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方法探究

2021-10-21白旭宁

中国新通信 2021年17期
关键词:网络环境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摘要】    在网络环境下,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十分依赖网络技术,此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方式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论文从如何设置网络时代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选择与融入路径,课程思政建设对高职教师的要求等方面,探讨思政元素融入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法这一问题。

【关键词】    网络环境    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一、网络环境下如何设置高职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

在新时期环境下,网络技术成为高校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效支撑,各个高校也是积极进行网络校园的建设。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首先要做好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设置。如何科学设置思政目标?思政目标设置应该遵循哪些政策依据和标准?互联网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带来了什么影响,需要教师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这些都是高职专业教师必须明白和掌握的。如果教师对此认识不清、没有清晰的思路,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工作便无法入手,效果也无从谈起。

第一,以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制度为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结合互联网技术的思维,将其作为制定课程思政目标的根本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广大教师要按照“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的要求,结合互联网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深入学习掌握其精神实质,转变思想观念,以政治家的胸怀、教育家的情怀,在平凡的岗位上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争做“四有好老师”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第二,密切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专业课程的特点及教学内容,以专业培养方向为基本依据确定课程思政目标。要借助互联网的特征,将一些网络思政案例融入教学中,特别要在学科渗透、创新创业方面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有助于增强学生科学精神、科技素质、人格养成、责任担当的思政元素、育人素材。

第三,在互联网时代,思政教育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立足学生技能培养、就业创业的需要,把与专业岗位相关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职业规范、工匠精神、职业习惯、工艺流程、责任意识等作为挖掘、提炼思政元素的肥沃土壤。结合网络信息化教育教学内容,在精心设计、巧妙融通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意识、有计划地融入教学各环节,达到教书与育人的完美有机结合。

第四,在互联网的思维下,在课程思政中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站在课程的高度、学生的角度,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构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和学习生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方法,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积极面对和化解人生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第五,结合教师自身及他人的成长轨迹,以及现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做好教学经验的总结、反思,善于用榜样的力量、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他们自我净化、自我提高。

二、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选择与融入方法

教育部有关文件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修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这五个方面明确了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改建设除了落实以上五方面的内容外,还要结合学校特点及专业属性,选择思政元素的内容及具体融入路径。下面,结合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探讨交流专业课程中思政育人元素的选择及融入方法。

2.1结合专业群建设和通识课教学,拓展学科知识的内涵与外延,挖掘培养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思政元素

在网络信息时代,建设专业群的目的是为了强化综合素质和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性。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要强化专业基础课、公共课教学,着重培养职业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知识、技能。例如,针对教育类专业群,可以在互联网的思维下,在学前教育、早期教育、艺术设计三个专业中,加强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师范生技能、普通话、音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着重培养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针对会计、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财经类专业群,加强诚信观念、廉洁意识教育,让学生做到遵纪守法、不做假帐。针对建筑工程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造价、市政管理等建筑类专业群,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理念、艺术灵感。针对酒店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空中乘务等服务类专业群,主要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团队观念及宽泛的知识。针对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汽车维修、智能焊接等智能制造类专业群,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及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针对能源类专业群,主要培养学生工程知识、生态环保观念、创新意识、吃苦精神等。针对计算机、物联网、大数据等数据网络信息类专业群,主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计算机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再学习能力。针对体育系运动训练专业,主要培养学生自我认知、终身学习、健全人格、人际交往沟通、组织管理、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在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思政课、劳动教育、军事训练、安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史”、创新创业等通识课教学中,深入挖掘中国元素、中国智慧、文化品位、家国情怀、理性品质、道德情操、时代精神、政治认同、价值追求等有教育意义的思政元素和智力要素,并将其与南梁精神、建黨精神有机触入课程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之中,在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完善健全人格方面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2.2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特点,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政元素

随着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发展,高职思政教育要注重方法和效率,依据教育部颁布的高职专业教学标准、行业企业制定的职业标准、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深度挖掘专业领域知识点、能力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过程。一是结合专业素质和技能要求,深入挖掘学科中各概念的内涵,拓宽外延,在树立学生的科学观,学会做事方面下功夫。如认识论、方法论方面,培养求真务实、勤奋、钻研、诚信、进取意识。二是结合学科发展史、大师成长道路、个人经历等拓展教材内容,用讲故事、比较的方式将思政教育渗透到教学中。三是在真实的生产实习环境中开展理实一体、项目化、情景式、虚拟仿真、分组赛训、互动激励教学。

2.3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聚焦网络文化、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挖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潜能的思政元素和素材

互联网时代,使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更多了,针对目前高职毕业生中存在的职业素养不高、责任心不够强、纪律观念松懈、斤斤计较、狂妄自大、频繁跳槽等问题,学校要将企业的标准、规范、服务理念、管理制度等融入校园文化。通过建立产教联盟、产业学院、引企入校、开设订单班等方式,拓宽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协同培养机制。要结合高职生就业、升学及未来发展需求,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政策、心理健康、劳动观念、求职技巧、法律法规教育。教学中要注意线上与线下教学结合,师生沟通交流的有效性,在面对面咨询、网络深度探讨、角色体验、情感模拟、就业招聘、岗前培训中,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德育、体验式思考,实现理性认知与价值观念认同。

2.4适应互联网时代教育发展趋势,强化育人意识和数据思维,创新教学方法,精心编写并落实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计划

在互联网的带动下,课程思政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的一项创新和挑战。所有教师都要高度重视,通过学习、思考、培训、探索,提高胜任课程思政的能力。为了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教师要撰写课程授课计划和教程教学设计方案,特别是要依靠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运用好微信、微博、贴吧等社交新媒体,提升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亲和力。教师要围绕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引入多媒体、慕课等新技术,做好教案设计,精心组织教学实施并安排好课后训练任务,让学生养成反思和处理困难及问题的习惯。特别要结合正反面教材,引导学生分析热点、难点问题,提高是非判断能力和创新思维。结合“三教”改革,做好专题讲稿、活页式教材编写,用好典型案例,方便学生学习掌握。

三、高职课程思政建设对专业课教师的特殊要求

在互联网时代,课程思政的核心是道德价值的引领,这是因为很多学生通过互联网的影响思想开始多元化。课程思政教学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专业课教师除了精通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该具备综合素养,要有哲学的思考、历史的底蕴、文学的表达、心理的体验、社会的广泛实践。全体教师除了贯彻落实做到“六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外,在立德树人方面还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3.1带着思想感情走进教室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肩负的责任和课程思政的意义与价值。要热爱职教事业,热爱每一个学生,热爱自己所从教的课程,这样才能有上好课、育新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教学工作平凡枯燥,特别是面对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生,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厌倦情绪和懈怠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始终牢记教书育人初心,正确对待教学中的苦与乐,每天带着饱满的感情、满腔激情走进教室、走上讲台,以良好的心态做好课程思政工作。

3.2带着人格修养走近学生

“師者,人之模范也”。塑造灵魂的人,首先要有高尚的灵魂。教师要结合互联网的作用,加强师德师风修养,对得起“师道尊严”的称谓,自觉树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充分发挥言传身教、良好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让自己的言谈举止成为活的教材,让课堂上的行为示范成为最美的语言,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3.3带着方法技能走进课堂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最忌讳照本宣科、满堂灌。教师要强化学习研究,用心钻研教材,掌握学情,不断丰富更新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新颖生动的课堂。要运用交流讨论、混合式、启发式、项目化、案例、任务驱动、实践体验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要在教学中融入互联网的内容,利用社会实践活动、信息化平台、典型案例等载体,提高教学实际效果。让学生多些互动交流,在思想碰撞、自省自悟中理性地接受思想熏陶。如果教师能够通过精湛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参与感、获得感和创造性,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目标也就实现了。

参  考  文  献

[1]何丽丽,目标贯通与融合:高职专业群“课程思政”改革路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年第29期

[2]李勇,职业素养培养如何融入高职专业技能教学,红网,2018-10-12

[3]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导论,职业教育信息化课题组,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第1版

[4]徐伶俐,5G技术背景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策略——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职业教育(评论版)》2021年第9期

[5]刘园园,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思政管理创新策略的探究,《中国新通信》2021,23(07)

本文为2021年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实现路径研究”(课题立项号2021B-563)阶段性研究成果)

白旭宁(1968.02),男,汉族,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及思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网络环境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