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的困境与解决策略

2021-10-14徐静

速读·中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

◆摘  要: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给国民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但是现阶段我国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开始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态势。为了确保给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撑,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与广大群众密切相关的精神文化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而文化馆作为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场所,是我国精神文化建设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承载者与宣传者。本文首先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产生的社会价值,找出现阶段我国文化馆发展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文化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建设性方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馆;人才培养

现阶段,我国文化馆的发展存在专业人才匮乏、综合能力和文化素质较差、缺乏稳定发展空间、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不足等问题,削弱了我国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承载与宣传作用。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文化传播加快等诸多方面影响,西方涌入我国的多元文化,给我国传统思想以及人们的价值观进行了极大冲击,我国非遗文化传承以及艺术发展在多元化文化沟通交流的背景下,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出现消亡。而现阶段,在多元化文化融合与发展的背景下,部分地区文化馆仍采用过去传统的非遗保护理念和保护方法,导致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新需求和高标准。我国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前灭亡的主要原因:首先,部分传统文化发源地和承载地,随着当地城市化发展而削弱了风俗习惯和生活习俗的影响,导致传承我国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大众所遗忘;其次,部分地区存在“重视非遗申报,忽视非遗保护”的错误思路,非遗保护工作缺乏时效性、真实性和全面性。而且为了使非物质文化更好的符合现代人审美,部分地区对具有极高文化艺术价值的民间艺术进行篡改和删减内容,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艺术价值得到极大的削弱;最后,虽然国家制定“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使用,传承发展”的非遗指导方针,但是由于有的地方对于国家颁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执行不到位,导致许多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很好得抢救和挖掘。

二、文化馆非物质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存在的缺陷

1.专业人才的匮乏

现阶段,文化馆在人才储备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文化馆专职人员队伍人员少,能够掌握传统技艺的人员匮,许多年轻人向往大城市的工作环境与生活,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缺乏热情。在县级文化馆、文化站,已经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老一辈专职人员即将面临退休,但是没有年轻专业技术人员。因此着重培养新一代年轻文化艺术专职人员,是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储备当前的第一要义。

2.缺乏综合能力和文化素质

文化馆专职人员的基本工作要求:能够积极履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任务、积极为社会宣传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与艺术价值,在岗位上积极的挖掘和抢救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技艺记忆的宣传。因此要求文化馆专职人员能够具备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积累以及文化保护专业技能。但是现阶段有些文化馆和文化站的专职人员大多以中专、大专生为主,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技术的研究和使用上存在不足,在日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缺乏文字上的整理和存,极易导致传承过程文字资料缺乏。

3.缺乏稳定的发展空间

生存环境和活态族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顺应历史发展规律而传承至今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基础。但是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各方面的干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员和调查员的深入、商业行为的侵入等方面的影响,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有自然生存环境先决条件发生巨大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外界过分干预下,失去了原汁原味的文化内涵以及艺术价值。

4.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不足

虽然国家高度重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并逐年增加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承载地——文化馆的经费支持。但是,文化馆现有的非遗保护经费无法全面覆盖我国多样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导致部分地区文化馆,文化站由于缺乏充足的经费投入,许多文化馆必备的技术装备以及基础设施缺乏购买和完善,导致部分即将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未得到及时的信息记录和技术整理。而且许多地区文化馆、文化站工作人员,本身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知识以及保护技术方面缺乏专业培训和经验指导,导致工作人员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只能盲目听从上级领导统一安排,而无法在保护工作中进行灵活变通,使得非遗保护工作缺乏实效性和变通性。

三、文化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有效措施

1.人才储备和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积极开展文化馆、文化站在岗专职人员的技术培训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知识的学习,确保能够为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专业能力高、文化开发性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其次,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文化馆专职人员人才的重视力度,进一步优化和落实人才的优惠政策和资金保障,从而进一步提高文化馆人才吸引力;再者,进一步完善文化馆激励机制和奖惩措施。对于专职人员的人才選拔和职称上,,坚持按劳分配、能者上和弱者下的选拔机制,从而在制度上有效的提高文化馆在职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同时,政府部门和文化馆应该呼吁社会各界能够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向社会融资来减少财政压力,同时也增加文化馆购买基础设备和技术的资金来源,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效率与营造社会非遗保护氛围。最后,每一位文化馆内部工作人员,必须要将非物质文化保护意识全面融入到自身工作环节当中,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能够不断的挖掘和了解中华民族文化背后的深刻感意和精神价值,每一位文化馆工作人员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文化底蕴,才能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者、保护者、建设者。

2.加强与教育机构的合作

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向广大青少年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现阶段,无论是中学,小学,还是大学阶段,学生们依然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老师,家长、学校、社会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文化内涵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教育机构作为重要民族文化传承场所的功能得以削弱。甚至出现部分地方学生对于本地历史文化以及风俗习惯活动缺乏了解,也就难有发挥民族文化传承的功能。因此需要教育机构能够在学生专业课学习过程中能够渗透民族文化知识与内涵,通过借助多种方式和渠道向学生们展示本地、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让学生们能够对家乡风土人情和国家民族文化内涵形成较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地方文化馆应该积极与地方教育机构形成合作,通过在中学,小学,大学开展关于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的课程,定期在学校开展组织艺术文化活动,让学生们能够亲手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和独特魅力,积极成为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传重要的传承者和发扬者;最后,h以我们商河县县鼓子秧歌进校园为例,我们商河县鼓子秧歌进校园是从2008年开始的通过r十多年的非遗进校园,目前己经实现全县十二个乡镇全覆盖而且有的學校做为校本课程识孩子们时时刻刻能感受到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3.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渠道宣传方式和培训

首先,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来建立文化馆在线平台网站,非物质文化遗产志愿者和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在线网站向社会开展各种文化宣传活动;其次,文化馆积极与美术专业人士、民族文化专业人士、教育领域专业人士等领域专家进行合作,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材与宣传册,并由美术专业人士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材、宣传册等材料绘画工作,通过以连环画的方式向社会宣传和推广非物质文化;再者,进一步丰富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官网内容和形式,通过组织工作人员积极搜集本地对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并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借助通过公众号、QQ、微博、抖音等平台向全社会公开;同时,文化馆的各部门需要定期、不定期对文化馆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和志愿者活动进行巡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收集社会大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看法与建议,积极吸纳广大市民合理意见来进一步优化和改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内容。最后,定期开展有文化馆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并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平台积极鼓励广大市民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在参与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加深当地市民对于本地非物质文化的认知与认可。

四、结束语

文化馆应该积极采取加强与教育机构的合作、人才储备和人才队伍建设、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渠道宣传方式与培训计划等措施,来进一步优化与提高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载体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卫民,谢晗.基于地方文化馆免费开放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审思——来自芷江侗族自治县的调查研究[J].艺海,2020,{4}(08):156-157.

[2]田雅丽,潘虹.当涂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9(04):123-127.

[3]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J].福建省人民政府公报,2019,{4}(08):10-15.

[4]王新滨.用创新思维探索非遗文化传承之路——对话大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郑晓丽[J].侨园,2020,{4}(05):40-42.

[5]高璇. 浅析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A]. 中国文化馆协会、成都市人民政府.增强活力 提升效能:2018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征文获奖作品集[C].中国文化馆协会、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文化馆协会,2018:4.

[6]张晓林,徐泉森,孙亮亮.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绩效评估与精准发展研究——以川东土家余门拳为例[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4(03):82-100.

[7]杨镜松,张薇.发挥管理职能 传承民族文化——对勐海县文化馆布朗族弹唱保护的调研[J].保山学院学报,2019,38(04):77-80.

作者简介

徐静(1974.08-),女,汉族,山东商河人,本科学历,中级职称,研究方向为舞蹈编导专业。

猜你喜欢

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6)
作品赏析(2)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