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林类院校文学社团发展路径探析

2021-10-12田艳何馨

大学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发展困境发展路径发展现状

田艳 何馨

[摘 要]文学社团尤其是农林类院校的文学社团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文章以山西农业大学文学类社团的发展现状为例进行调查分析,对其发展现状、发展中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结合思政教育经验,由点到面,为农林类院校文学社团发展路径进行客观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文学社团的更好发展提供路径,使其更加规范化、合理化,提高其在学生之间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加学生的文化修养,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使读书成为一种风尚。

[关键词]发展现状;文学社团;发展困境;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G45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10-0080-04

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大学生社团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我国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1]。自20世纪初学生社团在我国开始兴起,各高校形成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社团。学生参与学生社团可以丰富校园生活,增长见识,更能结交朋友、锻炼社交能力、搭建社会关系网。高校文学社团大体上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文化建设为基础,依据校园实际情况,结合其专业特色发展起来的,通过开展服务于学生的文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锤炼青年优秀品质。文学社团是一种以学生自发自愿为主要特点的学生组织,它的存在和不断发展可以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创造良好文化氛围。文学社团是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既具有文学性,又具有思想教育性,对广大高校尤其是农林类院校的文化建设与活力创新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在这样一种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的背景下,文学社团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功能和作用,对社会各项事业的推进也有积极影响,可以说其承载着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创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大使命。文学社团作为老牌社团,其发展日渐式微,有些农林类学校甚至没有文学社团,农林类院校学生对文学社团感兴趣者日渐减少甚至屈指可数,同时由于各个农林类院校有其特殊实际情况,文学社团发展现状和前途堪忧,但这些因素并不能直接否定文学社团在农林类院校社团的可存在性和可发展性。在这种状况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辨别发展趋势,做出合理发展规划,寻找现实可行的发展路径,为文学社团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而努力。

一、文学社团在农林类院校的发展现状、意义及价值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极为重要,农业文化自农耕文化起,直到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农业建设,从未缺席,源远流长。因此,农林类院校文学社团有其特殊的文化渊源,无论是体制文化还是技术文化都不曾中断,量的积累和质的变化都是其发展形式。对于含有农业文化特色的文学社团的发展,本文首先以辩证的思维,从社团建设过程中的利、弊两方面进行考查。

文学社团对农林院校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显著。首先,随着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被认识,农业院校也在逐步提高校园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建设与院校特色相关的农业文化。而文学社团在农林类院校中的产生和发展是推动农业文化向前发展的一种活力,文学社团对农业院校文化发展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其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文化素养的提高,教育的重要性被普遍肯定,教育的大众化、普遍化促使大学生数量明显上升,为文学社团提供了后备军。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文学类社团芳土文学社、海马文学社、林苑文学社成立至今均有2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浓厚,具有农业院校独有的专业特色,专注于农业文化的研究探讨,努力传承和创新山西农业大学独特的农业文化,在学院的文化建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些文学社团特色显著,文艺性强,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养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

农业院校的文学社团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有逐渐被边缘化、吸引力下降的趋势。通过走访调查笔者发现,文学社团普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很多大学生对本校的文学社团缺乏了解。当被问及是否清楚本校的文学社团的相关活动、主要负责人时,将近百分之八十的人表示不清楚。初步调查发现,导致这个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学生对文学社团的关注较少。当代大学生有着丰富的课外休闲活动,追剧、逛街、网游等活动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空闲时间,参加社团反而成为一项功利性的活动,或是为了提高综合测评,以便拿到更多的奖学金,或是为了增加经验以使将来得到一份好的工作。这种不纯的动机使得学生在选择社团时趋于选择活动简单、得分容易的社团,需要付出较大精力的文学社团反而成了冷门。第二,社团自身的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式欠佳。社团冷门,社员缺乏,社团自身的发展也显得动力不足,一些宣传活动由于缺少创意,既无法以形式吸引学生目光,也无实质性的成果服众,更加无法在众多社团之中脱颖而出。

学生自身出现“社团扎堆”现象。许多大一新生对各种特色不一的社团充满好奇心,加之社团管理方面也缺少规范,经常出现一人参加多个社团的现象。但是,众所周知,大多数社团活动都在周末开展,由于时间的冲突,新生顾此失彼,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对社团活动失去信心。而文学社团的活动需要社员潜心投入,在大多数社员有心无力的情况下,社团发展也步履维艰。

闭门造车,与外界联系不够。大多数文学社团也许是由于社员不足的恶性循环,迟迟无法迎来创新,虽然每年纳新,但内在发展却仍延续旧的模式,形式老套,内容单一,可以说是仍处于几年前的状态,裹足不前。因此对外界(其他社团和非社员)的吸引力不够,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大都对文学社了解不够,兴趣低迷。以山西农业大学文学社团为例。山西农业大学2017年共有海马、芳土、野葡萄、林苑四家文学社,分别成立于1986年、1984年、1988年、1992年。2018年5月,社团调整改革之际,除了芳土文学社不在改革撤并范围内,其余3家文学社团都面临撤并,后经学院申请、校团委审批,撤销野葡萄文学社,保留了另外3家文学社团。这一决策是为了积极响应团中央、团省委关于学校共青团改革和学生会改革的号召,切实推动学校社团制度化、规范化发展。2019年10月,校团委对全校学生社团进行了规范性调整,保留了剩余的文学社团,但不難发现,文学社团仍然存在着社员招新难、活动开展难、有效传播文化难的困境。在社团改革的过程中,文学社团的类型也在不断变化。在2017年的社团分类中,4家文学社团分属两类,海马文学社和野葡萄文学社归属文艺体育类,林苑文学社和芳土文学社归属兴趣爱好类。2018年9月,4家文学社团全部归入学术研究类,2019年,文学社团又被归入了文化体育类。目前,这几个社团平均社团社员不足100人,芳土文学社、海马文学社、林苑文学社2019年度社团招新人数分别为78人、29人、57人,人数逐年减少。随着大一新生逐渐步入大二,其对大学生活有了自己的安排,许多人退出社团,导致社团人员人才流失,骨干成员不断减少,举办活动越来越困难。

文学社团在农业院校中发展现状并不容乐观,但文学社团又是高校尤其是农业院校、理工科院校发展所不可或缺的角色。文学社团对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培育塑造功能。从学生自身来讲,如今的农林类院校学生,多缺乏文学常识和修养,几乎不再接触文学,不再读书。虽然发展离不开专业的人才,但是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更是具备一定人文素养的人才。文学社团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健康的心理、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对于文学社团这样既具有文学性又具有思想教育性的学生组织来说,更要通过指导进一步规范并完善,创建社团自身的品牌, 使其真正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以山西农业大学芳土文学社为例,芳土文学社成立于1985年,至今已经有34周年的社团历史。在山西农大走过的34个春夏秋冬,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该社开展征文比赛、辩论会、读书交流会等活动与同学们分享文学常识,传授学习经验;拓宽社团活动范围,增强社会性,并依据外部条件,合理改造社团,为社团的发展寻找方向与支持;邀请高水平文化专业教师对社团各方面建设进行指导;拓宽社团活动宣传渠道,提高学校师生以及社会的关注度;针对非文学类学生在文化信息接收的滞后性和欠缺性,通过影视剧鉴赏等方式增加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学习文化文学的兴趣;紧随时代发展步伐,开启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校园文化,培养文学创作新人。

二、农林类高校文学社团的发展困境

文学类社团在农业院校中不可或缺,但是文学社团的发展现状却是动力不足,以下是對造成文学社团发展困境的原因分析。

在高校大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的今天,校园文化不断丰富,文艺、体育、摄影、科技研究、公益服务等各具特色的学生社团百花齐放,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社团之中,文学类社团则显得过于沉寂,“黯然失色”。山西农业大学2018—2019学年共有登记在册的学生社团83个,其中文学社团只有3个,分别是芳土文学社、海马文学社、林苑文学社,占社团总数的3.6%。

在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新时代青年更加追求时尚,追求审美,与过去有了极大的不同。新型社团的创办、形式新颖的社团活动的举办,吸引了大多数学生的目光,对文学社团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社员流失现象严重。通过对山西农业大学近三年的社团情况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轮滑、街舞、动漫、书法、剪纸、毽球等社团深受学生追捧,一般可以招纳200人左右,然而文学类社团则相对冷清,社团人数平均只有约50人。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一些文人骚客将阵营转向网络平台,文学网站、文学论坛多如牛毛。高校学生大多喜欢在手机上阅读文章,他们选择加入一些博客圈、网络的文学社团,而不再参与校园文学社团。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许多人选择趋向于功利化,高校学生在选择社团的时候,更倾向于专业性突出或者学术类的社团,期望自己的专业能力有所提升。对人文社科关注度降低,渐渐地也很少有人因为喜爱文学而愿意付出精力参与社团活动。另外,大多数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更愿意聘用有经验的毕业生。因此,许多学生更愿意参加能提升经验的社会实践而不是参加较为枯燥的文学类社团[3]。总之,农业院校文学社团的发展困境主要来自于信息化社会的学生兴趣多样化、社团种类多样化、文学发展互联网化的冲击,以及学业、就业压力带来的功利性选择的限制。

三、互联网+时代下,文学社团在农林类院校中的发展的新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与此同时,现代人的追求也由满足物质需要,转变为满足精神需求。而文化建设的核心正与这一需求不谋而合。因此,文学社团的发展应该把握核心精神,明确发展目标,注入创新活力,加强自身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学生能力。故农林院校文学社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展。

第一,确立目标,创建领导集体,加快社团发展脚步。近年来,高校社团力量分散、独立发展的情况日益加剧,因此农林类院校文学社团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真正有才能的领导集体,结集力量,对其进行正确领导。这个领导集体应当具有领导能力,同时具有与时俱进的文化素养,可以把握时代脉搏,以当代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对文学社团进行改革创新。此外,一个卓越的领导集体既需要合理完善的制度和自觉遵守纪律的成员,也需要与其他平行社团交流互动。

第二,改革创新,调整内部结构,加强社团自身建设。文学社团作为有存在价值和作用的高校社团,有其优势,但也有其弊端,要想改变目前高校文学社团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实现社团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就必须从社团自身建设出发,强化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优化机构设置,融入创新元素。同时,激发成员的写作兴趣,提高其文学素质,精心打造品牌刊物。

文学社团是塑造大学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社团本身应加强自身建设,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一片心灵净土。社团组织的活动可以丰富成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成员的基本技能,促使其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还可以发展学生兴趣爱好,提升学生读写、思维、鉴赏、交流沟通、组织等方面的能力,增强社团活力,但文学社团的价值不仅仅是传承,还需要创新。用文化理念增强社团吸引力,讲述社团前世今生,历任社长接续传承;响应“全民阅读”号召,主动融入书香校园建设过程中,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定期举办各类活动。这样既能挖掘社员文化潜能,培养其思考能力、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组织能力,又能通过各种交流、座谈、培训、拓展等活动为社员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提升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发现真善美并关照现实生活,形成自己独有的意识、情感、观点和态度,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三观,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有意义、高质量的生活。

第三,分享成果,建立交流平台。在互联网时代,应当为文学类社团的文化结晶、创作作品创造分享与展示平台,通过线上和线下的交流方式使文学社团被更多的人看到,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从而增添社团活力,构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第四,与时俱进,建设符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的社团管理方式。农林类院校的文学社团在各农业院校中都发挥着应有的作用。虽然在现今时代背景下,人文类课程受限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以及公共选修课类的通识课程,文学社团有其发展劣势,但必须客观看待,抓住文学社团在农林类院校中的发展优势,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依托地域文化资源,开展对红色精神的学习。新旧媒体融合,跟上时代潮流的步伐,不断满足学生心灵成长的需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手段打造全媒体阵地,建立社团公众号,定期推送经典、发表原创作品;举办微讲座、线上沙龙,增强学生的认同感,让其體会到生活的乐趣 。

第五,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标识。它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5]。社团也应顺应时代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不断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文化在社团这个载体的辅助下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山西农业大学具有14个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社团,分别是:剪韵艺社、棋林友海社团、棋弈社团、墨轩书法协会、书韵社团、精武门武术协会、杨氏太极拳协会、知微国学社、民乐协会、武术爱好者协会、茗贤茶学社、青墨汉服社、中国结艺社、墨韵国学社。文学社团也应向其看齐,依据农业院校的特有优势,坚持特色,发挥特色,弘扬特色,农业文化还有极大的发掘空间,文学社团针对农业文化这一大的知识面应结合时政,追根溯源,进行分层次探讨,拓展学生的社团发展思维。

第六,相互作用,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促进社团进一步发展壮大。“文学即人学”,应告诉学生读什么、为什么读、怎么样读,写什么、为什么写、为什么要这样写、写得怎么样,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丰富学生的生活。可见,文学社团的指导教师要有化人育人的本领,让学生浸润其中,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创新工作方式,深挖工作内容,拓宽工作载体,进一步深化文学社团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状态、挫折、压力,营造温馨的心灵空间,提升综合素质。

文化社团总体发展将从质量和数量上提升,但由于自身结构弊端,其发展速度缓慢。文学社团的活动类型将随着现今时代文娱事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丰富。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征文比赛、文学讲座无法摆脱课堂满堂灌的嫌疑,已经不被广大学生所接受,所以关注网络时代文学社团的新趋势有重要意义。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在学习创作方面,遵守文学鉴赏为主,文学创作为辅的原则。如举办文学名著赏析沙龙,创建网上图书馆,组织关于某件历史事件或者某人的论坛等。还可以参照国学1号馆、国学历史、国学经典教育、国学名师讲座等一期发出一个问题,例如第一期:哪一句宋词最痴情?第二期:你觉得哪一句诗最有禅意?这一活动可以依托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活动宣传、参与者讨论。这既是学生创作作品的交流平台,也是社团活动成果的展示舞台,更是展示学校文化形象的途径。

在实践体验方面,可以开展专题知识竞答比赛和“小篆,为你写名”的活动;制作有声读物——为你读诗、为你写话、诗享生活、真心变迁;联系汉服社、茶社、中国结社等传统文化性社团,共同举办与汉服有关的诗词、校园赏花会,与茶文化有关的书籍等相关活动;依托抖音、超星名师讲坛、奔跑吧历史等平台,让指导教师定期开课,讲述一小段历史趣事。让学生体验文学的妙趣,发掘生活的感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在能力提升方面,可举办名著、电视剧、电影、音乐等方面的赏析活动;经典阅读促进学生阅读、鉴赏、表达、交流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进行古诗词研究的培训,通过诵读、吟唱、背诵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诗词韵律,使其运用字斟句酌并互相点评改进的方法进行诗词创作、倾吐心声、感悟鉴赏分析。鼓励学生轮流讲解,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使社员既能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也能在倾听的同时求同存异,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在社会教育方面,可举办社团广场文化节,读书分享会,制作书签,悬挂标语;举办辩论赛;开展读书报告会交流原创作品、评论时事并推送经典作品,全媒体时代下,与新媒体融合,借助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普及相关知识,扩大受众面、增加参与群体数,使高校文学社团在新时代的大好前景下,焕发活力,创新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学生社团是建立在社员共同爱好和相同价值观基础上的学生性组织,一般没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因此,在社团中,每个成员要自觉维护和遵守社团规范,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惯例、传统等精神规范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不断实现自我的完善。文学社团能让学生焦躁的心变得沉静,一群青年激扬文字,将他们的内心世界通过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是一件有趣、有情又有益的事情。文学社团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日渐重要,各高校应重视对校园文学社团建设与发展,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通过文学社团营造一个跨越年级、跨越班级、跨越专业的开放性交往环境,让青年大学生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中释放压力,在无障碍沟通的愉悦中得到友情的慰藉,在畅快的交流中找到志趣相投的知心朋友, 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增强自我价值感,把文学社团打造成学生心灵的港湾和精神家园。农林类院校文学社团将不断精进,向前发展,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校园,服务社会。

[ 参 考 文 献 ]

[1] 张辰琛,刘海英,石泽英,当代大学生入学教育[M],河北人民出版社,2016:142.

[2] 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194.

[3] 杨祖一,丛明,李睿.高校文学类社团建设的点滴思考[J].科教导刊,2010(3):157-158.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5] 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06.

[责任编辑:刘凤华]

[收稿时间]2020-05-26

[基金项目]2021年山西农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农科大学生的文化使命”。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劳动教育研究专项课题“新时代高等农业院校劳动教育实践模式研究”(编号LD-20005)。

[作者简介]田艳(1986-),女,山西介休人,文学硕士,山西农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何馨(1994-),女,山西汾阳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在读。

猜你喜欢

发展困境发展路径发展现状
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免费手机软件盈利模式探讨
基建投资预算贴合工程造价控制阶梯化管理研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