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2021-10-25方沙沙王建斌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17期
关键词:掌骨克氏优良率

张 普 景 向 方沙沙 王建斌

(中铁二局集团第二医院,江苏 徐州 221300)

手术是临床治疗掌骨骨折重要方法,治疗的关键在于骨折端固定可靠,有效帮助骨折解剖复位,预防术后粘连等并发症,改善手功能预后,避免握物不适感[1]。目前,临床可行掌骨骨折固定方法众多,以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最为常用,不过不同节段掌骨骨折的病理特点存在差异,以2种术式进行治疗各具临床优劣,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探寻安全可行的内固定方法,是值得临床工作者思考的问题[2]。文章现以我院近2年收治的100例掌骨骨折患者为例,分析探讨2种内固定方法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为时限,从我院手足外科收治掌骨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54例):男40例,女14例;年龄12-64岁,平均(38.6±4.2)岁;闭合性骨折39例,开放性骨折15例;掌骨头颈骨折11例,掌骨中段骨折36例,掌骨基底骨折7例;单一骨折41例,双骨折9例,3处骨折4例,包括横形骨折26处、斜形骨折20处、粉碎性骨折18处、螺旋形骨折7处;急诊手术18例,择期手术36例。对照组(46例):男35例,女11例;年龄14-62岁,平均(38.5±5.3)岁;闭合性骨折34例,开放性骨折12例;掌骨头颈骨折14例,掌骨中段骨折21例,掌骨基底骨折11例;单一骨折37例,双骨折7例,3处骨折2例,包括横行骨折22处、斜形骨折16处、粉碎性骨折15处、螺旋形骨折4处;急诊手术13例,择期手术33例。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2组基线资料相当(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外伤性掌骨骨折,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接受外科内固定手术治疗;(2)骨折端无重要血管、神经、肌腱损伤;(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多发伤或骨质疏松;(2)骨折累及关节面;(3)既往手术外伤史,遗留功能障碍;(4)一般状况差,影响术后恢复;(5)手术禁忌证。

2 方法:(1)对照组(克氏针内固定)。患者常规术前准备,术中仰卧位,患肢外展。手术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区常规消毒铺巾,上肢上充气式止血带。开放性骨折患者彻底清创,清除开放伤口内严重污染和坏死的组织以及其他异物;闭合性骨折患者根据术前影像学诊断结果,于手背侧合适位置作纵行小切口,逐层向下切开,牵拉伸肌腱,有限剥离骨膜,显露骨折端,清除断端嵌入组织。直视下解剖复位骨折端,必要者借助C型臂X线机调整方向和力度。复位满意后,行手部X线正位片检查,明确克氏针进针部位及方向,并于体表标记。取合适规格的康辉克氏针,C型臂X线机引导下,于第2掌骨桡侧或第5掌骨尺侧,沿预定路径、保持预定角度闭合穿针,冠状位交叉固定骨折端。掌骨头颈型骨折的内固定,克氏针从近背侧向远掌侧置入,可以托住掌骨头。被动屈曲掌指关节,观察骨折端稳定性,确认满意后,彻底冲洗并消毒术区,观察无活动性出血,间断缝合皮肤。克氏针针尾留于皮外,剪短折弯,妥善固定,术毕。术后影像学复查,5天左右开始进行指关节功能锻炼,6周左右拔除克氏针。(2)观察组(微型掌指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患者术前准备同对照组,术中体位、麻醉方法、止血处理、开放骨折清创等操作也与对照组基本一致。闭合性骨折患者,于手背侧适当位置作弧形切口,逐层向下切开至显露伸肌腱,期间注意保护大静脉、皮神经、关节囊、腱周组织等。牵开伸肌腱,有限剥离骨膜,显露骨折端,清除断端嵌入组织。直视下复位骨折端,根据骨块或手指外观矫正力线,必要者C型臂X线机引导复位,消除畸形,骨块移位明显者丝线捆扎固定。复位满意后,巾钳临时固定,根据骨折位置及形态,选择合适形状与规格的康辉钢板,置于掌骨背内或背外侧,塑形后锁定螺钉加压或桥接固定骨折端。掌骨中段骨折使用4-6孔微型钢板,掌骨颈骨折或基底部骨折使用L型或T 型钢板。斜形骨折争取1枚螺钉垂直骨折线穿过,以稳定断面,常规修复骨折端周围损伤肌腱韧带。被动屈曲掌指关节,观察骨折复位满意,稳定性良好后,彻底冲洗消毒术区,减张缝合切口,术毕。术后处理基同对照组。

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术后随访,定期复查,统计2组并发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6个月时,测定2组患者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屈曲度,基于中华医学会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法评定2组手功能恢复情况。计算公式:TAM=总关节屈曲度之和-各关节伸直受限之和,包括掌指关节(MP)、近侧指间关节(PIP)、远侧指间关节(DIP)。评价标准:患侧TAM在正常活动范围内为优;患侧TAM达到健侧TAM的75%-99%为良;患侧TAM达到健侧TAM的50%-74%为中;未至上述标准,患侧TAM≤健侧TAM的49%为差。

5 结果:2组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随访,观察组1例基底部骨折延迟愈合,1例掌骨头端骨折畸形愈合,并发症发生率3.70%,对照组1例掌骨中段骨折畸形愈合,并发症发生率2.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52,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4-12周,平均(6.9±2.0)周,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4-8周,平均(7.1±1.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2,P>0.05)。末次随访,观察组治疗总优良率(87.04%)与对照组(86.96%)无统计学差异(x21.052,P>0.05)。但从骨折部位来看,观察组掌骨中段骨折治疗优良率(94.44%)高于对照组(76.19%),对照组掌骨头颈骨折治疗优良率(92.86%)高于观察组(72.73%),掌骨基底部骨折治疗优良率100.0%,高于观察组8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19,x2=5.822),x2=4.910;P<0.05),详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n,%)

讨 论

掌骨骨折是临床常见手部骨折,主要由撞击、压砸等直接暴力所引起,也可见于间接暴力和扭转伤中,前者以横断骨折常见,甚至造成粉碎性骨折,后者则表现为斜行或螺旋形骨折,疾病类型复杂[3]。而掌骨又是掌横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手功能的影响很大,如果对骨折处理不当,导致骨折畸形愈合、关节僵硬等问题,则会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质量及正常生活,因此对治疗的要求很高[4]。对于非手术治疗不能维持复位的掌骨骨折,临床主要采取内固定治疗。不过,掌骨短小,功能精细,手术治疗一旦未获得解剖复位,或固定不稳,则会直接影响手功能康复效果,不利于预后改善,因此掌骨内固定手术必须力求解剖复位、固位稳定[5]。

掌骨头和掌骨颈骨折多见于第2和第5掌骨,此类骨折很少侧方移位,多数嵌插,利用外固定支架原理,以克氏针借助邻近掌骨进行交叉固定,既可防止移位,又能避免背侧成角,稳固效果确切[6]。另外,掌骨基底骨折也少有侧方及短缩移位,但可能有影响握物功能的微小旋转移位,而且易并发腕掌关节脱位,需引起重视,有效复位并予以闭合穿针固定。与钢板内固定相比,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头、颈及基底部骨折的技术优势如下[7-8]:克氏针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固位稳定,对关节和肌腱活动的影响小,基本不影响手背皮肤活动,疼痛感低,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骨折端早期愈合及手功能恢复。而且克氏针用于累及关节面的掌骨骨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有些甚至可以闭合复为固定。另外,克氏针取针简单,费用也相对低廉。而掌骨中段骨折多数不稳定,存在旋转畸形,以钢板内固定治疗此类掌骨骨折更具技术优势。目前,临床可用于治疗掌骨骨折的钢板类型较多,选择性广泛,适用性强,而且微型钢板抗弯、抗压及旋转能力均优于克氏针,且具有可塑性,可以紧贴骨折部位使更牢靠,足以抵抗肌肉牵拉,治疗粉碎性骨折等掌骨中段骨折的稳固性更强[9]。因此,以锁定钢板治疗掌骨中段骨折,术后不用打石膏,3天即可开始循序渐进的进行功能锻炼,且不易发生骨折移位、骨不连、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患者术后手功能预后效果优于克氏针[10]。本次临床研究中,2组治疗掌骨骨折的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与文献报道结论基本相符[11],肯定了2种方法治疗掌骨骨折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不过,2种方法在不同部位掌骨骨折治疗中体现出了差异,观察组掌骨中段骨折治疗优良率更高,对照组掌骨头颈与基底部治疗优良率更高,与文献报道结论存在一致性[12],体现出了2种治疗技术的优劣。

综上,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效果均确切,其中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中段骨折更具临床优势,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头颈部与基底部骨折更具临床优势,临床应根据患者掌骨骨折实际情况酌情选用。

猜你喜欢

掌骨克氏优良率
第1掌骨桡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第1 掌心动脉掌骨颈尺侧穿支的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
比较分析切开复位克氏针、螺钉固定治疗小儿肱骨内上髁骨折价值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