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探索

2021-10-16包之明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职信息化专业

【摘 要】本文分析教育信息化2.0对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提出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完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成效;“互联网+”工学结合,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推进“三教”改革,教研相长推动教师教育与技术创新;搭建名师引领的教师教学团队,形成教师成长合力,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基于信息化平台与技术,开展教师学习行为分析、自我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2.0 中职学校教师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8-0075-03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明确了职业教育教师必须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2022年基本实现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教学方法,改革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等,提升教学质量。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通常包括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能力、教学能力、自身发展目标、反思意识等方面,按不同层面,可分为教师区域、教师教学团队、教师个体等层面。本文分析教育信息化2.0对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提出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一、教育信息化2.0对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教育信息化2.0推进产业升级,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教育信息化2.0是指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启智能时代教育。它要完成五大任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这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着社会的产业业态,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当前,伴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产业升级调整不断加快,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与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深度融合。2020年11月,笔者对50名广西中职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有76%的中职教师认为自己的信息化能力及专业技能亟须提升。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中职学校教师要解决技能与教育技术亟待更新、企业实践与教学任务冲突、培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自主学习与网络互助学习。

(二)教育信息化2.0推进教学改革,对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课程开发、教学评价与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2.0的最大特色与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而这一点对中职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产生了重大影响。如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环境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了深度融合及应用,国内大部分中职学校都开展了线上教学,积累了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如部分教师无法恰当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由于对学生学情监控、分析不到位,有时教学设计与组织不当,导致学生的学习成效低;尤其是部分学生自控能力较低,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提升教育技术运用能力,提升课程开发能力以及教学设计、组织、评价、管理等水平。

(三)教育信息化2.0将加深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融合,有助于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据近十年的文献调查,关于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以关注全体层面教师专业发展为主,缺乏对区域层面及教师个体层面专业发展的研究。教育信息化2.0的推进,将进一步加深“互联网+”教育的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融合,教师专业发展在全体层面、区域层面、个体层面都将得到有效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教師的角色变换影响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变化。教师将随着教育信息化与产业发展,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信息化技术、教育技术等,成为终身学习者。同时,教育信息化如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让教师减少烦琐或繁重的工作,有更多的时间及精力从事相对复杂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组织等工作。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学生的学习情境创设者、学习资源的开发者,以学生为主体,引领与评估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第二,基于“互联网+”的校企合作模式影响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变化。随着校企业合作多元化发展,网络平台、虚拟工厂(公司)、人工智能教育等技术广泛应用,促使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在教、学、研、产等领域进行远程合作,不仅能促进教师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也能使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空间、深度、维度发生变化。

第三,有利于校校合作,促进中职学校教师团队建设及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如今,“名师”仍是“稀缺”资源,不同区域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一,要促进区域教师共同发展,可依托现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教师实现跨区域、跨校开展合作与交流,形成教研业态环境,打破时空限制,发挥“名师”特长,推进教师团队建设,加快教师专业发展速度,促进区域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第四,人性化的“互联网+教师研修”,促进教师的素质提升。目前教师的培训仍存在不少问题:教师岗位需求或个人成长需求与培训或实践内容脱节;部分教师工作任务重或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无法外出参加培训;教师亟须加强自我管理,增强自主发展意识,以提升专业发展的成效,等等。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人工智能、大数据、 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与教育技术融合,促进互联网+教师研修,能有效支撑教师的专业发展,表现在:一是可以通过直播课、线上回播课、幕课、远程培训等平台的应用,有效地解决教师无法参加实地培训的难题,也有利于教师按需选择课程、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二是基于大数据采集、分析的人工智能学习管理、评价技术,采用记录存储及数据分析技术,跟踪、记录、收集、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行为数据,对数据变化过程进行监测,动态地分析教师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教师能力水平测试与评估,诊断阶段性教师专业发展的状态及成因,智能化地提出解决策略,为教师研修与成长的管理提供有效支撑。

二、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教育工作者可以围绕着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依据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解决措施,探索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一)完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成效

依据系统观、控制论、信息论的观点,应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加强管理,完善激励制度,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成效。一是建设教师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学校教师全面发展的统筹规划管理,推进教师成长发展长效制度及保障机制建设。依据学校的软硬件条件、教师专业发展基础情况等制订校级教师成长规划方案,切实贯彻实施,激励教师成长,将教师专业发展与绩效考核联系,关注教师的教学、科研、信息技术应用等能力的发展。二是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制订与推广“互联网+”远程培训及自主学习的保障机制,重视教师培训内容的制订与实施,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成效。

(二)用“互联网+”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使用数字技术创造性地培养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与专业知识与技能:一是使用虚拟现实、视线追踪、VR、人工智能等技术,解决部分教师企业顶岗实习难的问题,实现虚拟工作现场,使教师获得“仿真”的企业实践经验;二是教师不需要到企业实地调研,也能通过“互联网+”平台了解产业发展动态与技术革新;三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教师不出校门也能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技能研发,提升教师服务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的社会服务能力;四是校企双方可以共同就企业员工培训、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开发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企业骨干技术人员可以远程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指导青年教师专业技能,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三)推进“三教”改革,教研相长推动教师教育与技术创新

“三教”改革是指“教师、教法、教材”改革,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中职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其具体实施措施如下:一是依据教育信息化2.0背景及产业发展特点,校企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职业岗位考证、设置课程,以及制订课程标准、考核标准等,使教学改革达到可细化、可量化、有标准、能评估的要求。二是研究课程教学内容,把思政教育渗透到课程内容改革中,编写一体化的电子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凝练教学成果,再把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实现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三是基于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中职教师深入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教学,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学习,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四是评价改革。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支撑下,实施教学过程监测、学情分析、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等,开展教学过程评价,提升教师的教学评价改革与实施的能力。

(四)搭建名师引领的教师教学团队,形成教师成长合力,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依据教师团队建设理论及广西中职名师工作室(坊)的建设经验,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加强团队建设,形成教师成长合力,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是名师以榜样的力量引领教师团队成员的师德自我构建,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度、责任感、职业规划意识;二是教师通过“互联网+”技术,促使校企、校校间组建教师教学团队。教师教学团队由区域教育教学名师引领、企业工匠携手互助,开展线上线下教研与实践,实现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通过成员之间的协作与反思,解决教学问题,分享交流经验,内化知识,加快教师个体专业发展速度,实现名师引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整体发展。

(五)基于信息化平台与技术,开展教师学习行为分析、自我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不断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不少中职学校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平台建设与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一是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可通过智能化的教师管理平台,分析教师的专业发展行为,生成个性化学习方案,推送相关学习资源,科学有效地管理教师个体、全体层面的发展;二是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不断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教师可以依据自身情况及系统分析,加强自我管理能力,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时间,合理安排学习进度,促进教师自我反思,精准提升专业素养,向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乃至“名师”迈进。

三、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案例

由广西4家中职学校共12名教师组成的西江职师工作坊自2015年12月成立以来,形成了中职名师、教育导师、企业导师与青年教师搭建师徒制教师团队。参考坊员工作单位的教师发展规划,西江职师工作坊制订与实施了《工作坊管理制度》《教师成长规划》《工作坊年度建设方案》等管理及考核制度;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创建网络“工作室”平台,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区域教师远程教研活动,并围绕信息化教学创新,开展“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影响、带动、辐射更多的教师,培育了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学创新团队;以课题(项目)引领,凝练转化团队优质建设成果,提升了区域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所开发的教材及配套数字资源,获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认定,工作坊员的职称晋升率超60%,其中晋升正高职称教师2名,副高级讲师4名,获高级“双师”认证教师3名;坊员参加省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奖10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技能大赛获奖2项,省级获奖10多次。

教育信息化2.0的特点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的深度融合。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不再是独立个体发展,改变了被动地接受培训内容的传统模式。教师能充分意识个人主体发展地位,借助校内外优质学习资源及名师资源、企业资源、教师教学团队力量等,实现多元化的专业发展。通过实现“双师型”教师个体发展,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而推动“双师型”教师团队整体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鹏.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访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玛格丽特·尼斯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9(4).

[2]梁珺淇,石伟平.人工智能视域下技能人才需求的未来走向与职业教育的路径选择:基于OECD教育报告的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9(4).

[3]李栋.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特质的新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8(9).

[4]张学英,崔志莉,赵巍,等.人工智能下应对技能人才需求的职教师资培养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20(4).

[5]李茜,李高祥.信息化环境下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

[6]赵玉,陈志华.基于云计算的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10).

[7]唐瑗彬,石伟平.教育信息化2.0时代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现实需求、目标内容及实现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0(19).

[8]唐瑗彬,石伟平.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1).

[9]马丽彬.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及相关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注: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中职重点项目“信息化2.0背景下‘名师引领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 以广西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教师为例”(编号:GXZZJG2020A06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包之明(1973— ),女,广西桂平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正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應用专业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中职信息化专业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部分专业介绍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