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t-PA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用药剂量分析

2021-10-21徐影王晓杰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小剂量溶栓脑梗死

徐影,王晓杰

(1.抚顺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抚顺 113004;2.抚顺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抚顺 113000)

脑梗塞是最常见的中风型临床疾病,及时有效治疗脑梗急性发作期间的梗塞与预后密切相关。急性脑梗死的治疗重点为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供,促进脑血管神经功能的恢复。目前,以时间窗为指导的早期溶栓是临床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1]。有研究报道[2],治疗急性脑梗死一般采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但是在急性脑梗死时间窗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和UK静脉溶栓可达到相似的治疗效果,并且rt-PA 可进一步降低脑出血风险,相对比UK 更为安全。为此,本研究主要探讨rt-PA 静脉溶栓的时机和剂量,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 年1 月—2021 年1 月在该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4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脑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3];②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②不配合该次研究或者中途退出的患者;③存在精神障碍患者;④孕妇或者妊娠期患者;⑤肝肾功能障碍者。按照剂量的不同分为小剂量组(70 例)和标准剂量组(70 例)。小剂量组男性38 例,女性32 例;体重46~65 kg,平均体重(55.21±0.35)kg;年龄52—82 岁,平均年龄(66.22±1.31)岁;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病43 例、颈内动脉系统发病27 例;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评 分13~16 分,平 均GCS 评 分(14.36±0.24)分;既往高血压病20 例,冠心病18 例,糖尿病7 例,心房纤颤史8 例,吸烟史23 例,饮酒史20 例。标准剂量组男性36 例,女性34 例;体重45 ~66 kg,平均体重(55.23±0.31)kg;年龄51—83 岁,平均年龄(66.21±1.29)岁;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病44 例、颈内动脉系统发病26 例;GCS 评分13 ~17 分,平均GCS 评分(14.35±0.26)分;既往高血压病21 例,冠心病17 例,糖尿病6 例,心房纤颤史9 例,吸烟史24 例,饮酒史21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Co.KG,注册证号S20160054,规格:20 mg/支)静脉溶栓治疗。小剂量组按照患者体重0.6 mg/kg 提供药物,使用剂量≤60 mg。标准剂量组按照患者体重0.9 mg/kg 提供药物,使用剂量≤90 mg。将两组患者总剂量的15%在1 min 内完成静脉注射,剩余的rt-PA 药剂混合250 ml 的生理盐水以90 ml/h 的速度进行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1 h。连续用药1 周,1个疗程为3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NIHSS 评分、MRS 评分、并发症发生率。①临床治疗效果:显效为NIHSS 评分减少大于40%;有效为NIHSS 评分减少16%~40%;无效为分数值增高或者NIHSS 评分减少小于16%;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3]。②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缺损程度,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病情越严重[4]。③采用改良的Rankin(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情况,MRS 0~2分为预后较好,3~6 分为预后不好[5]。④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鼻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和脑水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标准剂量组总有效率高于小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NIHSS 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30、60、90 d NIHSS 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NIHSS 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NIHS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30 d 治疗60 d 治疗90 d标准剂量组 70 23.16±4.92 11.34±4.75 10.13±2.64 8.03±0.74小剂量组 70 22.44±5.75 10.31±4.39 9.62±2.13 7.82±0.83 t值 0.796 1.332 1.258 1.580 P值 0.427 0.185 0.211 0.116

2.3 两组MRS 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24 h、3 个月MRS 0~2 分、MRS 3~6分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MRS 评分比较[n(%)]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标准剂量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3.1 rt-PA 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死的中应用效果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根据缺血、缺氧、坏死部位的不同可表现为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按发病机制可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梗死,其中脑血栓的形成是最常见的一种。目前静脉溶栓因疗效显著、操作简便逐渐得到临床认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溶栓药物也在不断更替,rt-PA 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一种静脉溶栓药物,也是目前唯一获得循证医学支持并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药物[6,7]。本研究结果显示,标准剂量组总有效率高于小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剂量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小剂量组(P<0.05),说明采用小剂量rt-PA 药剂进行静脉溶栓,可以使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

3.2 rt-PA 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缺损程度和预后的影响

辛佳等[8]研究中表明,金纳多注射液联合rt-PA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抑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刘文娟等[9]研究指出,糖尿病史、入院时NIHSS 评分、收缩压、空腹血糖及发病至溶栓时间是影响AIS 早期rt-PA 静脉溶栓疗效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应对这些高危因素予以准确识别及有效干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30、60、90 d NIHSS 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 h、3 个月MRS 0~2 分、MRS 3~6 分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标准剂量与小剂量均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缺损程度,且可改善患者预后,考虑原因为rt-PA 静脉溶栓剂是一种选择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其药物成分能与患者体内血栓表面的纤维蛋白相结合,从而使患者体内血栓所结合的纤溶酶被转化,进而达到溶解血栓的目的[10];同时,其使患者缺血半暗带中的缺血脑细胞得到救治,从而减小患者神经元系统的损伤,进而缩小脑梗死的发病面积[11]。

3.3 总结与不足

综上所述,小剂量与标准剂量rt-PA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相近,均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缺损程度及预后,但小剂量rt-PA 药剂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但本研究中没有对不同剂量的rt-PA 静脉溶栓患者进行随访,远期疗效并不是很明确,在未来会加深远期疗效的研究,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小剂量溶栓脑梗死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