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技工院校德育课堂深度教学探析

2021-10-16莫创才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德育课堂深度教学技工院校

【摘 要】本文针对技工院校德育课堂教学模式陈旧、教学停留在知识的表层、评价体系过于单一等问题,提出实施深度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以“学会理财和消費”教学为例,论述“依托情境,设问激趣—高度参与、合作探究—问题解决、实践创新—成果展示、迁移应用—评价”的实施步骤,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技工院校 德育课堂 深度教学 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8-0042-03

2016年9月,我国教育部公布了“三大领域、六种素养、十八个要点”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将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进一步细化。“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的“焦点”,技工院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成为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主要包含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关键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也就是说,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职业教育是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开始由培养符合各行各业标准的劳动者转向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随着人工智能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拥有高素质的问题解决者和终身学习者。因此,以人为本的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技工院校目前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技工院校德育课堂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模式陈旧。目前技工院校课堂大多还采用教师“一言堂”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过多地注重课堂知识的灌输,忽略理论联系实际,脱离实践生活开展教学。

第二,教学停留在知识的表层。教师过于强调背诵书本的概念和知识,忽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政治、文化等方面素养的培育,造成学生不愿思考,学生的深层动机没有被驱动,参与性、体验性不高;知识与学生自我无关联,难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同时,缺乏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

第三,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当前技工院校的德育课教学虽然多方呼吁要以多元评价为主,但在实际教学中,却依然是以作业和成绩作为学生综合评价的主要手段。这种方式只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非学生的素养体现。

二、深度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

“深度”是指触及事物本身的程度。深度教学,就是教师在准确把握课程本质和知识内核的基础上,旨在触动学生情感和思维深处,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理解和迁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种教学样态。学生会理解何时、何地、为何应用其所学的知识。当他们遇到新的类似的问题和情境时,他们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这些问题。

根据国内外教育学者的实践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具有高的元认知水平,他就能够更好地认识、运用和调控自己的认知,进而开展更有深度的学习。基于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和情景认知理论视域下,教师实施深度教学必须满足激发学生的深层动机、切身体验、深度理解、迁移应用这四个内在条件。以培养未来的学生为导向,教师和学生成了学习共同体。Lindadarling-hammond(2008)指出,下列几点是教授深度学习的关键:一是学生积极参与设计良好的、基于探究的、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的项目、问题解决和设计任务。这些真实世界的问题能使学生关注该学科的核心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二是教师要以学生先前知识和发展程度为基础,为教学提供脚手架,从而帮助学生系统地建构知识和技能。三是教师提供清晰的精读熟读标准和具体示例。四是学生通过多元评价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对照标准进行评估。五是小组合作,积极参与,相互交流和互动。六是学生的元认知技能得到发展,利用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相互促进。

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观察能力、反思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培养,在德育课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突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关爱等必备品格,增强公民的责任担当意识。而深度教学正是通过贴近生活和实际的项目式教学设计,以解决真正的任务为目标,引导和鼓励学生高度参与,积极合作探究,运用个人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系统思维和关键能力。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技工院校德育课深度教学的实施策略

在实施技工院校德育课深度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尝试采用“课题化学习”和“项目式学习”两种深度教学基本模型。以下以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出版的德育第二册《经济与政治常识》第一课《学会理财和消费》为例,论述如何才能达到深度教学。

本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了解市场的交换行为,货币的职能、演变,正确看待货币以及科学消费。通过制作如何制订一份合理的学生月消费方案这一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因此,笔者以提出疑问为起点,以搜集证据信息、分析推理为过程,以提出有说服力的解答为结果,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分析论证能力,以及质疑和反驳、接纳和尊重的核心能力。

(一)依托情境,设问激趣

生活化的情境,贴近生活的话题,能够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教师的循循诱导,能够引导学生洞察透过“金钱”来看背后的价值观、原理和规律,这样,有利于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自然地融入课堂之中。因此,笔者在《学会理财和消费》一课中以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话题导入:有人说“钱是万能的”,你认为呢?

学生一听好奇心马上得以激发:有钱可以让人有面子,有钱可以买豪车、豪宅,有钱还可以不用工作,有钱可以周游世界,有钱可以有爱情……

接着,笔者以社会上发生的“上海假名媛”事件视频提出带有争论性的问题:站在“假名媛”的角度,你怎么看待这种行为?站在你的角度,你怎么看待这种行为?你是如何看待“金錢”的?

问题调动了学生的思考:“我怎样从一个新的、不同的视角来看这个问题?”经过思考,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借此,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驱动性的任务:

“货币”是如何形成的呢?它在市场中有什么作用呢?它过去和将来的演变是如何的呢?作为一名技工院校的学生,怎样的消费才是合理的?请你和你的团队共同为学生制订一份合理的月消费方案,并结合教材和例子佐证你们的观点。

(二)高度参与,合作探究

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深层学习动机,获得自我效能感的建立,需要以“项目”为载体搭建学习共同体。集体大脑风暴的智慧,组员彼此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学习交流,也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途径。

为了让全体学员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头脑风暴,交流和评价彼此的想法,笔者把全班学生分成6个小组。为了促使小组组员高度参与,笔者指导了小组的组建,开展小组长培训和人员分工指导等工作。在学生明确了项目任务以后,马上引导他们开始讨论,提出项目任务,应该如何制订消费方案的大致内容,包含哪些方面,列出提纲,并进行组员的分工。如有的学生去搜寻数据和资料,有的学生记录,有的学生绘制草案,有的学生优化方案等。

(三)问题解决,实践创新

深度教学的意义在于“深度”,学生如何透过问题的表象看到问题的本质,这就需要学生在教师布置的任务和问题中直击本质。而学生通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反思能力。

例如,小组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思考多个方面的问题:“怎样分析这个任务才能更好地完成方案?”“是否需要查找数据来佐证?”“怎么把这个任务分成几个子任务?”“我了解了什么和我不了解什么?”“我可以问我的同伴些什么问题?”当组内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时,和同伴就会产生认知偏差,这就会让他学会和别人相互合作与依存,学习一起共同解决问题。他们会设想出不同的方案,同时也会质疑:“用什么数据来支持这个方案才比较有力?”“如果每月消费2000元,将对我们的家庭造成哪些影响呢?”他们学着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多种假设的可行性,不断地进行反馈、优化,直至他们满意为止。

(四)成果展示,迁移应用

德育课堂中如何体现核心素养的阶段性培养?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成果和多种手段来呈现。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同时也为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提供依据。

由于学生成果的多元化,有的用思维导图展示,有的用PPT展示,有的录制成视频片段……所以小组代表发布的结果也是多元化的。每个小组都对自己的成果展示充满了热情和信心,同时也对其他组的成果充满了好奇、欢愉和惊讶。

另外,有些小组还通过写QQ说说、制作视频发布在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的方式来分享他们的成果,获取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支持。

(五)评价(小组评、同伴评、自评、教师评)

为了检验学生在课堂中是否已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能否达到核心素养的培养标准,对学生的评价也必须是多元化的。采取的检验方式主要有自评、小组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主要是针对学生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的高阶思维、关键能力、品性等进行评价,具体表现见表1。

教学是一项启发性的活动,通过评估和检验,学生获得了简洁的、精确的、概括性的反馈。这比教师给出一份书面测试题或者口头表扬等反馈要更有效。学生透过项目的参与、投入,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能够对学习有更深的思考,这更有利于建立他们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和信心,让学习真正地发生,从而爱上学习。

四、反思

第一,小组建设问题。因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在分配小组人员、组建小组时,需要考虑每个组员的兴趣、爱好、优劣势等,并且进行一段时间的小组组建和指导训练,小组才能达到高效合作的状态,所以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第二,问题情境设置问题。在深度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感兴趣、高度参与和投入,设置情境和任务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去思考任务的布置是否真正地有“意义”,问题设计得是否得当。教师必须周密思考,有目的地去设计教学任务,建立有效的探究策略,开发一套适用于技工院校深度教学的评价体系。

第三,教学中出现的其他状况。当各小组领取任务之后,教师巡堂指导时会发现有个别组员对领会任务有困难,未能达到精熟程度。所以教师要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给出更具体化的引导。同时,小组成员之间也会发生有一些组内冲突、意见不统一的情况,教师应召开小组会议,利用团体动力学理论来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DuFour,R,Marzano,R J.Leaders of learning:How district,school,and classroom leaders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M].Bloomington,IN:Solution Tree Press,2011.

[2]莫妮卡·R 马丁内斯.深度学习:批判性思维与探究式学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3]詹姆斯·A 贝兰卡.深度学习:超越21世纪技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4]刘晓玫.深度学习,让教学触及学生心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莫创才(1973— ),男,汉族,广西宾阳人,在职研究生学历,副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德育教学教改。

(责编 李 言)

猜你喜欢

德育课堂深度教学技工院校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丰富教学角度演绎德育课堂
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
有效教学的深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