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腓骨内固定对胫腓骨干骨折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临床影响分析

2021-10-24徐茂森尹海娟刘子卿汪志中李新旭

智慧健康 2021年24期
关键词:腓骨髓内胫骨

徐茂森,尹海娟,刘子卿,汪志中,李新旭

(1.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100;2.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佛山 528100)

0 引言

胫腓骨干骨折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常会因受到外力重击而导致,包括胫骨骨折与腓骨骨折,其中,又以胫骨骨折为多。胫骨是连接股骨下方的主要骨骼,用以支撑体重,其有三分之一处形态转变,较易骨折;而腓骨是附连小腿肌肉的重要骨骼,用以承担六分之一的人体体重,在人体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胫腓骨骨折患者常会表现出疼痛、局部肿胀、成角及重叠移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其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因此,及时有效治疗尤为重要。现阶段在临床中选择治疗方式以并发症少、预后效果佳为主要原则,目的是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基于此,我院选取胫腓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探究采用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的同时行腓骨骨折切开或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2015 年1 月至2019年12 月就诊的80 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0 例,对照组40 例。观察组因高空坠落受伤有13 例,因重物砸伤有8 例,因车祸受伤有19 例;男27 例,女13 例;年龄在27~79 岁,平均(44.79±4.35)岁。对照组有患者40 例,因高空坠落受伤有9 例,因重物砸伤有11 例,因车祸受伤有20 例;男19 例,女11 例;年龄在39~81 岁,平均(45.31±4.4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同质化,即P>0.05,可开展对比研究。本次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家属知情。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我院对胫腓骨干骨折的诊断标准,并经过影像学及相关临床检查进一步确诊;②均同意接受手术方式进行治疗;③均临床资料建立完整。

(2)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②其他多处骨折患者;③血管神经受损患者;④有手术禁忌证患者;⑤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无法配合患者。⑥涉及上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髌下正中入路,插入合适的胫骨髓内钉,固定胫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同时腓骨骨折切开或闭合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方式,具体方法如下:

(1)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①取仰卧体位,持续硬膜外麻醉;②进行常规手术准备工作,包括消毒铺巾等;③手术开始,首先将止血带在合理位置进行安装,切口选择腓骨外侧部位,然后将皮肤与皮下组织做切开处理,以确保骨折部位充分暴露,然后将其进行复位,并选择合适长度的重建钢板,将其进行安装并固定,固定方式可选择钻孔或螺钉安装等。将创口位置做缝合处理,采用胫骨髓内钉进行固定,术毕。

(2)腓骨闭合复位弹性钉内固定:①患者的体位选择及麻醉方式与对照组相同;②手术开始,在外踝尖部腓骨轴线上做一长约0.5cm 纵向切口,选择合适的克氏针开口进去髓腔约5cm,将克氏针调转头,按骨隧道逆行钻入,到达远折端,借助C 形臂X 光机为指引,牵引复位同时克氏针撬拨复位骨折,保证克氏针进去近折端,选择同号的弹性髓内钉固定腓骨,弹性髓内钉尾部折弯剪短埋于皮下,弯部向前内方向,避免压迫后侧肌腱,将外踝尖部切口位置做缝合处理,胫骨固定方式与对照组一致,术毕。

1.4 评价指标

(1)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2)治疗效果: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按照显效、有效、无效进行统计学分析,显效表示患者在治疗后对位超过90%,且骨折愈合时间小于5 个月,没有出现成角位移或短缩畸形现象;有效表示患者在治疗后对位超过80%,且骨折愈合时间小于6 个月,成角小于10°,短缩畸形小于两公分;无效表示患者在治疗后均没有达到上述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即显效与有效之和,结果用百分比表示。

(3)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局部感染、皮肤坏死、术后再骨折、骨不愈合、腓神经受损等,对比两组患者的总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软件,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 表示有统计学差异性。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手术情况对比()

表1 手术情况对比()

2.2 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效果对比[n(%)]

2.3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并发症对比[n(%)]

3 讨论

经济发展使得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复杂多变,出行方式也随着发生改变,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事故层出不穷,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骨折患者人数日渐增多,其中最常见的下肢外伤性疾病就是胫腓骨干骨折。该疾病主要是因为胫腓骨的表面只有较少的软组织,且位置较浅,当人体受到外力重击时,很容易出现骨折现象,并造成缺血性的改变,影响骨折部位的愈合。现阶段治疗胫腓骨干骨折方式较多,但往往由于骨折程度较深,不仅使得治疗难度大大增加,还很容易在术后出现并发症,延长康复时间,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胫腓骨是人体中最主要的骨骼之一,大约承受着人体六分之一的重量,且能够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性。由于小腿的结构特别,因此当骨折发生,会使小腿下半部分因为严重的缺血而导致痉挛发生。在临床中,胫腓骨患者通常会表现出骨折部位明显的疼痛、肿胀、畸形,且会呈现出成角、重叠移位表现,同时会有较高的概率会出现腓神经损伤,以及胫前、胫后动脉损伤,同时伴有胫前区及腓肠肌区张力增加[7-8]。有时候,骨折所引起的并发症往往比骨折本身更为严重。

以往常规的胫腓骨干骨折手术方式,大多只对胫骨骨折进行内固定,而忽略了对腓骨骨折的内固定,这就导致患者术后恢复较慢,且容易出现并发症及再次骨折现象,预后效果不佳。而同时采用腓骨骨折内固定,不仅能够帮助胫骨更快复位,还能够促进胫腓联合,减少术后骨愈合时间。临床中对于腓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切开,一种为闭合。有研究表明,采用腓骨骨折闭合复位弹性钉内固定能够有效固定长骨中轴线的弹性,且有效防止因为偏心固定造成压力从而影响骨折部位,以最终实现将骨膜完整及连续保持的治疗效果,加速患者骨折部位的血液流动,加速康复进程,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采用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同时腓骨骨折切开或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较低,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同时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说明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来说,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同时,进行腓骨骨折切开或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在术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仅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说明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同时,进行腓骨骨折切开或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安全性更好,预后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在胫腓骨干骨折中对胫骨骨折内固定的同时行腓骨骨折行内固定,先恢复腓骨长度、胫骨骨折复位更容易,胫骨复位程度更满意,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可更快下地,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低,踝关节疼痛减少,康复时间缩短。

猜你喜欢

腓骨髓内胫骨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髓内钉加钢板钢缆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研究进展
高频超声诊断急性踝内翻腓骨肌腱脱位的临床价值
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对照分析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肺脂肪栓塞综合征一例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3D技术打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第3腓骨肌缺如并第3跖伸肌变异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