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居社区评价及建设思考——以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2021-10-22张韧柘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108

安徽建筑 2021年10期
关键词:福州市宜居城区

张韧柘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108)

居住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进宜居社区建设,是增进人民福祉、切实改善和发展民生、提高城乡居民居住水平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推进宜居社区建设,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福州市组织编制“福州宜居社区建设导则及实施计划”。本文福州宜居社区建设为研究对象,基于宜居社区概念、评价指标及建设内容,分析福州市中心城区社区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宜居社区建设思路和建设内容,结合典型社区宜居改造示范——于山社区建设导引,总结经验,为宜居社区建设行动提供理论指导。

1 宜居社区

1.1 宜居社区概念

社区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结成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地域生活共同体。我国城市地区一般以街道所辖的行政区域作为社区。社区由若干个居住小区组成。

宜居社区是宜居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集中体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是自然环境良好、经济持续繁荣、生活安全稳定、服务设施便捷、尺度舒适宜人、居民认同感与参与度高,复合“居住-工作-生活-交往”等功能的社区生态系统。

1.2 宜居社区建设规模

1.2.1 人口规模

2018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中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中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即以居民步行五分钟可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为原则划分的居住区范围,其人口规模为0.5~1.2万人,住户1500~4000户 ;《福建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中大社区人口规模0.8~1.2万人,结合福州市多数社区为3000户左右,确定宜居社区人口规模为8000~12000人,约2500~3500户。

1.2.2 用地规模

宜居社区用地规模方面,以人口规模进行推算,社区人口按1万人进行估算,结合福州现有社区的实际情况,多为多层类、高层一类,多层社区取值15m²/人,高层社区取值20m²/人,计算得用地规模为15~20hm²。

1.2.3 居民生活尺度

适宜的生活尺度,不仅可以提高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满足人们的互动沟通和生活便利性,对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居民交往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借鉴邻里单元理论,以300~500m为平均半径,五分钟生活圈内布置公共服务设施。

1.3 宜居社区评价指标

宜居不仅指适宜居住,还包括适宜就业、出行及教育、医疗、文化资源充足等内容。关于宜居社区的评价,国内外学者从社区功能、交通便利、健康生态等不同维度进行探讨。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宜居社区评价体系相关文献的阅读,借鉴我国宜居城市和城市宜居社区评价指标,考虑福州市的实际情况,结合福州市宜居社区特征、专家意见和SPSS预试,得到福州中心城区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项一级指标、27项二级指标和36项三级指标。按照总得分95分及以上宜居,85~95分(含85分)较为宜居,75~85(含75分)基本宜居,75分以下不宜居四个等级进行社区的宜居程度评价。

1.4 宜居社区建设内容

参照国内宜居社区建设内容,如《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2016年)规划、建设指引分为五个方面:住宅、就业、出行、社区服务、公共空间。重庆《宜居社区建设标准》(2019年)中提出对居住空间、社区空间、社区安全、社区交通、社区配套设施、社区环境、社区归属感及社区管理七方面建设内容。结合实践,福州市主城区宜居社区建设内容包括社区空间、社区配套设施、社区交通、社区环境、社区安全、社区管理与维护六个方面建设内容。

2 福州市中心城区社区现状分析

2.1 福州市中心城区社区基本情况

福州市中心城区现有283个社区,其中鼓楼区和台江区已实现社区管理全覆盖,其他城区为社区、村委管理,部分还未实现“村改居”。根据各城区(组团)社区人口、用地统计分析,大部分社区人口基本为0.8~0.9万人之间,社区人口密 度 1.72 万 人/km²、平 均 面 积48.63hm²。

2.2 福州市中心城区社区调查分析

通过会议座谈、发放评分表进行满意度测评、社会问卷、重点走访等方式,对福州市中心城区社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依据宜居社区评分表中的分数进行等级划分(宜居:95分以上含95分,较宜居:85~95分含85分,基本宜居:75~85分含85分,不宜居:75分以下)其中被评为:“宜居”的数量有56个社区,“较为宜居”的96个社区,“基本宜居”的88个社区,“不宜居”的共有43个社区。其中鼓楼“宜居”比例最高为40.58%,台江21.15%,仓山22.54%,晋安1.33%,马尾没有“宜居”社区;“不宜居”社区中鼓楼区没有“不宜居”社区,台江26.92%,仓山28.17%,晋安9.33%,马尾22.22%,由此可见近几年的社区建设过程中鼓楼台江在社区建设的力度和成效较大,社区居民的满意度较高,相比之下,马尾在社区建设则较为薄弱,成效不大,“宜居”和“不宜居”的社区比例都最低。

3 福州市中心城区宜居社区建设思路

3.1 社区整合

对现状社区进行整合,包括边界和人口用地规模,一是以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基本单元边界作为规划社区边界,使社区规划管理单元边界与行政社区的辖区界线、合理的公共设施服务半径及土地利用的内在关联性,应保证功能相对完整,有明确的四至及围合界线(如快速路、主次干道、湖泊沟渠等)。二是通过合并、调整、拆分重组三种模式,使人口规模控制在0.8-1.2万人范围之内。按照整合思路与整合模式,本次共规划社区542处,其中新建社区259处,其余为在现状社区的基础上进行合并、调整与拆分。

3.2 分类提升

一是结合现状,将社区分为新建型、保留型、混合型三种社区,对不同社区采取不同措施。如现状社区,尤其老旧社区,重点以现状各个老旧小区为切入点,以提升为主要手段,包括老旧小区增加电梯、空调滴水管、屋顶水箱、“口袋公园”等设施。二是对社区空间、社区配套设施、社区交通、社区环境、社区安全、社区管理与维护六个方面提升项目,结合现状社区空间方面的评分结果,对整合后的社区提出规划指引措施,分为保留完善、一般提升、重点提升三种类型,进而确定社区提升项目(下图)。

福州市中心城区社区整合规划图

4 典型社区宜居改造示范——于山社区建设导引

4.1 社区现状

于山社区以老旧社区为主,建筑年代从1975年至2017年,所辖小区较多处于无物业管理状态,存在住宅建筑密度大、居住面积小、自然采光换气较差,社区公共绿地较少、社区健身设施及步道缺乏、缺少公共停车位和物业管理等需要提升等主要问题,是福州宜居社区改造提升的实际建设的模板项目。

4.2 社区建设导引

提出建设文化型社区目标,结合于山-乌山-南门示范片区的整体改造,重点关注社区文化建设和景观风貌提升,并从社区空间、社区配套设施、社区交通、社区安全、社区环境、社区管护六大方面进行社区整体改造,着重补齐社区内交通不畅、监控设施和消防设施的短板,并塑造同于山风貌区历史相契合的文化特色。针对旧屋区,严重老化的建筑应实施旧屋改造,重建住宅等措施。按照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布局,完善社区公共绿地、增加社区健身设施及步道、增加社区公共停车场,增强物业管理。

5 结语

目前,全国尚未建立统一的宜居社区国家标准,需各地方依据地方特色进行规范化探索,福州宜居城市建设颇具成效。在与公众生活关系最紧密的社区尺度,制定导则标准,有计划地推进宜居社区建设,将进一步推进福州从社区到城市各尺度的人居环境再创新高,全面提升福州的公众获得感。

猜你喜欢

福州市宜居城区
霍州市冯南垣村 宜居家园展新颜
新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奇妙的梨子提琴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教育,是一种成全——福州市宁化小学“成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以生为本:互动中落实高效讲评——以“2018年福州市质检卷”为例
最宜居的多元文化之城——多伦多
聚焦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南宁市建设现代宜居宜商城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