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人”的遇见

2021-10-20李一栋

阅读(教学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育界读书人金庸

李一栋

我自认为远不够称作“读书人”,因为读书顶多算我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就像伴我多年的跑步或游泳,闲时每天都有,忙时隔三差五,读书也是如此。况且我不认为炫耀爱读书和炫富有何区别,也不敢苟同“享受阅读”一说。很多阅读过程其实是艰涩的,有时甚至需要一点“死磕”的精神,实在“磕”不动还得“放下”,待日后再“拿起”。

去年春,疫情影响了正常开学,居家期间我就用“死磕”的劲头读完了《四书》《张居正大传》《中国近代史》《毛泽东选集》等书籍。当然,也有享受阅读的时光。去年挚友送了我一套《金庸全集》,对于我這个生于80年代初的人来说,几十年来从未看过武侠小说,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疫情给时间按下暂停键,有了整块的时间可以随意支配,于是,我试着走进大侠金庸的世界。我先选了篇章最少的《雪山飞狐》读起来,哪知一发不可收拾,真是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后来又这样废寝忘食地读完了《射雕英雄传》,再后来,学校复学了,整块时间已变成“奢侈品”,于是只好终止了对金庸小说的阅读。两年来,这套书就摆放在客厅的书架上,我却没有勇气再去触碰,生怕再次陷入刀光剑影、恩爱情仇的动人故事中难以自拔。

另有两类书我是几乎不读的:“心灵鸡汤”类与达人速成类,虽说“书犹良药,可以医愚”,也只是“医愚”罢了,哪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啊!

阅读是教师成长第一条路。有了丰富的阅读,才会有丰富的思想来指导实践,形成反思,给“写”提供原材料。读教材,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很重要,但又不能止步于专业阅读。鲁迅曾说:“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教师要多读所谓“闲书”,积累通识性知识。有人把教师的境界分成七个层次:奴、徒、工、匠、师、家、圣。圣人,中国教育界几千年只出了个孔子,孟子也只能算是“亚圣”。作为教师,自然不能做“奴”,也不能老是做“徒”,不能满足于做“工”,要做“匠”和“师”,争取成为“家”。

记得杨九俊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最起码要有五十本名著打底;朱永新先生也曾“开”了个“保险公司”,担保普通教师十年后成为成功人士,条件是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两位教育界大师级的人物所讲的其实都是同一个道理吧。此刻,我倍感幸运的是,遇见《阅读》这份杂志,让我再一次想起了这番道理,也就再一次遇见了阅读。

(作者系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校长)

猜你喜欢

教育界读书人金庸
我是快乐读书人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金庸仙逝,全球华人追念全球华人追念
金庸:好为人徒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研究
树立高中生健康消费观研究
读书人
错别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