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阿奇霉素临床用药合理性调查研究

2021-10-21方思晓王一博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阿奇霉素儿科

方思晓,王一博

(1.沈阳市儿童医院药剂科,辽宁 沈阳 110000;2.朝阳市中心医院药材科,辽宁 朝阳 122000)

阿奇霉素是红霉素的大环内酯衍生物,作为儿童最常用的抗菌药物之一,处方率为4%~14%[1]。阿奇霉素是通过干扰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来阻止细菌生长,其与细菌核糖体的50S 亚单位结合,从而抑制mRNA 的翻译,可用于治疗或预防某些细菌感染,如引起中耳感染、链球菌性咽喉炎、肺炎、伤寒、支气管炎和鼻窦炎的细菌[2]。近年来,阿奇霉素已广泛用于预防免疫系统较弱的幼儿细菌感染[3]。本研究结合该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月儿科200 例使用阿奇霉素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儿科阿奇霉素的应用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描述研究,选择我院2019 年1月—2020 年1 月儿科200 例使用阿奇霉素的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20 例、女80 例;年龄5 个月—13 岁,平均年龄(4.42±2.06)岁,其中0—1 岁90 例、1—3 岁62 例、3—6 岁24 例、6—13 岁24 例。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统计我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儿科200 例使用阿奇霉素的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患儿使用阿奇霉素的用法用量、联合用药、使用频率。同时,通过查询相关的文献资料,从给药剂量、给药方法、溶媒选择、配伍四个方面分析阿奇霉素临床用药合理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和(%)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疾病分布情况

200 例使用阿奇霉素药物的患儿,主要疾病类型为急性中耳炎50 例(25.00%)、急性感染性腹泻35 例(17.50%)、社区获得性肺炎20 例(10.00%)、百日咳42例(21.00%)、急性扁桃体炎45 例(22.50%)、闭塞性细支气管炎8 例(4.00%)。

2.2 病原学检查情况

2.2.1 样本来源

200 例使用阿奇霉素患儿中有187 例进行了病原学检查,送检率为93.50%,其中血液样本80 例(42.78%)、痰液样本45 例(24.06%)、尿液或大便样本62 例(33.16%)。

2.2.2 病原菌分布情况

187 例样本中阳性病原菌150 例(80.21%)、阴性病原菌37 例(19.79%)。检出的病原菌前3 位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痰液中的检出率最高,见表1;150 例阳性病原菌中有120 例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均对阿奇霉素敏感。

表1 150 例阳性病原菌分布情况(n)

2.3 阿奇霉素用药情况

200 例患儿均进行了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用药浓度为1.0~2.0 mg/ml;仅使用阿奇霉素药物的患儿共79 例(39.50%),联合1 种其他抗菌药物的患儿为84 例(42.00%),联合2 种其他抗菌药物的患儿为32例(16.00%),联合3 种其他抗菌药物的患儿为5 例(2.50%)。

2.4 阿奇霉素用药合理性分析

200 例患儿中,存在不合理用药者30 例,其主要原因为给药剂量不当,见表2。

表2 阿奇霉素用药不合理的原因(n,%)

2.5 阿奇霉素用药不良反应分析

200 例患儿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共75 例,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肝功能损伤、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全身心损害、神经系统,见表3。

表3 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情况(n,%)

2.6 不同年龄段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200 例患儿中以0—1 岁年龄段患儿不良反应数量最多,其次为1—3 岁年龄段,见表4。

表4 各年龄段不良反应病例数汇总(n,%)

3 讨论

3.1 阿奇霉素的作用机制及动力学特点

临床上,阿奇霉素主要用于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嗜肺军团菌、肺炎链球菌、需氧革兰氏阳性菌、弯曲菌、淋病双球菌所致的严重感染[4]。阿奇霉素是一种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对多种细菌和分枝杆菌感染有效,其通过多种机制减少病毒的体外复制,包括鼻病毒、甲型流感、寨卡病毒、埃博拉病毒、肠道病毒等[5]。阿奇霉素还具有抗炎特性,包括抑制IL-1β、IL-2、TNF 和GM-CSF。此外,阿奇霉素可通过抑制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雷帕霉素活性的哺乳动物靶点和NF 来抑制T 细胞κB激活[6]。

3.2 我院儿科阿奇霉素用药情况

本研究中200 例使用阿奇霉素药物的患儿,主要疾病类型为急性中耳炎50 例(25.00%)、急性感染性腹泻35 例(17.50%)、社区获得性肺炎20 例(10.00%)、百日咳42 例(21.00%)、急性扁桃体炎45 例(22.50%)、闭塞性细支气管炎8 例(4.00%)。其中有187 例进行了病原学检查,以血液样本为主;阳性病原菌150 例,病原菌前3 位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150 例阳性病原菌中,120 例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均对阿奇霉素敏感。本研究中存在不合理用药30 例,主要以给药剂量不当为主,占比40.00%,分析原因为阿奇霉素半衰期为12~24 h,只需每日给药1 次就可达到有效治疗浓度,给药次数过多容易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毒副作用相应增加;其次给药剂量过大,则血药浓度过高,不良反应相应增加,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200 例患儿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共75例,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肝功能损伤、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全身心损害、神经系统,考虑原因为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率较高主要是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生理机能尚不成熟,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以及排泄,刺激肝脏等重要器官,容易引发不良反应。上述结果与李萍等[7]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需要规范化管理阿奇霉素,从而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其用药的安全性及合理性。

此外,本研究结果发现,200 例患儿中仅使用阿奇霉素的患儿共79 例,联合1 种其他抗菌药物的患儿共84 例,联合2 种其他抗菌药物的患儿共32 例,联合3 种其他抗菌药物的患儿共5 例,阿奇霉素联合其他抗菌药物用药可扩大抗药菌群,从而达到快速治疗的目的,因此当患儿严重感染时,医务人员为了能够使患儿病情早日好转,减少患儿的疼痛和家属的精神、经济负担,一般会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用药。但有研究发现[8],联合用药可增加肾毒性,对患儿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性。200 例患儿中以0—1岁年龄段患儿不良反应数量最多,其次为1—3 岁年龄段,分析原因可能为阿奇霉素通过肝脏和肾脏来代谢,婴幼儿因机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更易受到影响。

3.3 儿科阿奇霉素规范性管理建议

本研究中发现阿奇霉素联合用药率高,一方面表现为在没有进行病原学检查的情况下联合用药,另一方面为单独使用阿奇霉素可以起到应有疗效的情况下联合用药,这样不但不能增加应有的疗效,而且还会增加患儿的肾毒性,可能对患儿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医务人员应该本着谨慎的态度,认真分析患儿的病情,根据疾病特点合理使用药物[9]。此外,医院应该加大对于儿科阿奇霉素用药的监督。儿科患儿是特殊人群,在使用阿奇霉素时应该加大对医务人员开具处方正确性的监督力度,应特别注意给药剂量、给药方法、溶媒选择、合理配伍等。

综上所述,该院儿科使用阿奇霉素时存在较多的不合理性,出现此现象的原因一方面与医务人员本身对于病情的用药情况有关,另一方面医院监管力度不到位。针对上述问题,该院应该加大对于医务人员的定期培训,增加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其业务能力,使医务人员在开具处方时重点注意用法用量、合理配伍、用法用量等方面。增加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阳性送检率,通过病原学检查的结果作为疾病治疗的依据,加强对阿奇霉素使用的规范性管理,对其适应证、不良反应加强监督措施,提高儿科用药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阿奇霉素儿科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阿奇霉素辅助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阿奇,出发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服阿奇霉素两个“不必”
核糖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