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2021-10-20何仲春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阿替普醒脑溶栓

董 海,何仲春,刘 磊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都 6105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主要由血栓堵塞脑血管所致,患者颅内血流不畅,且供血不足,进而导致其神经功能受损。此类疾病占全部脑卒中的75%,在中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致残率及致死率逐年上升,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已成为我国成年人群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有研究[1]提出,早发现、早治疗,合理预防疾病再次发作,有效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减少神经功能损害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点。目前临床上较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静脉溶栓,但治疗后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脑水肿、神经功能损伤等症状。为减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皮的损害程度,缓解其脑水肿及神经细胞损伤情况,本研究采取联合用药措施,旨在分析采取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7年4月到2019年4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发病到接受治疗时间<4.5 h;2)经头颅CT及核磁共振检查后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3)临床资料完整并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诊断标准[2];4)符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适应证。排除标准:1)精神意识障碍及过敏体质;2)自身机体及其他系统存在严重疾病;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禁忌证者;4)无法配合本研究且临床资料不完整者。采取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试验组男32例,女30例,年龄48~72(58.59±2.27)岁;对照组男33例,女29例,年龄29~73(58.61±2.31)岁。两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纳入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根据病情需要给予降颅压,脱水,营养支持,脑细胞保护剂,维持电、水解质平衡等治疗措施。对照组给予0.9 mg/kg阿替普酶(批准文号:S20160054/S20160055,20 mg/50 mg ;生产企业: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静脉溶栓治疗,1 min内静脉推注总剂量的1/10,剩余剂量于1 h内采用微量注射泵给予静脉均速泵入,用药后24 h内均禁止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及抗凝药物,24 h后复查,颅脑CT无出血者启动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治疗。试验组采用20 mL醒脑静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2020563;生产厂家: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经250 mL 0.9%生理盐水(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1021157;生产厂家: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稀释后静脉滴注, 1次/d;同时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用法与对照组相同。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1个疗程为7 d。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2周后分别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认知功能等进行统计分析。1)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对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价[3],总分42分,分数越低表明其改善情况越好。2)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对其认知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价[4],总分30分,分数越高表明其改善情况越好。3)治疗效果根据患者临床实际改善情况进行评价,临床患者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为显著疗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恢复,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为基本好转;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情况均未发生变化甚至加重则为完全无效。总有效率=(显著疗效+基本好转)/总例数×100%。4)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轻微头痛3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2检验;定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除特别说明外均设定为0.05。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及MoC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MoCA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oCA与NIHS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77%(60/62),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48%(5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n=6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23%(2/62),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9.35%(1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临床不良反应两组比较[n(%),n=62)]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临床发病率高,致残率及病死率相对较高,患者发病6 h如果能及时接受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脑部的血液循环,但如果超过6 h,随着时间不断延长,极易加重患者自身神经功能的损伤,因此及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情况[5]。在中医理论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被称为中风症状,多因忧思恼怒、嗜食肥味等多种因素所致,从而导致其气血失和、热毒、血瘀、脏腑阴阳失调而发病,主要治疗方向应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为基础。

醒脑静注射液主要由麝香、冰片、郁金、栀子等组成,其中郁金活血解郁、麝香通经络、栀子清热降压、冰片泻火散热。研究[6-7]显示,该药运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疗效明显。有研究[8-9]表明,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醒脑静注射液,能够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对其受损脑细胞进行修复。而阿替普酶为一种较强的纤维蛋白特异性溶栓制剂,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静脉溶栓的首选药物,其主要特点为半衰期长、特异性高,能够激活纤溶酶原,选择性与血栓表面纤维蛋白结合,从而对其局部的血栓进行溶解,有效抑制其血小板聚集[10-12]。阿替普酶无法在纤维蛋白含量较低的位置起到激活纤溶酶的功效,减少继发性出血的风险,因此远期效果并不理想。有研究[13-14]表明,阿替普酶可有效减少其侧支的循坏阻力,从而改善微循环,不断加大患者大脑动脉血流量。以上二种药物联合运用,可加强患者临床治疗的整体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采取联合治疗的试验组,其治疗后MoCA高于单一溶栓治疗的对照组;且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48%(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9.35%(P<0.05),表明联合用药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提升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醒脑静注射液与阿替普酶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该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认知功能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用药安全系数较高。

猜你喜欢

阿替普醒脑溶栓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机制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