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赋能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策略

2021-10-18吕岩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

吕岩

摘 要 整本书阅读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加强整本书阅读是大纲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回归,聚焦游戏的特性与整本书阅读的契合点,关注阅读目标、营造阅读环境、设计游戏活动,采取趣味化的评价机制,对激发学生阅读动机、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 游戏赋能 整本书阅读 实施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加强整本书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融入游戏的元素及设计,小学生会流露出积极的情感表征,并沉浸在阅读的愉悦中,这对助力小学生整本书阅读具有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然而,现实中整本书阅读出现一些被动、无序、低效等现象。聚焦游戏的特性与整本书阅读的契合点,能够引导学生层层推进,确保持续深入地阅读。在获得阅读乐趣的同时,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开启智慧、启迪心灵、传承文明[1]。

一、直面困境,游戏靶向整本书阅读主旨

1.阅读工程“浩大”,游戏增强驱动力

整本书阅读不同于单篇短章,对小学生来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根据统编教材推荐的书目进行分析,书籍字数较多,阅读的周期相对较长,学生难以保持阅读热情;书中人物繁多、性格各异、角色错综复杂,学生难以厘清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多线推进、章节主题内涵丰富,学生难以理解写作意图……这一系列困境,极易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畏惧感、倦怠感。游戏可以保持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热情、增强阅读的动力。

2.阅读过程“枯燥”,游戏提升关注力

整本书阅读虽然在教材中拥有专栏“快乐读书吧”,但按大纲要求一个学期一个专题。受课时限制,教师相对重视“导读”和“展示”,一旦教学任务繁忙,教师往往将整本书教学“下放”成课外阅读,将阅读书目直接推荐给学生、家长。然而,家长缺乏共读意识,而且过于重视课内基础知识,整本书阅读就会呈浮华状态,流于形式。游戏可以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及有效的激励措施,引领学生独立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3.阅读思维“浅易”,游戏拓展思维力

整本书阅读需要学生在阅读中加强统筹思维,不断地建构、思考、再建构,通过深度剖析、厘清脉络,搭建出整本书阅读思维支架。但是,由于学生年龄特征、理解能力及阅读经历有限,加之缺少必要的整本书阅读规划、方法指导以及交流分享策略,无法解决阅读困惑,无从表达阅读见解,更难以对思维进行整体的建构。游戏可以通过搭建思维支架将整本书阅读引向深入,抛弃碎片化的阅读。

游戏符合儿童天性,它所带来的兴奋与刺激可以满足学生阅读情感与获胜心的需求,從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本书阅读任务中去。

二、游戏赋能,建构整本书阅读实施路径

1.“场”域布景,营造整本书阅读氛围

(1)环境“场”,一次美丽的相遇。富有童趣、充满吸引力的阅读环境“场”是引领小学生热爱阅读、走近书籍的第一步。小学低年级“快乐图书吧”推荐的书目《神笔马良》《七色花》《骑鹅旅行记》等多为童话系列。为了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可以将作品中的人物或动物的卡通形象绘制在校园墙壁、张贴在海报上,将阅读课的地点改在阅览室或是草地上,将童话作品摆放在楼道中、操场边,这一系列游戏的做法,会让学生产生更为惊喜并为之心动的感受,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都会感受到轻松愉悦、富有童趣的阅读氛围,愉快地享受、体验阅读的魅力。

(2)仪式“场”,一场神圣的期盼。中华文化注重“仪式感”,充满仪式感的“场”会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神圣和幸福。统编教材四年级推荐的阅读内容是“神话单元”,在阅读开始之前,学校举行隆重的“中外神话开读”仪式,学生装扮成神话作品中的人物参加活动,神话人物大聚会,每个班级围绕一本神话书进行场景布置,书架中摆放着关于中外神话的相关书籍,学生满怀着对书的向往和迷恋之情,郑重地从教师手中接过自我选择的一本神话书。这种期盼与充满仪式感的游戏“场”,使学生在神圣感与使命感中开启阅读,这不仅是对作者、作品的尊重,更是对知识的敬畏。

2.制定规则,形成整本书阅读长效机制

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的关键是持续、有效地阅读,通过游戏制定规则、契约可以引导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教师和学生在确保公平、公正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共同设计阅读规则,共同约定阅读一本书的时间,共同遵守评估阅读情况的标准,共同执行奖惩的条例规定等等,目的是督促学生履行规则、树立意识、制约自己的行为。《草房子》这部书是五年级的推荐书目,共约15万字,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高年级平均每分钟阅读速度应不少于300字,师生约定每天打卡阅读半小时,15天完成整本书的阅读,然后参加阅读知识冲浪游戏。游戏规定,按时完成阅读任务、通过游戏测试的学生可以和最喜爱的老师合影,退出游戏的学生要在班级中表演节目、朗读作品等。游戏的植入促进了学生阅读的进程,并在阅读中养成了遵守规则、树立契约的意识,这对于学生人格形成和素养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3.趣味阅读,引导整本书阅读目标达成

趣味性是游戏最主要的特征,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趣味阅读可以减缓整本书阅读坡度,降低阅读难度,既可满足学生爱玩的天性,又可提高阅读的效率,实现整本书阅读多角度探究文本意义、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科素养的现实意义及长远目标。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的《芦花鞋》选自小说《青铜葵花》,这部小说被作者曹文轩称为“苦难中的纯美大爱”。由于学生缺少对作品时代背景、人物生活环境的了解,难以读懂写作意图。依据小学生喜欢游戏活动、观看影视片、听故事的特征,将儿童剧《青铜葵花》视频推荐给学生,引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对作品产生感性的认知和理解。开展“每日一答”游戏,树立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寻找细节、深入作品、理解文意。围绕“苦难”与“快乐”以小组的形式讲述作品中的段落,卖芦花鞋为葵花攒钱照相、做冰项链帮助葵花表演节目、捉萤火虫为葵花照明写作业等一系列故事,使学生明白苦难总是与希望、善良、美好相伴而行,我们要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看到光明,而这正是作品真正想要表达的目标。这种情境化的游戏体验设置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引领学生挖掘作品内涵、分享阅读收获,学生的阅读表达与情感水平也在不断的交流碰撞中获得了升华。

4.巧搭支架,提升整本书阅读思维高度

整本书阅读对小学生来说难以达成整体关照,如果能采取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搭建支架梳理文章脉络,会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建构、发展与提升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比如阅读《八十天环游地球》这本书,可以通过绘制地图的形式把主人翁游历的地点标注出来,也可以采取制作时间轴的形式做简单的线状记录;可以通过树形图把在环游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困难罗列出来,也可以通过鱼骨图将克服困难的策略展示出来;可以通过绘制双重气泡图对文中主仆二人的性格特点进行对比,也可以采用桥型图对人物形象做简单的梳理……借助支架梳理故事情节、再现作者行文思路,使得整本书信息清晰可视、化繁为简,学生阅读绘制的过程就是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过程。

5.阅读自觉,养成整本书阅读行为习惯

游戏的性质就是寓教于乐,是整本书阅读的催化剂,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心态,愉快地享受阅读的乐趣并在体验中轻松地获取知识、习得方法。整本书阅读游戏环节的设计绝不只是为了游戏,而是通过游戏形式推进学生阅读、形成阅读自觉。统编教材高年级推荐的书目中《儒林外史》《茶馆》《昆虫记》等是相对艰深晦涩的作品,长时间处于无互动的学习会降低阅读的欲望,同时受阅读时间、阅读材料、阅读喜好等因素影响,学生也会对作品表现出阶段性的排斥。游戏的互动性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专注度。教师作为整本书阅读的引领者,在学生阅读出现困惑、迷茫、畏惧等情绪体验时,及时关注学生情感及游戏走向给予肯定和鼓励,不断调整游戏内容,把握好游戏的节奏、调节好学生的心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游戏任务中去,引领学生的阅读情感向纵深发展。通过游戏的形式增强师生、生生、书与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拥有了获得感和成就感。而学生一旦寻找到阅读的境界就会沿着良好的路径进发,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阅读自觉。

三、多维视角,游戏融入整本书阅读评价

目前,小学整本书阅读评价多是采取考试、检测等“以考促评”的评价模式,教师应该拓展视角科学建构,采取更为适合学生生长发展的、深受学生喜爱的游戏进行趣味评价。何捷指出:“不要太过操心学生‘能不能读‘会不會读,应更多关注学生‘在不在读。”[2]“在读”是评价机制的导向和核心。而这一过程需要借助游戏从内容、方式、主体上采取客观、科学、专业的引领,促使更多的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获得认同感和胜任感。

1.评价内容趣味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由此可见,阅读评价要借助游戏的趣味性,评价内容从试题考核到多元考核,包括文字、图表、视频、音频、数据等,还可以在游戏中对阅读速度、态度、理解等进行评价。让学生在多种评价中加强对整本书阅读的理解,学会评价自我、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形成自己的阅读评价标准,明确整本书阅读的真正意义和目的。

2.评价方式趣味化

吴欣歆教授认为:“整本书阅读的评价目的为判断、推进和内化,即判断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借助明确清晰的评价标准推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实现评价标准的内化,让学生带着明确的标准开启未来的阅读。”[3]针对评价目标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以游戏对赛的形式自由选择个人陈述、小组表演、团队汇报,比如用戏剧的方式演绎书中的内容、用沙龙的形式汇报阅读收获、用辩论赛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等等。还可以采取阅读积分制形式,根据阅读积分兑换喜爱的书籍,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方式对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推理、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评价。

3.评价主体趣味化

目前,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情况评价的主体,多数是教师、家长等成年人。成年人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虽然可以增强其对阅读的自信心,但是由于年龄悬殊,难以从游戏的角度对学生的阅读质量进行评价,从而缺少情感共鸣及同龄人之间的趣味性,评价的激励与自省作用并不高。阅读评价还应从主体的趣味性中考虑到学生自身和同龄人的感受,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实现主体趣味性的关照,满足自我发展的本能需求,使评价结果更为公平、公正、客观、有效。

整本书阅读中增加游戏元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的认知规律,赋予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权与主导权,促使学生的语言得到发展、思维得到启迪、阅读视野得到拓展,使学生逐步从快乐阅读到自主阅读,从而走向终身阅读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李怀远.小学读整本书教学实施方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3.

[2] 田玉娟.小学整本书阅读评价:现状、挑战及转变策略[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0(08):85-91.

[3] 吴欣歆.语文课程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7(05):22-26.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探讨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系中的实施策略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