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2021-10-24莫小宇

智慧健康 2021年24期
关键词:灌肠盆腔炎盆腔

莫小宇

(广东省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广东 中山 528415)

0 引言

在妇科疾病中慢性盆腔炎患者不在少数,属于女性生殖系统炎症,主要集中在卵巢、子宫内膜、输卵管、附件组织等部位。该病有着复发率高、迁延难愈、病情顽固等特点,如果未能获得有效的治疗,会累及附近器官组织,给健康和正常生活带来影响[1]。传统西医治疗以抗生素为主,虽然能达到一定效果,不过存在耐药风险,且停药后易复发。而在中医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特别是中医外治法,如中药保留灌肠、腹部封包等,效果和安全性更有保障。从中医角度来讲,慢性盆腔炎属于“热入病室”、“带下病”及“妇人病”、“痛经”的范畴,认为通过中药灌肠及封包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改善慢性盆腔炎疾病症状的效果。针对这一情况,我院将中医外治法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并取得良好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广东省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就诊的60 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入院日期单双号平均分组,参照组(30 例):年龄23~47 岁,平均(34.52±3.65)岁;病程0.5~6 年,平均(3.18±0.43)年。实验组(30 例):年龄21~48岁,平均(34.68±3.41)岁;病程0.8~5.5 年,平均(3.05±0.47)年。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了此次研究,并采用统计学软件整理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研究结果不造成影响。

(1)纳入标准[2]:存在不同程度腰骶酸痛、月经不调、子宫压痛等症状;非周期性疼痛超过6 个月;无研究中所用药物禁忌;研究在经过患者和家属同意后进行,完成协议书签订。

(2)排除标准[3]:结核性盆腔炎、子宫肌腺症、盆腔静脉淤血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继发的患者;经B 超检查存在妇科肿瘤者;存在肝肾心等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

30 例参照组患者采取传统西药治疗,静脉注射用头孢拉定2.5g+0.5%甲硝唑注射液100mL+5%葡萄糖盐水200mL,每天2 次,治疗14d。同时,如果是真菌感染者,口服氟康唑,每次0.15g,每天1 次,共服用3d;如果是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者,口服阿奇霉素,每次0.2g,每天2 次,共服用3d。

30 例实验组患者采取中医外治法治疗:①中药保留灌肠:药方为:败酱草,醋三棱,白花蛇舌草,黄柏,大青叶,醋莪术,牡丹皮,凌霄花,醋香附,枳壳(蒸),白芍,以上药物用清水煎煮两次,滤出100mL 药汁,温度降低至36℃~40℃后进行灌肠;患者保持侧卧体位,垫高臀部约30°,将经过润滑处理的一次性导管置入肛门13~18cm,外端与注射器相连,缓慢注入药液,指导患者保持卧位0.5~1h,避免药液流出,一个疗程为5 天,共治疗2~3 疗程,经期停用[4]。②腹部封包:药方为:红花,醋香附,赤芍,姜黄,酒川芎,醋延胡索,丹参,以上药物碾成粉末装入布袋中,微波炉加热后放在下腹部进行热敷,并进行红外线照射,时长30min,每天1 次,1 个疗程为10d,共治疗3 个疗程。③局部推拿,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将耻骨联合以上部位、剑突以下部位暴露,使用推拿巾覆盖。以顺时针按摩腹部3min,采用拇指按压法压揉左右梁门至气冲部位,以点压法按压中脘、双梁门,下脘,保持3min左右。并按压神阙、天枢(双)、关元、气海、大巨、曲骨各3min。自关元穴开始,绕着神阙穴顺时针按揉腹部5 圈,自气海及其两侧1.5 寸处取压揉部位,共按揉2min。指导患者保持俯卧位,定位膀胱经第一侧线,以掌跟按揉抒至关元俞部位,共3 次,并以对双侧奇穴点按1min,捏背5 次。于患者腰骶关节使用双层张连拍法推拿2min。操作前指导患者排空小便,保持全身放松,每天按摩一次,每次40min。连续治疗15d为1 疗程,两组治疗2 疗程。④针灸治疗,穴位选择关元、气海、三阴交、子宫穴、足三里、肾俞、次髎,以45°角进针,以平补平泻法运针,得气后留针30min,并将艾条固定在针柄上,每次灸2 壮。每天治疗1 次,以10d 为1 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经期暂停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用药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做对比。①治疗效果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评定标准进行评估,评估方法:腰骶胀痛、下腹疼痛等症状显著减轻或消失,经B 超检查无盆腔积液,包块显著缩小或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则为显效;临床症状改善,经B超检查盆腔积液减少、包块缩小,实验室指标有所恢复,则为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等都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则为无效。②记录两组患者下腹坠胀、盆腔肿块、腰骶疼痛、白带异常等症状改善时间。③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手足综合征、白细胞减少、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④两组治疗后随访3 个月,统计病情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整理时运用SPSS 18.0 软件,t检验定量资料,用()表示,χ2检验定数资料,用率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与参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分组对比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效果[n(%)]

2.2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与参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表2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2.3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3个月复发率

与参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率、3 个月复发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分组对比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不良反应及3个月复发率[n(%)]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有着很高复发率的疾病,性活跃期女性更容易患病,其产生与盆腔附近器官炎症迁延、流产、经期性行为、卫生习惯差等因素相关。患者主要呈现脓性或血性分泌物、月经异常、白带异常、腰腹疼痛、下腹坠痛等症状。传统治疗中是根据病原菌类型选用不同的抗菌药物,以达到杀菌目的,不过用药周期长,有着较高的耐药性,所以效果不甚理想[5-6]。

中医将慢性盆腔炎纳入“带下”、“妇人腹痛”等的范畴,认为疾病由带下湿热,湿独邪毒蕴于体内不能顺利排出引发的气滞血瘀病症。研究显示,西药治疗及中药口服治疗均有一定的效果,但副作用也比较大。中药外治则避免了药物对肝脏功能的影响,而药效可充分进入人体循环,还可防治药效破坏,因而治疗方法显著。而中医外治方法,采用针灸、推拿等治疗,自患者体表进行经络、穴位、皮肤、黏膜或者肌肉、筋骨的刺激,以达到治病的目的。中医外治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显示,在各种妇科疾病中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针对中医外治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将其联合应用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治疗措施包括中药保留灌肠、腹部封包、局部推拿及针灸治疗。中药保留灌肠能将具有软坚散结、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热解毒等作用的药物,直接送至病灶区,快速改善炎症症状、缓解疼痛。这主要是因为,盆腔血运丰富,且静脉与痔静脉相通,直肠中的药物能快速被吸收,抵达盆腔静脉组织,药物保留期间,能被彻底吸收,并在盆腔局部维持有效药物浓度,增强疗效。而中药腹部封包属于物理疗法,是中药外敷、中药熏蒸为一体的治疗方式,将温热的药包敷于下腹部,有助于扩张皮肤微血管,加速血液循环,药物有效成分随之抵达病灶,消散炎症;同时在热作用下,能软化皮肤角质,增强皮肤耐受性,提升药物吸收率,更好地发挥药效,促进病灶清除。推拿应用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可通过刺激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改善组织营养状态,提升新陈代谢的效果,可达到较好的加快炎症吸收效果。通过推拿治疗,还可调节整体脏腑功能,达到阴阳平衡的效果,有助于提升患者机体免疫力,提升机体自我调节能力。针灸的作用,在于利用经络学原理,刺激患者体表穴位,达到疏通经络及调节脏腑气血功能的效果。针灸治疗,还可达到抗炎作用,对患者机体植物神经及血液循环、细胞免疫等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以艾灸治疗,可通过体表热量的传输,对机体发挥温经活血及扶正祛邪的效果,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有显著效果。

在此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了中药灌肠保留和腹部封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采用西药治疗的参照组患者仅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下腹坠胀、盆腔肿块、腰骶疼痛、白带异常比参照组患者更快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率,3 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以研究结果,以数据的形式说明,与西医治疗对比,中医外治法疗法通过中药灌肠、腹部封包及局部按摩、针灸等综合治疗,可协同发挥治疗效果,对疾病症状的改善效果更显著,能更快减轻病症,同时在治疗期间不容易引发手足综合征、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亦可以有效抑制复发。

综上所述,慢性盆腔炎在临床治疗中采用中医外治法能达到更理想的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猜你喜欢

灌肠盆腔炎盆腔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妇科千金片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盆腔炎非小事! 详解4个常见的盆腔炎症状
慢性盆腔炎患者该如何保养
盆腔积液是盆腔炎吗?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
灌肠机专利技术综述
盆腔积液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