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南民居建筑材料与形式的生态性研究及启示——以宏村为例

2021-10-22常思懿周玉佳王冰心张瑶邵艳韩家亮

安徽建筑 2021年10期
关键词:皖南天井民居

常思懿,周玉佳,王冰心,张瑶,邵艳,韩家亮

(安徽科技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0 引言

在现代工业和建筑的高速发展过程中,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受到各种各样垃圾的严重侵蚀,全世界的人类面临着丧失良好居住环境的威胁。因此,建筑的生态性应该受到人们的重视,只有不断发掘建筑的生态性才能塑造良好和谐的自然,人,建筑三者之间的有机关系。皖南民居建筑群依山傍水,民居建材和建造体系使得建筑完美贴合自然生态系统,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皖南民居建筑群从选材到建造形式都蕴藏着天人合一,万物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中国建筑珍贵的历史遗迹,值得后人深刻研究和推敲。

1 生态性建筑与传统建筑

生态性建筑简称为ECO,是Ecobuild的缩写。生态性建筑最根本的原理和特点就是利用建筑技术手段,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从建筑材料和构造形式出发,打造良好的人类居住建筑环境,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建筑在使用的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在生态性建筑中,其室内气候条件适宜,生物气候调节能力较强,促使人、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具备良好的有机循环。

传统建筑指的是具备当地文化特征和形式,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长久保留供人使用的建筑。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中国跨越了多个气候带,从黄沙漫天的大漠到绿草碧水的草原,从江南水乡到陕西黄土,各地的传统建筑就是生态建筑的雏形,各地的传统建筑结合了当地自然生态,因地制宜,在材料、构造方式都能够形成独特的内部生态和居住环境,以迎合当地人的生活需求。皖南民居就是最典型的案例,民居采用传统的木构造作为结构体系,使用泥瓦作为外表皮的饰物,建筑就能达到冬暖夏凉。在夏日,虽然室外温度能够达到30℃以上,但是在室内仍然保持20℃左右,皖南民居不仅能够完美地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大大减少了在使用过程能源的消耗,减少建筑循环过程中垃圾的产生。皖南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值得后人的学习和借鉴。

2 皖南民居选址布局特征研究

2.1 “风水论”阴阳学说

在古人看来,风水能够直接影响到整个家族的运势,决定着人和家族的命运走向。在古时的《黄帝内经》中就谈及“夫宅者,乃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故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吉;若不安,好门族衰微。”皖南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深深地受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建造之前,风水勘察便是其首要任务。风水讲究相山勘水,山川河流的位置很重要,如果水流和山脉的位置不符合风水中所谈的理念就会对环境的人和建筑产生不好的影响。基于传统风水理论,居住建筑选址就应讲究“山水聚合,藏风得水”。宏村,一座极具皖南民居特点的古村落在选址上便是与周围山川河流形成了“负阴抱阳,山环面水”的村落风水格局。

图1 皖南景色

2.2 基于传统风水思想下的生态性研究

在皖南民居建筑群选址和布局中蕴含中国传统的哲学理论思想——天人合一,这一思想与现代“可持续发展观”“绿色生态”相互论证,在其内涵方面具备很强的相似性。在皖南民居选址和建筑的过程中讲究“山水聚合,藏风得水”,“负阴抱阳,山环面水”的村落风水格局也使得宏村具备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稳定的局部小气候。

3 皖南民居建筑材料的生态性研究

3.1 木材与铆接

因地制宜也是建筑生态性重要的一点。皖南地区地形多为山地环境,同时这里气候环境良好,湿度和温度都符合植物生长需求。因此,皖南传统建筑的构造主体便是以当地盛产的树木为主要材料,经过实地考察和查阅文献,其使用的木材具备防虫功效的香樟木,香樟木坚固耐用,经过百年的风雨,仍旧保持木材的稳定性。顺应木材料的特性,铆接构造能够良好地对材料进行连接,使得建筑整体抗震性大大提高。其次,铆接使得房屋的拆卸更加方便,木材也能够进行二次使用循环,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建筑垃圾可以忽略,符合生态建筑的特点,既保证经济的合理性又兼顾环保特性。

图2 木构架轴侧

3.2 粉墙外饰面

皖南宏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多雨,夏日日照时间长。为了防止墙体受潮使得木结构受损,同时防止日照过长,室内热环境差。宏村民居外墙都采用白色为主,灰色为辅的色彩基调进行装饰抹灰,起到反射阳光的作用,同时兼具美观的特点。皖南民居的粉墙黛瓦与周围自然环境完美融合,依山傍水,一幅动人的中国山水画呈现给世人面前,宁静悠远,美轮美奂。

4 皖南民居构造形式的生态性研究

4.1 平面布局

皖南宏村建筑民居平面布局实用简单,点阵式布局,天井位于正房前侧,大门两边是耳房,厢房。厨房、柴棚、储藏室等辅助用房以正房为中心,东西北三个方位排放,根据建筑场地的大小进行适宜的布局。辅助用房围绕着正房布置,形成了良好的保温隔热层,将正房与室外热环境进行有效隔离,保证了人们在正房居住的舒适性。

图3 剖轴侧图

4.2 立面设计

皖南民居建筑外立面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小家的封闭性,外立面统一白墙,灰底作为映衬,屋顶以青瓦为辅作,简洁大方。外墙基本不开窗,即使开窗,窗户面积也比较小。皖南地区夏季闷热潮湿,天井承担主要通风换气功能。外立面开窗面积小正是人们对于防晒,隔热有意识的考虑,能够很大程度减少外表面的传热系数,热损失降到最小。皖南民居合理的立面设计体现了建筑的生态性,不仅美观,最重要的是节约资源,适合人的居住。

4.3 外围结构

具备良好生态性的建筑外围护结构必然是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室内舒适的热环境。皖南民居建筑外围护结构分为三层,空斗墙形式,墙厚300mm,前后两层均是采用烧制的小砖堆砌建成,中间做空用泥土杂物混合填充,不仅可以节约材料还能达到保温的功效。同时,在贴墙的木构架柱子之间,使用木板做成内墙用来分割空间。皖南民居使用砖、木头和空气层三种材质和厚度组成墙体,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保温隔热的功能,同时,内部的空气层白天储存热量,夏季夜晚空气层内部热量上升从山墙的气窗排出。皖南民居围护结构的做法符合现代建筑热工学中的保温和节能设计,在当今,其生态性仍然显著。

图4 结构图

4.4 天井

皖南民居东西横长,为了避免夏季长时间的暴晒,四周都是由高高的墙体封闭,那么建筑体系中的采光,通风便存在问题,天井便是由此而生。天井是皖南民居构造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承担着整个建筑体系绝大部分的通风和采光功效。大门和东西北三面房屋的屋顶围成一个矩形的内部庭院,是宅舍的中心以及有机生成点。

天井的长度与正屋的开间尺寸相同,宽度则与周围厢房进深相同。在实地考察中,发现有的天井尺寸只有4m长,1.5m宽,除去周围挑出的屋檐,真正与室外相连的只有很狭小的面积。虽然尺寸小,天井的作用却是重中之重,起到内部空间采光,通风,防晒,活动和屋顶排水的作用,意义重大。在炎炎夏日,能够最大程度减少阳光的暴晒,使得内部空间阴凉,营造一个舒适的热环境,兼顾通风、采光的功能。

其次,天井周围房间挑出的屋檐倾斜向下,形成四个向天井内部倾斜的内坡。流经屋檐冲刷而下的雨水,淅淅沥沥沿着屋檐流落到天井庭院,这便是安徽著名的徽商思想“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古人都把雨水当做是上天的礼物与馈赠,雨水可以冲刷空间内部污秽,同时雨水也可以被人们采集烧水饮茶。这种传统人与自然高度统一的思想在皖南民居建筑形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使得人能在其建筑中生活舒适并能与自然产生一种联系和互动,和谐共生。

图5 马头墙

4.5 马头墙

皖南民居都是木传统构架的建筑,建筑防火是至关重要的。皖南民居大多是建筑群,两户人家之间间隔很窄,仅有一个巷道的宽度,为了防止火势的蔓延,人们往往将建筑之间的山墙建得十分高。山墙上方为了美观呈现阶梯式造型,在阶梯的尽头都会挑出瓦片,侧面来看形状酷似马头,因此被人们称为“马头墙”。马头墙在结构上能够与其建筑主体的坡屋顶相匹配,同时在功能上,夏日可以防止长时间的日晒,冬季可以抵御寒风,保证室内温度。其次,马头墙在其建筑艺术表现。层次上更加突出,高低错落的马头墙与远处的高山群相互映衬,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展现在眼前。这种建筑艺术与周围自然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更是凸显出建筑的生态性。

5 皖南民居生态性对现代建筑的启示

皖南建筑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璀璨夺目的明珠,构造之妙,材料之巧,细节之多,艺术之美都在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是传统生态建筑的典范。现代建筑师从皖南民居的建造中可以吸取其优点并运用到现代建筑建设中去。皖南人民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生态资源,充分地因地制宜打造出舒适安全兼具艺术文化的居住空间,同时兼顾建筑的经济合理性,在整个建筑的生命周期中,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垃圾产生。皖南民居中所体现的建筑技术是中国传统的,是符合地域性的,而不是去模仿照搬他人,遗存的建筑构造模式,是几百年来皖南人民不断摸索不断钻研结合当地生态以及传统思想理念去营造的富有人文和生态理念的成果,是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财富。

这些技术是现代建筑师们应该去不断学习和深造的,只有掌握了原有的技术才能在此基础上面去设计出符合当代人需求的现代建筑。掌握建筑的生态性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这项技术是能够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证人们的生活需求,适应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最大程度地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这项技术应该是被大规模地在当代城市或者是乡村建设中推广,应用建筑项目当地的材料去应对当地的自然气候营造出适合人们居住的良好的生态建筑是整个世界建筑发展的重中之重。

6 结语

皖南民居在建筑构造形式和材料的使用上都符合生态建筑的特征,随着现代工业社会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迫害,皖南民居的生态性更是值得人们去学习和研究。但是这些古建筑也不是没有缺点的,现代建筑师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地域性和地域文化区塑造新的建筑,同时对传统建筑进行保护,发扬和传承中华文化和传统技术。

猜你喜欢

皖南天井民居
张 勤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学校的天井
一定要留个天井
一定要留个天井
到皖南
雨天
黄山石潭现唯美壮观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