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PRL、MPRL 水平的影响

2021-10-13裴伟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利培精神病多巴胺

裴伟伟

(焦作市精神病院,河南 焦作 454000)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精神疾病,主要采取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1-2]。近年来发现,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病患者泌乳功能具有一定影响,60%以上的精神病患者出现血清催乳素(Prolactin,PRL)升高,且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所引起的PRL 变化存在差异[3-4]。英国Maudsley 指南建议,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均应监测PRL 水平[5]。另有研究显示,约49%~60.7%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不存在月经周期紊乱、性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但巨泌乳素(Giant prolactin,MPRL)出现升高,甚至有学者认为MPRL 异常是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的常见原因[6]。鉴于此,本研究通过监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PRL、MPRL 水平,旨在探究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其变化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1 月至2020 年5 月间168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42例。其中喹硫平组:男20 例,女22 例;年龄18~59 岁,平均年龄34.36±5.36 岁;病程0.5~6.0 y,平均病程3.23±1.10 y。利培酮组:男22 例,女20例;年龄19~57 岁,平均年龄33.10±6.12 岁;病程0.5~5.5 y,平均病程3.12±1.00 y。阿立哌唑组:男23 例,女19 例;年龄18~61 岁,平均年龄32.86±5.69 岁;病程 0.5~7.0 y,平均病程3.36±1.12 y。奥氮平组:男21 例,女21 例;年龄18~55 岁,平均年龄33.42±6.00 岁;病程0.5~8.5 y,平均病程3.42±1.23 y。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病史≥0.5 y;结合体征和临床症状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年龄≥18 岁;均同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入组前1 m 内未使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物;积极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无精神活性药物依赖史;无严重心、肝、肾及内分泌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相关药物过敏。

1.2 方法

治疗药物均从最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耐受情况,1 w 内逐渐增加用药剂量,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各组药物使用剂量如下:奥氮平(常州华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12)5-10 mg,Bid;利培酮(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330)1-3 mg,Bid;喹硫平(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117)50-350 mg,Bid;阿立哌唑(上海上药中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507)5-15 mg,Bid;治疗12 w,用法:口服,治疗期间,在必要时使用抗胆碱能药物苯海索和苯二氮卓类药物外,禁用其它任何抗精神病药,同时在治疗期间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

1.3 血清PRL、MPRL 测定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 w、6 w、12 w 后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以3000 r·min-1 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采用ACCESS 型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生产)检测血清PRL 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PR 水平,测定过程中严格根据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4 精神病性症状评估以及不良反应观察

采用精神分裂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精神分裂症状,量表包括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阴性症状等维度,每个维度10 个条目,1~7 级评分,总分30~210 分,评分越高则受试者症状越严重;同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嗜睡、体重增加、皮疹、头晕、口干。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 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或率(n(%))描述,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Bartlett 方差齐性检验与Kolmogorov-Smirnov 正态性检验,均确认具备方差齐性且近似服从正态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组间比较采用SNK-q 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PRL、MPRL 水平

治疗前四组患者血清PRL、MPRL 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6、12 w 后均明显升高,且利培酮组最高(P<0.05),见表1 和表2。

表1 血清PRL 水平(,n=42)

表1 血清PRL 水平(,n=42)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与利培酮组相比,*P<0.05。

表2 血清MPRL 水平对比(,n=42)

表2 血清MPRL 水平对比(,n=42)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与利培酮组相比,*P<0.05。

2.2 精神分裂症状评估

治疗前四组精神病性症状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 w 后四组患者各维度精神分裂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精神分裂症状对比(,n=42)

表3 精神分裂症状对比(,n=42)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n=42)

3 讨论

近年来,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以社会心理干预为辅,而抗精神病药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估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且相比于疗效,不同药物间的安全性差别更大[7]。目前,临床对使用抗精神病药时出现的糖脂代谢紊乱、体质量增加及锥体外系症状不良反应关注度较高,而高催乳素血症虽发生率较高,但在临床上一直未达成共识[8]。

精神分裂症采用抗精神病药后PRL水平呈现较大的异质性且机制复杂。目前主要认为,抗精神病药会阻断脑内多巴胺的传导,导致垂体泌乳细胞收到的多巴胺抑制信号减弱,造成PRL 水平升高,且不同的抗精神病药对多巴胺D2 受体的阻断存在差异[9]。其中,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如氟哌啶醇、奋乃静主要作用于多巴胺D2 受体,属于多巴胺D2 受体阻断剂。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具有较强的5-HT2 受体阻断作用及相对较弱的多巴胺D2 受体阻断作用,根据药理作用可分为4 类:①5-HT 及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如齐拉西酮、利培酮。②多受体阻断作用药,如奥氮平、喹硫平、氯氮平。③5-HT 2A 受体阻断剂,如阿立哌唑。④选择性多巴胺D2/D3 受体阻断剂,如氨磺必利。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与多巴胺D2 受体的亲和力、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对多巴胺D2 受体的激动/抑制作用等因素的差异均会引起PRL 水平的不同[10]。研究发现,位于血脑屏障的P 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是外排转运体之一,可影响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精神病药物的药量,且多种抗精神病药均是P-gp 的底物[11]。其中,利培酮亲脂性较差,属于P-gp 较强的底物,因此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较弱,可更多地作用于位于血脑屏障外的垂体前叶多巴胺D2 受体,从而对PRL 水平升高的影响更为明显[12]。本研究发现,经四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12 w 后,血清PRL、MPRL 均存在不同程度升高现象,与治疗前相比,利培酮组血清PRL、MPRL 水平升高较为明显,同期均高于其他三组,与上述分析相符。此外,奥氮平、阿立哌唑,作用于垂体前叶多巴胺D2 受体的药量相对较少,对PRL 水平影响较利培酮低;喹硫平并非P-gp 底物,反而是其抑制剂,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强,残留于垂体前叶含量少,使得PRL 释放量相对较少。本研究也显示,相比阿立哌唑组、奥氮平组,治疗12w 后喹硫平组血清PRL、MPRL水平相对较低。另外,本研究对用药不良反应统计发现,四组间不良反应相比无显著差异,用药期间,患者对于不良反应均可耐受,提示上述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一定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喹硫平、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且效果相当,患者均能耐受;其中利培酮能显著升高血清PRL、MPRL 水平,而其他药物对泌乳水平影响并不明显。

猜你喜欢

利培精神病多巴胺
贪婪的多巴胺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CYP2D6*10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浓度的影响
60例利培酮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特点分析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跟踪导练(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