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案例研究

2021-10-21巢杨希

学习与科普 2021年26期
关键词:案例研究小学美术

巢杨希

摘要: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四大学习领域之一,其内容的学习覆盖苏教版美术大部分课程,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基于此,本文从以下的内容进行阐述,希望能对小学美术的学习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美术;造型表现;案例研究

引言

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科学定位课程目标,所以在“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造型技能方面的培养,更使学生在学习中对美术产生足够的热爱和探究欲,通过造型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

一、研究的目标、方式方法及有关实施过程

(一)研究目标

通过对“造型表现”课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增进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发展,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

针对校园内三升四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的方式确定研究方法。

2.案例分析法

对苏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课题中的相关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探究课题研究度效果,保证课题研究的准确度。

(三)实施过程

1.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

基础技能是任务开展的第一步,该过程主要是学习美学的相关理论、适合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的书籍,为后期阶段的实践工作打好基础。

2.不同材料、类型转换产生不同效果

在本阶段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将教师所教学的内容进行动手实践,通过对比的方式,寻找相关的答案,并认识、了解相关的美术语言,在实践中要主动的对工具的使用进行学习和掌握,通过多种不同的展示方式,将学生见到、想到的事物展现出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具有足够的兴趣。

3.实施阶段增强案例的研究

在探究中首先确定需要研究的年级,从中挑选一个班级进行案例研究,未被挑选到的班级采用平时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比较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相关内容研究。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以选择使用多种不同的案例进行实践研究,找到提升小学生“造型表现”能力的途径。

4.归整资料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研究,将相关的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二、研究的成效成果分析

通过有关的分析和实践发现,要想提升学生的造型表现力,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从课时层面为学生的创造条件

美术课程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课程,其相比于语数外的学习时间是相对较少的,由于该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因而,将一周原本分散的两节美术课合在一起,这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和思考流出更充裕的时间,使学生可以静下心来,捋清楚学习的思绪,更好的完成对欣赏的评述,这也是教师更好的发现学生在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的方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这一方式的教学受到家长和学校的广泛赞扬。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条件,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造型表现力提升。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其很多的色彩和灵感都来源于生活。要想使学生的作品内容更丰富,具有现代感,就需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积极贴近生活进行创作,这种方式的创作能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将相关素材融入生活中。

举例说明,在四年级上册《车(一)》的学习中,教师通过vr技术三维立体为学生展现很多具有现代感的汽车,其次,也为学生展示很多运用绘画表现出来的车,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教师展示的车与生活中你所观察到的车之间有什么不同,通过在自己的观察和教师的展示,将你所想象的车绘画出来。学生通过观察和借鉴,使自己的作品更具有生活感,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三)给予学生更多感悟作品的机会

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及阅历的限制,使学生的知识学习经验缺乏,因而,为拓展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眼界,增长更多的知识,需要为学生的学习创建更多感悟优秀作品的机会,帮助小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作品的基础语言表达。在对作品的鉴赏中,我们认为将作品放到课堂中鉴赏,学生通过观察别人的作品能提升自身的造型表现力。

(四)注重学生的写生训练

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教师在引导学生写生时使学生深入大自然,通过细致的观察体会生活的多姿多彩。在《会说话的手(一)》中,学生需要观察自己和别人的手,现场对手进行写生,训练线条的粗细、疏密变化对美术作品的影响效果。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对学生积极鼓励,使学生忠于自己的感受,不断展示自己眼中的事物,使学生做出的作品更具有个性化的色彩。

(五)加强教师课堂中的示范作用

美术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在视觉方面,不仅需要学生仔细的观察,还需要学生善于理解,灵活掌握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对小学生的美术课堂进行研究发现,学生往往存在教师讲了很多内容,学生总是一知半解的情况,而教师通过示范的方式,能使学生快速的理解相关内容,起到了“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效果,这种方式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助于学生的造型表现力提升。

(六)促进教师自身水平提升

在小学美术的课堂学习中,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能促进学生的精力集中,使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教师也通过学生在学习中反映的情况,不断的进行总结、反思和深入的分析研究。不断改善自身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从客观层面分析,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也更为突出。

结束语

总而言之,开展“造型表现”教学要注重对小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爱,重视小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不断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和学习状况,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和实施,逐步完善教学中存在的各种缺陷,提升小学生教学所具有的实效性,实现小学生发展中的综合素质提升,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何亚妮.小学美术”造型·表现”课教学案例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0):213-214.

[2]陈蕊.小学“造型·表现”课教学案例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7):222-222.

[3]朱雯.情境教学在小学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实践应用[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4]孙长红.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造型·表现』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3):153,155.

[5]洪丹喬雨.案例教学在“造型·表现”中的应用——以长沙市城区小学为例[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20.

猜你喜欢

案例研究小学美术
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案例研究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器材“一物多用”的案例研究
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