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武体育会在南洋的发展

2021-10-12龚鹏程

少林与太极 2021年6期
关键词:拳术套路武术

龚鹏程

现代人重新听闻精武体育会之名,是因李小龙的电影《精武门》。而香港电影当年为什么会选择“精武门”这个题材,则与整个东南亚遍布的精武体育会有关。

一、精武会如何发展到南洋去的呢?

精武体育会成立后,霍元甲虽然不久即死,可是它的发展却极快,而且内展与外拓是同时进行的。

1920年左右,内地成立之精武会,计有山东、江西、四川以及南京、天津、厦门、梧州、汕头、肇庆、佛山、南甯、桂平、郁林、乐从、酉阳、织贡、会同、下栅、篁庄、南浔、芜湖等处,不下百余地。此精武会内展之结晶也。

外拓方面,则功归“五使”下南洋。五使以陈公哲为主,其余为罗啸璈、黎惠生、陈士超、叶书田。所带精武丛书为《精武本纪》《精武章程》等,以及精武活动影片。

五使于1919年南下,其南洋之行共费73日,所游9埠。演说者陈公哲、陈士超、罗啸璈,约30次。教练各校精武体操10校,参观工厂、学校29次,习拳者200余人。此外各地设欢迎会,赈灾表演,皆为此行之成绩。

所到之处,均甚轰动,一时之间,南洋各地陆续设立精武会。如西贡、新加坡、吉隆坡、槟榔屿、雅加达、三宝垄、泗水等共8个大埠均建立精武分会,使精武会的影响日益扩大。其后更有1921年成立新加坡精武会、雪兰莪精武女会、金宝精武会,1922年成立森美兰精武会、越南精武会、印尼泗水精武会,1924年成立怡保精武会、槟城精武会、槟城精武女会,1925年至1935年间成立太平精武会、实吊远精武会、和丰精武会、麻坡精武会、马六甲精武会、安顺精武会等。精武会在南洋迅速且完全扎根。

1949年后,精武体育会的大本营遂不在大陆而在香港与南洋一带。南洋地区除越南与印尼外,又以星马为大根据地,不唯技艺传承弗辍,会务发展亦愈加扩大。

1953年,新加坡精武会倡议发起南洋马来亚精武体育会总会,并在新加坡成立,由各埠精武体育会组成,以一会为一单位,计有新加坡精武、马六甲精武、森美兰精武、雪兰莪精武、雪兰莪女子精武、金宝精武、怡保精武、太平精武、檳城精武、槟城女子精武共10家,以“联络全马各地精武会,互相砥砺,共同推进精武事业,提高武术程度,增强办事效率,并谋巩固经济之基础,及赞助慈善公益事业”为宗旨。职员由各埠精武会每会推派代表1名,在全体大会中票选常务理事5名,其中设常务主席1名,常务副主席2名,常务委员2名,其余属执行委员,任期定2年,每年召集全体大会一次。至1967年,因新加坡独立,南洋马来西亚精武体育会总会改名为星马精武体育会总会,为世上最大的精武团体。

二、在推动精武会成为国际组织方面,以马来西亚为主

筹组世界精武总会组织的构想,早在1990年1月3日就由马来西亚精武总会、雪隆精武体育会、雪兰莪女子精武体育会、英国精武体育会及新加坡精武体育会代表,在吉隆坡雪兰莪精武会所举行的一项联席会议上提出。同年9月,上海举行首届精武国际武术邀请赛,同时也举行了一个各地精武体育会的会长代表联席会议,约定次年8月由马来西亚精武总会召集世界精武联席会议。在吉隆坡召开的这项联席会议上,马来西亚精武总会建议组织世界精武联合会,以延续1990年上海召开的第一次世界精武体育会会长代表联席会议的精神,同时还向会议呈一份成立世界精武联合会章程草案供与会者参考。但由于大陆代表颇有顾虑,并认为“成立上述世界精武组织的时机仍未成熟”,成立世界精武联合会未成定案。

1994年9月在上海召开世界精武体育会长联席会议时,“世界精武体育会联谊机构”终于正式决议成立,采用上海精武会的草案版本,联谊机构设秘书处,秘书处设在上海精武体育总会,通过的世界精武体育会联谊之宗旨为:1.促进世界各地精武友会间的团结与合作,2.发扬精武传统武术与中华文化活动,3.弘扬精武精神,4.推动精武事业的发展。

会议规定,参加联谊机构的成员,必须是当地政府注册或以其他方式承认的合法的精武体育会。但矛盾的是,根据联席会议召集者(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于会议后印发的《会议纪要》说明,世界精武体育会联谊机构属联谊性质,不办理注册。这说明当时一方面想藉此整合海外相关资源,一方面又担心主导权旁落,而且还要顾虑政治环境。正因如此,这个机构其实仍未正式确立。

延宕多时,直到1998年6月3日至7日,在马来西亚怡保主办第五届世界精武武术文化大会时,世界精武体育会联谊机构会长联席会议才接纳了马来西亚精武会提出的“世界精武体育会联谊机构简章”。

这个过程,足以证明马来西亚精武会是精武体育会世界化的主要推手。目前在美国等地的精武体育会,也往往是马来西亚、新加坡的精武弟子所办。

三、从实力来看,马来西亚精武会对本门武术之精熟水平在大陆之上

1998年世界精武武术文化大赛经过3日的竞赛,30项武术赛和11项武术表演以及5项文化项目比赛,在6月6日圆满完成。马来西亚精武联合队分4队参加武术赛,获16面金牌、12面银牌、14面铜牌,是全场金牌最多的得主。其次,是上海精武会得12面金牌。天津精武会得金牌2面,居第三。在文化赛项方面,马来西亚精武代表更是在所有项目中皆获冠军。

这不是个别选手的表现优异而已。马来西亚精武总会成立初期,即统一精武会歌及10套基本拳招式,除了拟议出版丛书及录像带外,并规划成立“精武武术师资训练班”,专司研究精武数十套之武术套路。因此对精武会本门武术之精熟,马来西亚的水平在大陆之上。

早年上海精武总会努力将精武拳术传播到中国各地与星马一带时,就深深感到外派的教员必须对精武宗旨与精神有深切的了解,并具有精熟的拳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领导作用,因此开办了精武拳术专修训练班和精武师资训练班,积极培训武术人才与师资,分派了不少精武精英到学校、社团、各分会及南洋各地分会担任教员,传播精武拳术和精武思想。

据现有的资料记载,直接由上海精武总会选派的教师中,叶凤岐(即叶凤池)(全马,括号内为服务地点,下同)、叶书田(全马)、叶书香(吉隆坡)、叶书绅(全马),终生服务精武,叶家三兄弟书田、书香、书绅被尊称为“精武叶氏三雄”,现设有“叶氏三雄奖励基金”。

黄强亚(全马)是精武南传的骨干,曾创建精武友会多所,终生服务精武,与罗啸璈合称“精武两牧师”。

李志羲(女)(吉隆坡、新加坡、槟城)任槟城精武女会司理,服务精武60多年,被尊称为“精武圣女”,与吴秀媛、蔡秀安合称为“精武女中三杰”。

这些选派来南洋的优秀教师不但技艺高超,且具有传教士一般的敬业精神,长期耕耘,成效自然可观。如在吉隆坡等地服务的“叶氏三雄”,其所练拳术和上海中央精武总教练赵连和也是同一个系统,所传授的大部分是中央精武规定的套路,除了潭腿与北少林拳术外,也包括醉八仙、大圣拳、地趟门等拳术。雪隆精武所保存了近百套的精武传统拳术,与内地“文革”后重新挖掘整理的截然不同。

而雪兰莪州精武会1980年在全马来西亚精武嘉年华会举行百人潭腿会操,1983年在默迪卡球场大马华人文化汇演大会中表演300多人潭腿大会操,1986年更主办千人武术大汇演,“其目的一是提倡优秀中华武术,发扬精武精神,加强各支会的合作团结,开拓武术运动的新精神和新方向,二是对武术作有系统、有组织的推动,三是联合各地会员以经过统一招式的精武基本拳以团体操的方式操演”。这种形式,也是其他地方不容易做到的,由此可以看出精武会在南洋播种的具体成果。

四、精武武术与南洋武术的碰撞

马来西亚的武术,虽不如泰国拳有名,但亦自有其传统,相传由苏门答腊而来,名为宾查丝拉(Penchaksilat)。它包括5种技击:1.拳术,巫语叫东保(Tombor);2.短刀,巫语叫东旁拉踏(Tembonglada);3.棍棒,巫语叫东邦(Tembong);4.长刀,巫语叫壁邦(Pebang);5.剑术,巫语叫基里士(Keris)。5种技击又分为两类:一类属表演的,巫语叫西腊默霸(Silatbelbat)。这一类是在公共场所表演的,故其步法非常优美。一类属打斗的,功在决斗取胜,故拳路凶猛。

拳术有三门。第一门,巫语称丝腊亚士里(Silatasli)、西腊则加(Silatchekak)、西腊班兰(Silatpamdang)。演式时,两人出台各站一旁,先托拳拱手起步式,跟着一个自台左打过去,另一个自台右打过去。第二门,巫语称株古乌拉(Tuku Urat),类似中国的点穴术。但表演时,先演一套24式或72式,之后两个人才靠近盘手打起来,拳路如暹罗舞蹈中的佛舞。第三门,巫语称基巴寒东(Kipashamdong)和加惹勇(Kagayong),据说可以凭一口气仅一动作而伤人于无形。短刃,长约20厘米,类似童军刀,也像中国古代的匕首,短兵相接肉搏时使用。棍棒,长度通常为200至230厘米,整根重量在5公斤以上。长刀,仅次于短剑,通常以130厘米的为最长,85厘米为最短,长的类似中国的朴刀。剑术的剑长标准50厘米(最长的达85厘米),分三曲、五曲、七曲的形状,两边皆利,而以七曲最为名贵。

但马来西亚精武会的发展,却与上述马来西亚的这个武术传统无关,它是直接移植到马来西亚地区去的中华文化之花。这是马来西亚精武武术的特点之一。因此,它的传习者基本上是华人,其活动也与华人社会息息相关。

在马来西亚社会中,推展一套完全与马来人、与马来社会无关的武术,会不会与当地产生摩擦呢?

会的。马来西亚政府曾一度禁止华人舞龙舞狮,这就是对华人社会练武风气有所疑虑的表现。直到1999年,大马政府青年部部长丹斯理慕希汀雅新才宣布将舞龙舞狮正式纳入官办的“青年之友”计划活动项目内,似乎华人的武术与舞龙舞狮均能在“包容多元民族文化”的角度被官方接受了。可是,马来武术与华人武术之对话、交流或观摩迄今仍未展开,马来政府对华人体育团体之注册审查及行政管理情况也仍有待研究。

五、精武武术在闽粤的推广

另外,马来西亚华人以闽粤移民为主,而闽粤又都各有其武术传统。闽系之南少林、五祖、鹤拳,粤系之洪拳、咏春拳等等,在东南亚均非常流行。可是精武体育会与这个华人武术传统也无甚关系。

霍元甲在创立精武体操学校时,即主张破除各流派武术门户的偏见,反对标榜门派而互相排斥,要以广阔的胸怀及开明的态度,集合中国南北各派能手,共同推展武術活动来激奋人心,振兴国家,因而精武会开创了良好的风气,罗致了许多武术名家、容纳了各种流派的拳术,吸取精华,发展成精武武术的系统。但这个系统仍是以北方拳术为格局的。

精武会早期章程所列的精武拳术,包含了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的拳种将近300套,有徒手、兵器及对练等,看起来是南北融合的,但是依霍元甲订立的精武10套基本拳来观察,情况又不同。这10套拳是潭腿、功力拳、节拳、大战拳、八卦刀、群羊棍、五虎枪、接潭腿、单刀串枪、套拳,是精武会员必修和考试的课程。精武会员必须完成规定的10套基本拳课程,经考试成绩及格,才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和擅长,跟会中各派教师学专门拳艺。而这10套拳的格局,就是北方的拳系格局,与闽粤拳系的拳理并不相同。在精武会中教的各别流派拳,如太极、形意、八卦、螳螂、鹰爪、罗汉、大圣、醉八仙等,也均属北方拳种。精武会所演练的北方狮舞、跳梅花椿,也都与南狮不同。

一个以北方拳种为主的体育团体,竟南下到以南方人、南拳为主的社会中开枝散叶,可以说也是一大特色。但其间真不曾有过冲突或磨合阶段吗?

据《雪兰莪精武体育会会讯》第六期所载《精武史萃》记录:“精武五使”南下星马表演拳术时,星马人士固多欢迎仰慕者,但也有因不习见此类拳术而嘘笑者:“学生表演潭腿时,场下竟哗笑不止。陈公哲以为学生功力浅薄,旋即亲自登台表演。未料哗声再起。陈公哲无奈,立即请人翻译,说:‘我志在宣传中国国术,倘有轻视者,我愿在大家面前一试其功力。今请在座任何一位上台与我角力。语毕,台下稍静,但无人敢上台比试。陈公哲再说:‘有人愿上台较量,我愿让体重五十磅,用角力方法比试,倒地为止。言毕,良久无人上台。台下人面面相觑,会场秩序才趋恢复。”这可以看成是星马人士不能接受北派拳术的一个小例证。详细的情形,则尚待研究。

六、精武传统在现代武术发展中的探索

再者,马来西亚精武会的武术,是当时精武中央的老传统,延续至今。现在的大陆精武武术则是近年的新发展。整个大陸武术近年又因走向竞赛套路形成风潮,而对像精武体育会这一类传统武术团体产生巨大冲击,马来西亚精武会又如何处理这其中的矛盾呢?

香港精武会在1997年1月举办世界精武体育研讨会发出邀请书时,函中就特别提道:“自七十年代新武术的诞生,再加上近期新武术被列为竞赛套路作为世界性的武术比赛后,传统武术的保存和发扬颇受冲击。虽然两者同为中国武术,但各自的要求和目的则大相径庭,甚多习武者,尤其是初学之士,亦开始产生混淆”,因此希望与会者能针对此冲突研议解决之道。香港与马来西亚一样,都是精武传统武术的保存地,面对大陆国家体委所发展出来的竞赛套路,也跟马来西亚一样困惑。在那次会议中,他们一方面肯定“竞赛套路走上国际体坛,掀起了一番热潮,是中国体委把武术推广向世界的多年努力的成果”,但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主张。

1.竞赛套路趋向高、难、新、美、快,动作夸张,制造表演效果,是受到竞赛评分规则的影响,也是体操化、舞蹈化、规格化的影响。

2.竞赛套路的发展趋势有令人担忧的一面,与传统武术拳理、拳法、功架内容脱离。这一点在竞赛器械套路上表现更严重。

3.竞赛套路取之于传统武术,在发展的道路上不应失去主流武术的真精神,不应脱离武术的基本规格,要以配合传统武术训练的要求为依归。

4.练武要了解武术的拳理、哲学思想,以及尚武崇德的内涵,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5.武术传人及管理者要肩负起责任,继承传统,时刻激励学员修心修身的学习精神,为推广武术共同献出力量。

6.精武体育会拥有的武术教材、训练教程、考试制度,应加以提升,可成为发展武术的典范。

7.大力加强学术研究、理论建设,发挥武术的健身、防身、修身效能,让武术成为培养人民素质的有效教育学科。

这些意见,是马来西亚叶振华的综合整理(刊《雪隆精武体育会会讯》1998第10期,次序我做了些调整),故也就是马来西亚精武会的见解。

另据《精武75周年会庆特刊》载陈礼博《有关本会武术教程与制度》一文云:精武体育会1980年以来所编教材与课程,计有初级拳套13套、中级16套、高级15套,共44套。其中徒手22套、兵器10套、对练12套。考试则是初级5套徒手套、2套兵器,中高级包括刀、枪、剑、棍各8套,内含7套基本拳。“但是,时代与潮流不断的进展和改变,近年来中国推展竞赛套路,要把武术发展为世界性的体育竞赛项目,加上好几位中国武术教练到马来西亚教授武术,因此,把其他拳种与竞赛套路引进本会,影响到部分学员偏向于这些拳术,而本会传统拳术有逐渐少人练习趋向”。

对此,他建议修改武术部课程与教材,兼容并蓄。一方面坚持传统:“本会及总会武术考试范围的套路定为必练科目(每级8套),另选择4至5套作为辅助教材,学员完成了高级课程后,能掌握30多套的拳术”。另一方面也兼顾现实:“参加武术总会或国外的比赛,必须要掌握武术竞赛套路(共7套),因此,应该采纳为中、高级的辅助教材”。

兼容并蓄,说来容易做来难。不过,由以上初步的描述与观察来看,精武体育会面对在马来西亚异邦异地异文化领域生根、在闽粤南方拳术社会生存,以及新时代变迁之诸多挑战,竭力奋斗了八十年,其坚苦卓绝之精神与毅力,为创会理想而奉献之态度,实在也是极令人钦佩的。

(编辑/刘强)

猜你喜欢

拳术套路武术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拳术论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不设套路,只为初心
眼下有套路
浅谈长拳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