学生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没有必要把每一节微课从头到尾都看完,而是看看自己哪个知识点还“吃”不透,就重点学习相关的微课即可,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反而不能有效补足短板。如《做守法公民》一课,涉及较多法律知识,学生容易混淆。授课过程中,笔者针对“预防犯罪”内容中的“探究与分享”素材,让学生讨论案例中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从学生的讨论中,笔者发现学生对违法与犯罪的关系还不够清晰,于是课后推送了4节相关的微课让学生复习巩固。其中3节微课分别针对民事违法、行政违法、刑事违法进行详细讲解,另一节微课是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与后果。这样的微课结构清晰明了,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灵活选择,既能重点学到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又避免了浪费时间。

2.过程要“实”。教师推送微课给学生,目的是让学生课余自己找时间学习,这个过程要落实,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但是部分学生自制力相对较差,一打开电脑或者手机,就不由自主被网络上丰富的讯息吸引,最后时间都消耗在网上冲浪中,微课只能走过场地学一遍,没有实际的收获。学习贵在务实,微课学习更要如此,学生要做到坚定决心、心无旁骛,才能在微课学习中真正有所获。

3.效果要“优”。学生运用微课学习,效果如何教师不能做到实时监测,学生更多要依靠自我的反馈,通过这种反馈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或者正视自己的短板,以扬长避短,在学习上取得最佳效果。如教学《做守法公民》一课“预防犯罪”内容前,笔者推送微课让学生重点预习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微课主要从社会危害程度、违反的法律不同、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三方面进行区分论述。部分学生观看微课后,对社会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违法现象,无法判断它们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如“翻墙”看外网新闻、非法经营、打架时不小心将对方刺伤、偷盗东西等,他们把自己的疑问及时在线反馈给笔者。而笔者将学生的反馈归纳分类,再将其制作成课件或补充进原微课在课堂呈现。因学生注重反馈且及时反馈,疑问得以解答,学习质量有所提升;而教师的积极解答和反應,也在潜移默化间促进了学生努力自学。

(二)教师巧用微课,辅助传统教学

微课固然有显著的优势,但是教师务必认清其只是一种教学方式的补充,课堂常规教学的手段不可或缺。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微课的特点与优势,将其巧妙地应用于教学各个环节,以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1.巧用微课预习,精准导学。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繁多,且教材上对内容的呈现比较精练。如果要求学生只根据教材预习,完成预习后他们脑海中对知识通常只有一个浅显的印象,这对正式的课堂学习助力不大。如果教师能将重点知识、重点问题提炼制作成微课件或微视频,课前推送给学生预习使用,可实现精准导学,优化预习效果。例如,教学《做守法公民》一课“法不可违”部分的内容,这里的“法”是指所有法律吗?那“一般违法行为”又是指哪些呢?笔者在网上下载了一个微视频,视频用动画的形式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违法行为有哪些,因内容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学生自主预习时,很快就能掌握“法不可违”的“法”是指所有法律法规,“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而“一般违法行为”包含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2.巧用微课导入,激发兴趣。微课是一种灵活的课程资源,可以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又因微课时长短、情境性强,许多教师喜欢将其用于课程导入,以迅速激发学生兴趣,顺利进入新课教学。例如,开始《做守法公民》一课“预防犯罪”内容教学时,笔者先播放了一节微课:视频的开头展示了一个苹果腐烂的过程,结尾配上旁白“古人曰‘善渐而大德生,小恶滋而大怼作,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善行逐渐积累,就会发展形成大美德;小恶行慢慢滋长,势必导致极大的凶险,就像这个苹果,它从点开始变质,没人在意,日积月累变化最终腐烂。这个现象应该引起我们深思——人万不能因‘小节而失掉‘大节,一旦管不住‘小节,就会在违规违法的路上越走越远,最后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苹果腐烂的视频画面直观、震撼,有效地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观看;视频的旁白精辟、字正腔圆,引起了学生对主题内容的关注。最后,笔者再次强调“今天,让我们带着‘预防犯罪这个主题,一起走进课堂”,顺利过渡到新课环节。

3.巧用微课解析,突破重难点。要向45分钟的课堂要效率、要质量,关键在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微课内容可以根据重难点灵活设计,彰显出针对性强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微课对学生的一些困惑点、考试易错点、高频考点等进行解析,让学生对教学的重难点有充分的了解,进而提高知识的掌握率和考题的解答率。例如,教学“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容易混淆“公民”和“人民”的概念,笔者制作了一节微课,课中结合专家解读,分别从含义、性质、范围来比较二者的不同,同时使用近年的相关考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对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进行梳理,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此运用微课,既能帮助学生厘清易混淆概念,又能强化学生对考点的认识,对传统课堂教学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4.巧用微课复习,巩固提升。复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查漏补缺与温故知新,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各个章节、各个框题以及各个板块的内容都是按照一定内在逻辑编排的,教师可以采用微课这种灵活的形式,把各个内容串联起来,便于学生从整体进行复习,加强记忆。例如《学会自我保护》一课的“自我保护”内容,教材是按照发生前的自我保护、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发生后的自我保护顺序编排。发生前,需要具备防范意识、安全保护意识等;发生时,能运用所学正确应对,避免伤害加重;发生后,能及时、准确地善后处理等。每个阶段的知识点和保护措施较多,学生学习时容易混淆,于是笔者在复习微课中,指导学生绘制结构性图表或思维导图进行区分记忆,并进行了图例示范,学生得到启发后,纷纷绘制了结构性图表或思维导图,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三)学校重用微课,建设微课资源库

微课的设计、制作是一项工作量比较大、程序比较繁琐的工作,对教学任务比较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而言,根据每一课内容或诸多教学重难点制作相关的微课,更是难以实现的目标。因此,学校要从整体的层面出发建设微课资源库,以满足各年级师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不同类型微课的需求。首先,学校成立道德与法治教学组,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让信息技术过硬的教师担任团队骨干,带领组内教师围绕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要求,自主设计、制作与教学进度同步配套的微课,如根据不同课型,结合教材内容分门别类地设计预习导学、传授新知、重难点问题解析、错题演练、高频考点分析等微课,并根据时政热点、学生学习反馈、教研结果等,及时更新、上传微课,让师生能够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微课提升教与学的质量。

其次,网络资源十分丰富,学校应该安排教学组的人员搜索网络上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相关的微课,将它们分类存入资源库。但是每个教师的教学视觉不同,或者知识解读角度不同,有些网络上微课不能直接借用,或者播放后难以收到预期效果,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重新设计制作。如教学“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这个部分的內容时,笔者播放了一节其他老师制作的获得市级一等奖的微课,内容是用动漫的方式呈现,每一个画面都经过精心制作,动态图不断切换,学生观看时都比较兴奋,也十分投入,但是7分钟的视频看完,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这样的微课在设计时重心放在制作技术上,偏离了实用性,导致使用的时候只是一个花架子,华而不实。教学组成员经过讨论,将一些炫技的元素弱化,突出内容,在技术与内容之间取一个平衡点,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视觉需求,又确实对学生学习起到推动作用。

微课是教育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其顺应时代的需求,满足学生学习个性化的需要,也对传统教学起到积极的补充作用,学校应该十分重视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它,学生应该善于使用它,使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获得足够的助力,不断踏上新台阶。

【作者简介】吴夏宁(1976— ),女,汉族,广西昭平人,高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玉州区第八初级中学,研究方向为道德与法治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智慧课堂道德与法治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