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太平河生态治理规划设计

2021-10-22屈有来宋康康李勇伟王思瑞

安徽建筑 2021年10期
关键词:导流围堰绿道

屈有来,宋康康,李勇伟,王思瑞

(中电建路桥集团西北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

1 引言

河道生态治理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河流的自我修复能力,把河流自然属性和美学价值充分融入工程设计方案,使设计施工方案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维护河道的生态平衡。保障当前城市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点,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的关键。在“绿色城市”建设中,不仅仅要重视增加绿化面积的数量,更要重视增强绿地的生态作用,实现具有人文特色绿化生态网络的途径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西安太平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要作为城市生态圈建设的典范,其生态治理规划设计是治理效果得到保障的首要前提。

图1 项目位置图

2 区位分析

太平河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中部,是皂河的一级支流。自高新区市政箱涵出水口起至入皂河口止,主要接纳西高新二次创业区域及河道沿途经过的长安区斗门街道办和王寺街道办、西安市雁塔区和未央区、咸阳秦都区沿途的雨污水排放。经流长安区、未央区,于经济开发区西站桥上游1088m处汇入皂河,总长度约为24.92km。

2.1 改线段

西咸新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和咸阳市建成区之间,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其中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的要求与本次设计息息相关。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以渭河为纽带,以渭北帝陵带和周秦汉都城遗址带为两带,以正阳大道、沣泾大道、红光大道、秦汉大道为四轴,以空港新城、沣东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泾河新城为五组团”的结构。

图2 改线段区位分析图

太平河处于沣东新城组团中,它是西咸新区渭河南岸城市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位置周边分布了住宅区、商业规划以及国际体育场等人流量相对较高的功能空间,在满足不同人群对公共景观的需求上,以人为本兼顾生态,通过植物组团、漫步道等将景观空间分隔,为不同年龄段人群提供日常需求的功能空间是这一分区的主要景观功能。

2.2 沣东中央生态公园段

沣东中央生态公园段在地理位置上处于沣东新城中心,比邻大西安创新发展轴线,纵跨沣东新城三大核心板块,周边密集分布住宅区及商务发展区,且在建设用地上具有优势,所以提出将科源北路奥诚车城—阿房宫立交沣明路段打造成为“沣东中央生态公园”。

中央生态公园是以城市或地区中心为基址建造的公园,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休闲需求,提供休息、游览、锻炼等功能之外,更是具有地标性质的公园,举办各种文化、展览、集会等活动的场所。将模仿地域性自然生境来建构环境,以保护或营建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自我演替能力的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运用生态学借鉴自然植被的结构和过程进行公园绿地设计、建设和管理,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

规划总面积159.3km²。太平河纵穿沣东新城腹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周边有密集的住宅区、重点发展的科技贸易区、古建遗址保护区,旅游景区等。太平河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必将成为沣东新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会是一条串联未来城市发展的“生命蓝线、生态绿线”。

中央生态公园段起于科源北路与绕城高速交汇点,止于阿房宫立交沣明路段,全长4km,总面积约93万m²,景观面积约68万m²,水域面积约28万m²。

3 设计理念

3.1 设计目标

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河道生态环境,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筑”现代都市生态长廊”,创造“水、林、城”于一体的特色风景线。

3.2 设计原则

特色绿道与中心绿道直接相连,承接中心绿道功能,为各城市功能组团提供重要的绿色出行、文化活动、景观观赏以及城市形象展示作用。

结合《西安绿道规划设计导则》,滨水游憩、山塬风光、郊野田园、人文景观、公园休闲、城市活力六类绿道分类,结合西咸新区实际特点,从功能上将绿道划分为生活型、展示型、生态型以及服务型四类。其中太平河绿道为生态型绿道。

3.3 设计思考

在进行设计时,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问题来进行思考引领。

①如意湖作为河道中心的核心位置,应该如何可持续地开发,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最大化。

②如意湖作为整个城市公园的绿肺和城市名片,应该以怎样的面貌亮相于世。

③如何在营造城市绿色休闲中心的同时,打造沣东新城的城市名片。

图3 沣东中央生态公园段区位分析图

4 导流设计

在非汛期进行导流,设计导流流量为10m³/s。施工时利用原河道进行导流,采用修建明渠贯通上下游河道的方式。因拆迁等原因施工度过汛期,围堰形式另行考虑。

导流围堰设计原则:

①不允许水流漫顶;

②不发生危害性变形;

③堰体和堰顶稳定可靠;

④不产生有害裂缝;

⑤能抵挡上游过水冲刷,雨水冲刷和冰冻破坏等作用。

改线段导流围堰共六处,分两期,一期导流贯通1#围堰上游河道至2#围堰下游河道和3#围堰上游河道至4#围堰下游河道,其中上游段导流明渠长385m,下游段导流明渠长587m,施工明渠底宽4m,边坡坡比1:2。改线段施工完成后拆除一期围堰的1#和4#围堰,新建二期围堰用改线段的太平河进行导流。导流围堰高度5m,顶宽3m,坡比1:2,围堰面层材料采用砂袋,迎水坡铺设复合土工膜防渗。

图4 客源分析图(1)

图5 客源分析图(2)

绿地段在绿地北区左半幅已建成新河道河床底板上建C20混凝土围堰,混凝土围堰部分已建河道临时挡墙相接,利用已完成左半幅河道为导流明渠进行导流(明渠最小底宽10m)。新建混凝土围堰高1.2m,厚0.5m,墙踵位置厚0.3m~0.5m。

5 景观设计

5.1 客群分析

园区周边密集的住宅区属于主要人流来向,开发的商业区易于吸引人群属于次级人流来向,且位于城市主要交通干道绕城高速旁,人流量大。客群多样不受周边用地影响。

5.2 主题概念

主题概念

5.2.1 生态线

为契合场地隽秀柔美的形态特征,整体形态采用曲线元素。塑造可亲可近的生态岸线,提取“绿肺”的形态特征,将生态绿岛的景观概念在方案中体现。在绿道的沿途我们加入了景观小节点,能为我们整个河道增添生机,并成为人们游览的打卡圣地。

图6 “能呼吸的河道景观”

5.2.2 文化线

在地理位置上处于沣东新城中心,比邻西安国际体育场,将亚洲杯足球文化元素在园区内得以呈现。

图7 亚洲杯足球文化元素的融入

5.3 功能定位

5.3.1 城市生活性

①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

②市民的精神文明和科研教育传播场所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休闲需求,提供以观景、展示互动、休憩、聚会、娱乐、运动健身等功能为主的景观场地,集核心性、聚集性、观赏性、自然性、功能性于一身的地标性质的公园,举办各种文化、展览、集会等活动的场所。为周围居民提供了很好的社会文化活动场所,如歌唱、建设、交谊等在城市公园中的开展,不仅陶冶了市民的情操,提高了市民的整体素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大众文化。

5.3.2 城市功能性

①生态建设

通过前期的生态公园建设,为城市提供绿色发展功能,形成良好的生态格局,为城市发展做好扎实环境基础和社会品牌力。

②社会品质

公园的不但优化了城市的总体布局,同时提升城市品质,为市民提供新的生活活动方式,增强城市凝聚力。

③经济影响

为市民提供新的生活活动方式,增强城市凝聚力。作为城市的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的多元经济为沿线土地业态提供增值的空间;品牌性的旅游机遇为本地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

5.4 植物配置

5.4.1 植物理念

通过景观植物的艺术搭配与不完整的植物生态系统,通过大自然的自我再生能力,创造河道绿色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5.4.2 配置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

6 结语

西安太平河生态治理设计满足了可续发展的要求,充分展现了太平河自然属性和其美学价值,为西安的生态建设图留下一笔重墨。

猜你喜欢

导流围堰绿道
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分析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探析水利工程围堰施工技术的要点
混凝土运输及导流在水利工程中的要点分析
水利施工中的导流和混凝土运输技术问题探讨
某水电站扩建工程尾水围堰设计
“同时双向多头导流器”的设计与应用
板桩围堰施工计算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