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分覆盖瓷贴面在修复上前牙切角缺损时的长期美学效果评价

2021-10-24周虹宇

智慧健康 2021年24期
关键词:贴面前牙牙体

周虹宇

(中山市中医院 口腔科,广东 中山 528400)

0 引言

牙体缺损是一种口腔科常见病症,其发病率比较高。前牙位置为口腔正面,前牙的整齐美观可对患者面容美观情况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影响外人第一印象[1]。因为龋齿以及外伤等相关因素,人们会产生前牙切角缺损,影响患者的咀嚼能力以及发音,同时对患者的美观产生严重影响。临床目前对于上前牙切角缺损的修复,均选择复合树脂实施填充,其具备操作性强、逼真、美观等优点,且修复效果目前正逐渐趋于完善[2]。但治疗后极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塞牙、牙齿酸痛等,对患者病情恢复不利。伴随口腔美学粘结技术和全瓷技术的完善发展,瓷贴面因为和冠类修复相比具有较少的修复备牙的特点,不会对严重刺激患者牙髓,同时生物相容性良好,耐磨性显著,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本次研究抽取2018 年2 月至2019 年6 月收治的82 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别采用纳米树脂以及部分覆盖瓷贴面进行修复,从而对比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 年2 月至2019 年6 月收治的82 例上前牙切角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研究。其中,研究对象均伴有上前牙角缺损等临床症状,且研究方式、分组均通过伦理委员会许可,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目的与内容知悉,并签署同意书。82 例患者分组方式按照患者实际修复方法分为44 例对照组和38 例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4 例,女20 例,年龄为21~54 岁,平均(35.3±5.5)岁。观察组中男25 例,女13 例,年龄为22~55 岁,平均(36.6±5.8)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对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如患者无良好的口腔卫生情况或者存在牙龈炎需要先实施治疗,待病情好转后予以修复。对照组修复方法为树脂填充,采用金刚砂车针将缺损牙齿较薄无机釉以及牙齿腐质去除,对牙面进行清洗,对牙面实施相应清洁与吹干处理。在患者唇部将羽状斜面预备,对患牙采用37%磷酸凝胶进行酸蚀,通过小毛刷对粘结剂进行蘸取对酸蚀的牙釉表面涂抹,静止20s 后将其吹干,随后依据标准比色选择合适的纳米树脂颜色实施填充,患者患牙恢复完整即可,最后对咬合予以调整,清除掉多余的材料,再打磨和抛光填充材料,即结束操作。

观察组修复方式选择部分覆盖瓷贴面,依据瓷贴面修复牙体预备原则按照换牙修复实际情况予以调整。患者唇面牙体磨除量控制范围为0.3~0.8mm,预备点直至接触点唇侧,不损伤邻接点,按照患者牙齿美观需求为患者涉及瓷贴面龈上以及龈下。与此同时按照修复实际状况采用对接式、包绕式以及开窗型,尽量在牙釉质层内实施牙齿预备。完成牙齿预备后比色、取模以及灌模,设计单以及模型送至制作中心,将其制备成瓷贴面。制作完成后患者予以试戴,粘固瓷贴面粘结套装,通过生理盐水冲洗酸蚀,操作时遵循隔湿操作原则,粘结后将多余粘结剂清除,对咬合调整,而后予以抛光,即结束操作。

1.3 修复成功率

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在修复6 个月以及12 个月牙齿修复情况进行复查,修复成功为患者通过修复后其患牙牙齿颜色和邻近牙齿颜色无差异,并未出现缺陷,无探入裂缝,同时具有较高的牙齿吻合度,患者存在轻度牙龈炎以及萎缩[3]。

1.4 评估指标

采用问卷调查评估患者对于修复效果的满意度,其调查内容包含颜色匹配度、边缘适合度、术后敏感性、牙龈反应度以及修复完整度。

1.5 统计学分析

计算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修复成功率以及满意度时均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计算,如果结果表现为计数资料,结果检验选择卡方,如果结果表现为计量资料,结果检验选择t,数据间差异显著,则为P<0.05,即形成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修复成功率

计算观察组患者6 个月以及12 个月修复成功率分别为100.00%和94.74%,计算对照组患者6 个月以及12 个月修复成功率分别为86.36%和77.27%,以上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修复成功率[n(%)]

2.2 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修复后颜色匹配度、边缘适合度、术后敏感性、牙龈反应度以及修复完整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以上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n(%)]

3 讨论

上前牙切角缺损属于前牙病变,是口腔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病症之一,外力、龋坏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其发生,一旦发生将会对患者的切割能力、前牙咀嚼能力以及美观性产生严重影响,并且会对患者的正常发音产生影响,以上问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同样产生影响,为此需要找寻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其不良预后予以改善[4]。就目前而言,上前牙切角缺损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填充修复术,然而选择不同的材料其填充效果有所不同,临床主要填充材料分别为树脂,虽然树脂修复可起到一定效果,但其以后情况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治疗后极易造成多种并发症,比如瓷贴面脱落、牙髓反应以及牙龈炎等,对患者病情的恢复极为不利。而冠修复治疗往往需要抹除健康牙体组织,如果磨除数量太多,将会刺激压碎组织,导致术后牙髓坏死、牙齿敏感等问题发生,最终对治疗效果造成不利影响,也不利于病情恢复。

瓷贴面在20 世纪80 年代就开始应用于临床,在牙体缺损的治疗中具有较长的历史,其治疗原理在于通过粘接特殊材料固定瓷修复体,并将其固定在牙齿损伤部位,通过这种方式达到遮盖前牙唇面的目的。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瓷、全瓷粘接技术越来越成熟,并且在上前牙切角缺损等病症的治疗中可显示出较强效果,获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广泛认可。本研究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上前牙切角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后,其中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树脂美容修复,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部分覆盖瓷贴面修复,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6 个月、12 个月修复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组间颜色匹配度、边缘适合度、术后敏感性、牙龈反应度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修复完整度、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该结果中可以看出,对于上前牙切角缺损患者而言,部分覆盖瓷贴面的修复效果和树脂修复效果相比好于树脂美容修复,部分覆盖瓷贴面更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

树脂填充修复属于临床常用方法,此种方法操作简单,费用较低,并且无较大的牙体预备量,同时不需要对牙体组织进行磨除,修复材料存在良好的可塑性[5-6]。然而树脂材料自身特征表现为聚合体积收缩特性,因为聚合体积收缩影响,牙体以及树脂修复体间会出现间隙,继而产生微小渗漏,从而使得修复体容易产生边缘色素沉着。同时树脂材料自身特点表现为无良好的长期稳定性,伴随修复时间的增加,牙体组织以及修复体边缘位置接触会产生色素沉着,同时修复体会产生脱落和松动表现[7]。与此同时,牙体预备量较小以及不磨除牙体组织时患者采用树脂修复的主要因素,然而此特征同样会影响长久稳定性,由于牙体预备量较小会减小牙体组织以及填充材料的粘结面积,由于患者不断咀嚼修复体会产生脱落以及松动。瓷贴面属于目前临床主要修复材料,此材料则是将较薄的树脂水门汀粘结在牙面,从而产生功能整体,确保修复体长时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同时其耐磨性良好,色泽鲜明以及抗老化,瓷贴面和牙体存在较大的粘结范围,其中包含牙体邻面、切边缘以及唇面,同时主要粘结面在牙釉质处,以此将瓷贴面粘结力提升,防止出现脱落以及松动表现[8]。与此同时,瓷贴面制作过程主要为口外完成,有助于修复人员协助患者对牙齿咬合恢复,将修复满意度提升。

综上所述,修复上前牙切角缺损时采用部分覆盖瓷贴面患者可获取良好的美学效果,其修复效果显著,可将患者修复满意度提升。

猜你喜欢

贴面前牙牙体
美牙看起来假,还引发口腔问题
激光治疗牙体牙髓牙周病临床应用价值探析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托槽类型对前磨牙拔除病例前牙转矩控制的比较
分析多次法根管治疗术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在牙体牙髓病中的效果差异性
可摘戴临时贴面的临床研究
椅旁CADCAM系统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探讨
英国贴面礼,分寸不好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