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古玉器修复和保养工作的思考

2021-10-20陶冶

东方收藏 2021年10期
关键词:修复保养思考

摘要:我国玉器发展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代表和象征之一,记录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体现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轨迹。古玉器是各级博物馆藏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为精美和吸引参观者的重要文物藏品类型之一。由于古玉器多数为出土文物,受地下埋藏环境影响,很多精品在出土时就已经缺损和断裂,需要经过文物修复专业人员的修复,才能以精美绝伦的形象呈现在公众面前。笔者结合博物馆工作实际,对古玉器藏品的修复和保养工作展开思考,希望对古玉器的保护和利用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古玉器;修复;保养;思考

我国的玉石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重要的玉石產地之一。我国玉石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当时人类对玉石的价值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只是出于审美需求,认为玉石本身比石头要美丽,因此,在打制石器的过程中,会自发地选择精美的玉石作为加工材料。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我国古代社会加工和使用过二十余种玉石材料,比如石英类、水晶类、绿松石和独山玉等。可以说,玉石来源于石头,是一种特殊的石材,玉器来源于石器,在学术界也是公认的观点。

据考古资料显示,我国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就曾发现水晶材料的器物,代表着我国人类社会古玉器发展史的开端。在后来的考古发现中,全国各地的旧石器及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上,也先后发现大量古玉材质的打制或磨制器物。而古玉器的修复和保养技术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作为一门专业技艺才被逐渐认可和重视,起初的古玉器修复和保养只是一种自发的行为,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系统修复和保养的技术体系。

古玉器的修复技术体现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古玉器修复和保养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考古和文博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古玉器修复和保养技术也日臻完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江苏徐州博物馆曾成功修复国宝级文物——金缕玉衣,该玉衣于1995年出土,与当年出土的汉兵马俑等珍贵文物,同时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金缕玉衣出土时由于盗墓者的破坏,玉衣片已经残缺不全,修复的难度很大。2000年,徐州博物馆专门成立修复工作组,历时一年多,终于使这件国宝级古玉文物恢复了历史原貌,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一、古玉器修复和保养的一般操作规程

玉石是矿石中相对稀缺的资源,富含锰、钛、镁、锌、铁、钾等多种微量元素。由于质地和产地的不同,我国的玉石也分为多个种类,比如水玉、遗玉、佩玉、香玉、软玉等,最为著名的有新疆的和田玉、河南的独山玉,辽宁的岫岩玉、陕西的蓝田玉,被业内称为“四大名玉”。自旧石器时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古玉器的制作工艺水平不断提升,器物类型多种多样,包括生活器、装饰器、实用器、礼器等。由于玉器的材质硬度低,较为脆弱,因此,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会经常发生玉器磕碰、断裂和受损等问题,因此,古玉器修复和保养技术也应运而生。

古玉器的修复和保养是一项专业性强的文物保护技术,目前,我国文博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技术体系。古玉器由于长期埋藏在地下,受到环境的侵蚀,出土时会发生残缺、破碎等问题,因此,专业技术人员会结合器物的保存状况,分别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梳理,采用修整、连缀、补配或改器型等方式进行修复和保养。随着我国考古工作和文博事业的发展,古玉器的修复和保养工作越来越受到行内的重视。古玉器修复的基本类别主要包括修整、修补或改制等方面。古玉器的修整或修补主要指对受损或局部残缺的情况,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门修补、粘连或镶嵌,使古玉器恢复本来面貌的过程。古玉器的修复可从其实用价值和审美需要进行定位和选择,根据古玉器原有的工艺特色、受损面确定修复的利用价值。从实际情况看,古玉器的受损一般有断裂和缺损两个情况,断裂就是古玉器分成了两个或多个部分,可以通过粘连和拼接恢复原貌。缺损则是古玉器局部的缺失,需要结合原有形制特点进行修补或者改制为其他相对较小的器型。

古玉器修补的典型案例有很多,比如修复中的连缀修复工艺,适合于玉器断裂后的修复,在器物断裂处两侧钻孔,通过连接材料将断裂部分连接在一起,恢复玉器原来的形制。例如在对西汉南越国的凤纹牌形玉佩的修复过程中,采用了连缀修复的方式,采用金、银、铜等贵重金属对器物的断口进行连接,属于“金镶玉”的修复方式,使器物将金和玉结合在一起,增强了器物修复后的稳定性和美观性。其他修复案例,又如西汉末年王莽传国玉玺、湖北随州战国曾侯乙墓玉珩等珍贵文物,都通过了贵金属连缀的修复技术完成。对于古玉器修复过程中遇到残缺不全的情况,需要修复人员结合原有古玉器的材质,制定科学的修复方案,对残缺部分进行完整修复。例如,2007年淮北市博物馆曾修复汉代铜镂玉衣,这件高1.88米的铜镂玉衣出土时只有700余块铜镂玉衣片,残缺不全,经过修复专家的研究,完全修复需要2480块玉片,因此,博物馆修复人员专门设计了修复图纸,按照原有玉衣片材质,耗时一个多月,将这套铜镂玉衣完整地修复完毕,顺利在博物馆展出。

由于古代玉石原料较为珍贵,因此人们对受损古玉器一般不会丢弃,往往会采用二次改造的办法加以继续利用,改做其他器型。古玉器的改制相对修复的工艺要复杂,往往是因为古玉器的受损程度比较严重,采取修复的方法已经很难完成,因此,需要对古玉器进行改制。古玉器改制后的器型不拘一格,受到古玉器材料限制以及修复人员的技术和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一般说来,古玉器的改制主要按照“大改小”“残缺改完整”“旧形制改新形制”的基本规程。例如江苏涟水县三里墩西汉墓玉熏炉,虽出土于西汉墓,但从形制和特点来看,并不是西汉时期的器物,年代要明显早于墓葬年代,根据考古人员研究,该玉器为墓主人生前的藏品,由西周时期的礼器改制而成,这也说明古玉器的改制技术和历史发展的悠久。

我们也要认识到,古玉器的改制有其弊端,在改制过程中,玉器原有的形制、纹饰很难保持不变,后期改制的工艺水平也制约了改制的效果和器物的价值。因此,真正成功意义上的改制,应依托古玉器原有的风貌和装饰,进行最小程度的改制,尽量保持和传承玉器的独特风格和特色,才能使后人欣赏到古玉器最初质朴和美观的风格。

二、古玉器藏品的日常保养方法和基本要求

众所众知,玉石具有收藏、观赏和养生的多方面功能,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比如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曾记载“玉石可除中热,解烦懑,疏血脉,养五脏,滋毛发”等多方面功效。同时,玉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纯洁、高尚的含义,玉器除了佩戴、把玩外,还可以修身养性,让人身心宁静。对于博物馆的古玉器藏品而言,由于收藏和展示的需要,因此,要加强对古玉器藏品的日常维护和保护工作,这是各级博物馆日常展陈工作的重要一环。古玉器有自身的特点,不同于陶瓷器、青铜器、书画等文物藏品,要充分结合器物的新旧、材质、工艺等状况,采取科学合理的保养方法。博物馆工作人员应具备专门的古玉器保养知识,使玉器藏品保持良好状态,避免其品质和价值的损害。结合博物馆工作实践,古玉器的日常保养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古玉器要防止磕碰。由于古玉器材料相对脆弱,容易发生碎裂,有时表层发生的裂纹很难用肉眼观察到,有的古玉器在出土时已经存在表层的裂纹问题,在博物馆展陈过程中,由于人为操作的不当,造成古玉器藏品的二次损害。二是要保持古玉器表面的洁净。古玉器表面要注意及时去除灰尘和污渍,可以用温水进行清洁,防止用刺激性的化学制剂,也可以采用现代较为先进的超声波清洗技术进行保养。三是注意古玉器的日常存放,每一件古玉器藏品应专门配备储存的盒子或包装,避免灰尘的影响和意外碰撞。其他保养事项,还包括注意光线、温度和湿度的有效控制,配置恒温恒湿设备等。

三、古玉器修复和保养技术的现代科技应用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日新月异,古玉器的修复和保养作为文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步借助高科技手段,提升修复和保养的效果及质量。利用高科技设备对古玉器的材料和分子结构进行分析与检测,对古玉器内部的保存状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可以有效提升古玉器修复工作的针对性,避免二次损害。比如,采用非接触式电子扫描设备,对古玉器进行信息数据分析,通过检测电磁场变化和玉石成分数据,实现对古玉器材质的扫描分析,为修复和保养工作提供分析支持。还可利用CT扫描技术,获得古玉器内部密度的三维分布信息,形成三维成像信息,根据图像信息可以看到古玉器的内部结构,包括密度、裂隙,以确定后期修复工作是否需要进行修补、填充或黏合。后期修复工作中,需要对古玉器纹饰进行雕刻的,借助超声波玉石雕刻机,可以有效提升精准度和修复的稳定性,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对出土的表面污物较多的古玉器,利用水和酒精难以去除污垢的,可以用超声波清洗设备进行深层去除处理等。由此可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设备和手段,可以大大提升古玉器后期修复和保养的工作效率及质量。

四、古玉器的收藏和市场价值分析

古玉是一种相对稀缺的文物资源,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也是古玩市场的收藏热点之一。玉石起初是皇权和财富的象征,只有皇室贵族等尊贵的人群才能使用和佩戴,直到今日成为重要的文物艺术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根据古玉器的时间定义,往往以新中国成立为划分标准,新中国成立前的玉器可以纳入古玉器的范畴。古玉器从时间段上又可以划分为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至明清民国等历史时期。古玉器从最初的打制工艺到后来纹饰更加丰富和讲究,体现了各个历史时代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信息与特点。古玉器的内容和题材包括符号、文字、人物、山水、故事等多种刻画和表现手法,有的粗犷而简洁,有的古朴且典雅,通过古玉器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状况。

古玉器深受收藏市场的青睐,除了文物保护法规定的出土古玉器不得随意买卖外,其他收藏市场流通和合法交易的古玉器也十分火爆。当然,受到古玉器投资潜力的利益驱使,目前古玉器收藏市场上的仿品较多,仿制工艺更加专业和成熟,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一般人很难辨别其真伪,因此,需要消费者学会辨别真伪,防止因购买到赝品或者使用新玉冒充的古玉而造成经济损失。高古玉的仿制都是利用价值很低的玉料来以次充好,它们自身并没有什么特别高的价值,但是经过各种手段制作之后来蒙骗广大收藏爱好者。

五、加强古玉器修复和保养的专业人才培训

人才资源是首要的战略资源,目前,我国各级文博机构中也面临着古玉器修复人才短缺的问题,也是制约文博事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加强古玉器修复人才的培养和人才引进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要加强对博物馆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通过邀请国内知名的文物修复专家及学者进行授课和培训,传授古玉器修复和保养的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系统地学习玉石器鉴定和修复的相关规程,提升培训效果。联合国内高校和文博机构,鼓励和推动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业的文物修复团队,积极开展重点古玉器修复课题的研究和攻关。各级博物馆也要加强古玉器修复需要各类工作设备和设施的建设,改善文物修复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待遇,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充分利用和引进国际国内先进技术,研发新的修复材料和技术,积极探索效果更佳的修复保护技术方法。

六、结语

古玉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也是各级文博机构重要的藏品来源,传承和保护好古玉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文博机构要结合古玉器藏品的特点和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修复和保养机制,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保护和传承好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确保文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新秦.博物馆古玉器修复与复制保养[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7,(04):53-55.

2.宋焕斌.宝石学导论[M].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

3.古方.中国出土玉器全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中国社科院.玉器起源探索:兴隆窪文化玉器研究及图录[M].北京: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2007.

5.王榮,吴在君.中国玉器的古代修复工艺研究:以出土玉器为例[J].东南文化,2015,(03):11-23.

作者简介:

陶冶,工作单位:无锡博物院,职称:文博馆员,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古陶瓷、玉器、青铜、杂项的鉴赏与研究

猜你喜欢

修复保养思考
浅谈变频器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某电厂系统调试阶段设备维护管理及建议
现代道桥工程出现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探析及修复对策分析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自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
水稻插秧机维修保养的技巧探究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快速修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