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公体课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效果研究

2021-10-22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课外技能

胡 靖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公共教学部,合肥 230601)

在教育部2002年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纳入体育课程,以形成课内外有机联系的体育课程结构[1]。纲要的提出引起体育教育界广泛关注,“课内外一体化”模式成为公体课教学改革热点。

一、问题的提出

多年来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效果不是很理想,有序的体育课堂教学与弹性、自由的课外体育活动没有有效衔接,无法实现课内外协同共管、资源共享,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延伸其时空、内容和形式,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主线、课外教学为辅助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助力课程目标的实现。鉴于此,本研究选取部分高校学生群体,采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体育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探究新模式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专项技能水平和体育参与兴趣培养等方面的改善情况,旨在对新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实验论证,为该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合肥市某高校随机抽取公体足球选项班200名大一男生,将其中的100名作为实验组,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另外的100名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进行为期一学年的调查和实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以“公共体育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等网站检索查阅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梳理和归纳,以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教学实验法

对研究对象进行不同模式下的教学实验,一组采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另一组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两组对象体质健康测试水平、专项技能水平和体育锻炼行为基本相同,经检验差异不显著,符合教学实验条件要求。

3.问卷调查法

自编“体育参与兴趣调查问卷”对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全面了解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对学生体育参与兴趣的影响。该问卷是在借鉴相关体育参与兴趣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编制而成。采用内部一致性检验方法进行问卷检验,显著性差异P<0.05,显著性明显,可信度高,可靠性较高。实验前后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有效问卷396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9%。

4.数理统计法

整理实验数据,运用Excel XP和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后体质健康数据对比分析

实验前,对研究对象进行身体素质5项指标的差异性检验,即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米跑、1000米跑、立定跳远和引体向上。由表1可知,所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后再次进行差异性检验,由表2可知,除坐位体前屈外,其余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其中50米跑和1000米跑呈现出非常显著差异。由此可见,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可有效提高足球选项班学生的速度和耐力水平。

表1 实验前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对比分析

表2 实验后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对比分析

(二)实验前后专项技能水平对比分析

实验前,对研究对象进行足球3项技能的差异性检验,即脚背正面颠球、25米吊准和运球绕杆接射门。由表3可知,所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后再次进行差异性检验,由表4可知,三个专项技能水平指标均有非常显著差异。由此可见,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可有效提高足球选项班学生的专项技能水平。

表3 实验前学生专项技能水平对比分析

表4 实验后学生专项技能水平对比分析

(三)实验前后体育锻炼参与行为对比分析

实验前,对研究对象进行体育锻炼参与行为3项指标的差异性检验,即锻炼时间、锻炼频率和锻炼强度。由表5可知,所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后再次进行差异性检验,由表6可知,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其中锻炼时间和锻炼频率两项指标达到了非常显著差异。由此可见,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可有效改善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行为。

表5 实验前学生体育锻炼参与行为对比分析

表6 实验后学生体育锻炼参与行为对比分析

(四)实验前后学生体育参与兴趣比较分析

由表7、表8可知,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后,体育运动参与感兴趣(含非常感兴趣)的比例由实验前26.93%增至36.67%,提高了9.74%;而采用“课内外一体化”的实验组由实验前的29.38%增至58.74%,提高了29.36%,增幅明显。这说明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新模式更能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体育参与行为,且能有效激发学生体育参与兴趣。

表7 对照组学生参与兴趣统计表

表8 实验组学生参与兴趣统计表

四、讨论

(一)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内涵

课内外一体化模式是以三自主为手段实施分层教学,将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和运动队训练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衔接,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和拓展,保障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运动技能并进行自我锻炼,提升身体素质,提高专项技能,培养参与兴趣,养成良好习惯。学生实行分层动态管理,既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习需求,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原则

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坚持互补性、融合性和合理性原则,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时间上互补、内容上融合,教学评价合理。课内学习技能延伸至课外体育活动,弥补了课内时间不足的缺点。学生通过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来进行训练和强化课内学习内容,有助于提升技能水平,并形成锻炼习惯。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评价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全面的评价体系对于广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起着推动和激励作用,体现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原则。

(三)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势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和运动队训练纳入课外教学,有序实施并加强监督和管理,使其成为有限课堂教学的无限补充。学生实行三自主、分层动态教学管理,在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自由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内学有所获、课外学有所用,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激发体育锻炼兴趣,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也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四)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条件

首先,强大的硬件设施和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是满足学生的三自主选课是新模式改革的前提;其次,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竞赛和运动队训练,无形中会增加教师课余时间的工作量,而如何合理分配教师团队的工作量、平衡资源是新模式改革的保障;最后,建立完善的一体化评价体系,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评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就感,是新模式改革的关键。

(五)课内外一体化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选择的6项身体素质指标可以反映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四大素质和心肺系统的机能状况。试验后,实验组除坐位体前屈外,其余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其中的50米跑和1000米跑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可见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可有效提高足球班学生的速度和耐力水平。足球项目对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和体能均有较高的要求,一体化模式下的足球班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他们中的很多人会主动参加足球比赛和足球队的训练,而长期的训练和比赛能够有效改善神经传导、动作频率和心肺功能,改善身体机能,促进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六)课内外一体化对学生专项技能水平的影响

足球专项技能脚背正面颠球、25米吊准和运球绕杆接射门三项内容,能够较全面反映学生的足球基本技术。研究发现,实验班三个专项技能水平指标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可有效提高足球班学生的专项技能。任何一项运动技术的形成都分为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巩固阶段和自动化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每周一次课,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十分不利,课内学生对技术的掌握仅停留在泛化阶段,一体化模式下的学生在课堂上达到泛化阶段后,课内习得的技能在课外活动和足球训练和比赛中不间断地反复练习,使得对技能的掌握进入分化阶段、巩固阶段,并最终形成自动化。

(七)课内外一体化对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高校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对终身体育的影响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很多体育兴趣爱好都是在大学期间养成并一直坚持下来的。此次研究结果发现,一体化模式影响下学生锻炼行为三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其中锻炼时间和锻炼频率两项指标达到了非常显著差异。新模式评价体系中课外教学学生参与情况占有较大比重,学生在课外时间必须完成课外体育俱乐部和运动队训练的出勤次数和打卡次数,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锻炼时间和锻炼频率。一体化模式可有效改善足球班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行为,而长期锻炼行为的改变会有效促进锻炼习惯的养成,从而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

(八)课内外一体化对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影响

兴趣是个人从事某种活动的态度和倾向,亦称爱好,是个体倾向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映人的需要,成为人们对事物认识和对知识获取的心理倾向。一个人只有对某种客观事物产生了需要,才有可能对这种事物发生兴趣。实验组学生在为期一学年的实验结束后对体育参与兴趣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说明课内外一体化模式使得学生在主观意识上对体育锻炼持肯定态度,认为自身需要通过体育锻炼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以传授提高学生运动技能为目的,教师讲解示范纠错,学生聆听观看练习,教学方法单一,形式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忽视了学生兴趣爱好及终身锻炼习惯的培养。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尤其是课外活动、课余训练和比赛的部分,教师更多地采取组织和引导的方法,帮助同学们对课内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补缺、巩固和提高,让同学们始终在一个相对宽松和绝对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五、结语

高校公体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拓展了体育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切实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可以让大学生所学习的体育锻炼知识和能力及时的内化和应用,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专项技能水平及体育参与兴趣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一体化模式是今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其健全了体育教学评价体制,激活了校园文化生活,并且课余体育健身的组织和实施又进一步巩固与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培养了广大学生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对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课外技能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小满课外班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我的“课外老师”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取经之路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