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有建筑改造设计分析——以邛窑遗址公园改造设计为例

2021-10-23朱伟周佳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72

安徽建筑 2021年10期
关键词:遗址建筑历史

朱伟,周佳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72)

邛窑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邛崃临邛镇什邡堂村,北临南河,是四川古代最大的民间青瓷窑系,是我国古代著名民间瓷窑之一。邛窑始于南朝衰于宋朝,时间跨度约800年,邛窑是一处未载于古文献、却又改写了中国古陶瓷史的民窑,也是在西南地区连续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民间瓷窑,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邛窑分布范围广,其中以什邡堂最为密集,是邛窑的代表。

1 项目概况

2014年我们受邛崃市文物局委托,开始对遗址园区景观规划和建筑改造设计。项目由一期和二期组成,一期为园区景观和部分建筑改造,二期为遗址博物馆和艺术家工作村。整个遗址公园用地面积约18.9hm,用地沿南河展开,长度约620m,宽度约300m。遗址公园内现存窑包13座(12座重点窑包、1座一般窑包),已毁窑包2座。正式考古挖掘的为1号、3号及5号遗址,其中1号窑包是一座保存相当完好的龙窑遗迹。

图1 规划总平面图

如何在遗址本体得到更好的保护,满足继续发掘要求的同时,将遗址打造为互动式体验遗址公园,吸引游客,并成为邛崃的一张城市名片是本项目着重思考的问题。

2 理念与策略

保留建筑改造需考虑使用功能的需要,尽量保留原有民居建筑风貌和自由式的院落格局,结合现有材料进行适当创新,同时挖掘场地历史文脉,实现既能表述邛窑“盛于唐宋”的历史故事,又能表达传统乡土建筑的精神,并体现其现代性。

3 技术特色与创新

3.1 尊重场地遗址文化保留场地原真信息

严格遵守遗址文化的保护规划要求,对场地进行详细调研分析,对现状遗址采用尊重敬仰的心情、谨小慎微的态度,尽可能保留场地的原真信息,景观设计和改造建筑力争做到最小化的干预,避免对遗址产生较多的破坏。

3.2 传承林盘村落肌理还原窑址原生形态

对场地内现状民居建筑、窑包遗址进行最大程度的保留,以及保留场地肌理形态。对现状道路、竹林、水系、林田进行保留、梳理。同时优化现状水渠,搭建自然引水排水网络,构建水系生态格局,充分延续和传承川西林盘的特征。对于现状窑址,将发掘的地面瓷片堆积、房基、砖构、灰坑等,按遗迹现象的观赏性、保护的可行性等条件考虑,采取覆罩揭露展示与地表标识展示的方式,全面加以呈现,充分保留完整的历史信息,尽可能还原遗址的原生形态。

图2 改造前林盘风貌

图3 改造后林盘风貌

3.3 保留建筑原真信息植入新的实用功能

尊重原有的建筑布局,尽量保持原有结构体系,保留竹编夹、泥墙、直棂窗、穿斗形梁架结构、灰瓦、坡顶、白墙等传统民居的原真元素。拆除违建乱建部分,对原有风貌较差的棚架进行拆除,重构可使用的建筑灰空间。对室内部分墙体进行结构改造,改善室内设施和空间尺度,提升空间舒适度和灵活性,以满足功能使用需求。如3#院落改造为制陶体验作坊,4#院落改造为民俗展示体验馆,体验区院落改造为陶艺大师工作室。

图4 改造前建筑

图5 改造后建筑

3.4 提炼古窑文化精粹延续场地历史文脉

在遗址区对现有的保护大棚进行改造,对1号窑包进行全面保护,给历史遗存提供更好的保存环境,减缓其风化的程度和速度。设计中对文化的保留不只考虑文化元素的景观化,更重要的是基于对人的行为和传统延续的尊重,进行承载文化空间的构建,这样文化才得以保留和延续。结合码头遗址,对“十方堂渡”古码头进行复原,再现历史南河码头场景,将从出土文物提取纹样符号,运用在建筑、景观中。在实现邛窑“盛于唐宋”的历史故事的叙说同时,又表达传统乡土建筑的精神并体现其现代性。

3.5 融入场地空间环境传承传统建筑风貌

通过保留现有建筑、道路、水系、林田等本土元素营造川西林盘特色的空间环境。对滨河码头、遗址窑包大棚等新建建筑,结合场地特征进行设计,利用滨河高差,码头建筑采用底层架空方式,提供休息观景空间。以空透的传统穿斗结构建造渡口亭廊,整体形成古朴自然,宁静乡土的渡口景观。窑包大棚根据窑包的起伏形态,建筑屋面顺着地形层层跌落,通过丰富建筑形态、弱化建筑体量,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3.6 当代结构体系运用乡土材料创新发展

1号窑包是一座保存相当完好的龙窑遗迹,设计通过开敞式大棚对遗址进行有效保护,基础采用浅基础,结构采用新型竹钢结构,屋面采用竹钢桁架,减少结构荷载,避免对遗址产生较多的破坏。从本地民居、古窑、周边环境中选取材料,利用夯土墙、青石板、卵石、匣钵、陶片、竹木等乡土材料呈现古朴稚拙的建筑风貌,反映文物的原真、原貌。

在运用原有乡土材料表达的同时,也对材料进行创新,从传统建筑使用的旧框框中跳了出来,使材料的用途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如屋面通过金属仿茅草代替传统的茅草材料,通过新型竹钢材料替代传统的竹材。

3.7 丰富田园游赏体验植入多元文旅业态

以现状农田为基础,恢复和重现川西田园风光,作为遗址园区的绿色生态景观基底。设计以“保护、修复、创新”为原则,遵循保护为主原则进行植物设计,选择乡土植被,补植特色林带,修复因现代农村建设破坏的植被资源。同时植入科普教育、休闲游憩多主题活动,在修复现有田园、林地、空间环境同时,通过艺术的表达将二者完美结合,且不着痕迹地融入自然景观,让公园遗迹、传统文化和历史氛围得到充分展现和延续。

通过历史遗址的保护、现状资源的保留以及历史记忆的保存,项目最终构建了一片绿意盎然、山水共存的生态遗址园区。保留和修复的同时,设计还为园区植入了新的产业功能,使园区真正成为集文物博览、遗址参观、历史教育、生态涵养、记忆延续、艺术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遗址公园,实现了当代与历史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交叠与对话,让历史遗迹邛窑焕发了新的时代活力,更为成都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进程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遗址建筑历史
淮安市加强对泗州城遗址的建设引导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加固修复
元上都遗址出土石刻的保护与研究
新历史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